一、备年货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又是一年春节到,每年最盼望过春节的恐怕就是孩子们了,这期间他们没有作业,没有约束,剩下的只是吃好吃好喝好玩儿,天天只有开心。
小时候的我们也像如今的孩子们般如此地盼望春节,平日吃不到的好东西、玩儿不到的好项目,春节都可以随心所欲,过年的那份欢乐是平时所体会不到的。
记忆里,一年只有春节,才能让所有大人忙碌准备好多天,一直到正月来临,开始天天串亲戚,享受一年的丰收成果。
而今的春节除了与亲人团聚,昔日的兴奋感荡然无存。所以人们都感叹:30年前的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只是放了个长假。
今年因为疫情很多人选择就地过年,慎重起见,我们在临行前也把机票退了,所以对家的期盼与回忆就更浓烈了。
今天想提笔跟大家唠唠我们小时候的春节,是什么样子的?
一、备年货记忆中从腊月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置办年货是重头戏。那时候特别喜欢跟着父母去赶集,农村的集市琳琅满目,看着就让人满心欢喜。
父母忙着采购年货,而我们的重点就在多买点鞭炮,多来点烟花,选选漂亮的新衣服,以及挑挑各色糖果。
然后,家家都会把养了一年的鸡或猪宰杀了,邀请乡邻热热闹闹的吃杀猪菜。
接下来的几天,熬猪皮冻、排骨冻,灌大肠,炸丸子,做熏鱼等等,各种美食应有尽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的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家家户户的热闹场景。
邻里乡亲都在一起忙活,孩子最为兴奋,因为小伙伴们在一起,吃完这家吃那家,真真正正无忧无虑,除了打打闹闹别无其他。
二、打扫屋子,去污除垢年货备齐了,每家每户还有一项浩大的工程,就是进行一年一度的大扫除。
记得每年腊月,妈妈会找一天把屋里所有能搬的东西全部搬到院子里,用一根长长的扫帚,还有鸡毛掸子,将屋里边边角角的灰尘都打扫干净,所有的物品洗洗涮涮。
那时候的我负责跑腿搬东西,也装模作样地帮妈妈擦擦灰。这一天经常会在犄角旮旯发现一些小惊喜。
忙完这一天之后家里窗明几净,纤尘不染,心里也跟着亮堂了起来。
三、蒸馒头蒸馒头也是乡亲们每年的重头戏。家里蒸馒头这一天,邻居和婶婶们都会来帮忙,头一天晚上发几盆面,天不亮就起床先揉一遍,待到八点来钟,帮忙的人们都来了,把褥子全部卷起来,然后放个面板,热热闹闹的蒸馒头。
每到这一天我就特别兴奋,因为家里的小寿桃、大元宝,还有葫芦等需要技巧的手工都是我来做,我还负责往馒头上插枣,插一半吃一半。
一上午忙活完个差不多,跟着小叔叔劈柴,劈柴时经常会从木头里劈出白白胖胖的大哈虫,据说有超高的营养价值,攒够一把在炉子上烤熟了吃,那叫一个香,绝对是美味不可多得。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四、贴春联福字,大红灯笼高高挂到了腊月三十这一天,基本该忙的都忙活完了,只剩下最后的工作就是贴春联儿、挂灯笼。
小时候的对联不像现在花哨那么多,就准备好笔墨红纸,请写字好的老先生出马挥墨。因为记忆中的春联就是红纸黑字,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不喜欢买金字的对联。
写完之后,熬一盆浆糊把春联和福字儿牢牢地贴上去,然后找出大红灯笼,高高挂在门厅,喜气洋洋的气氛一下就出来了。
五、正月里来大拜年盼望中除夕夜终于到来了,去祠堂上香,吃年夜饭,孩子们玩小摔鞭,滴滴金儿。
那时候没人用手机,吃完晚饭,一家人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每年等着赵本山的小品出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直到难忘今宵的歌声响起,迎来了新年。
农村的年从凌晨就开了,大家都是三四点钟早早地起床出门。我记得每年过年都催着爸爸,早点带我们去奶奶家。4:00~6:00是街上人流的密集期,大家都在黑夜里穿梭来,天亮了就没劲了,黑灯瞎火地看不着个人影,但是满街乱窜的兴奋劲儿,至今记忆犹新,那种感觉真是毕生难忘。
记得有一年姑父给我们每人买了一个小灯笼,天不亮的时候,我们一人拎一个灯笼走街串巷,很是得瑟,那个灯笼直到坏了,仍被我珍藏了好多年。
接下来初二到初七,基本每年都在串亲戚,吃完这家吃那家,天天热热闹闹欢欢喜喜中,年就过去了。
回想起童年的时光那么短暂,可是快乐却如此简单,我们如此容易满足。
那段虽不富裕、却很温暖的岁月深深地镌刻在记忆里,日子过得欢快又朴实。
不知现在的你身在何方,不知大家如何度过这个新年?你们记忆中有难忘的新年回忆吗?
无论身在哪里,请记得照顾好自己。
育儿路上,伴你前行,我是包麻麻,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