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演员有时候不是宣传的最大卖点。
从几方面来讲吧 !华仔人气确实很高,从他入住抖音平台一夜之间粉丝超千万就可以看出大家对华仔的喜欢。那么为什么华仔主演的《人潮汹涌》票房会那么惨淡呢?而《唐探3》和《你好李焕英》的票房却大卖! 个人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排片,只怪院线的力量太强大了,基本上一边倒的排片,《人潮汹涌》基本没活路,就拿我自己打比方,我大年初二和几个朋友逛完公园 回家吃完饭后大概晚上7点多的时间,我们准备购票去看电影,然而一看8点多到11点这段时间只能买到《唐探3》的票,没办法本来想看看华仔的《人潮汹涌 》的,最后朋友买了《唐探3》的票,也只能和他们一起了。 其次自己到现在为止也没看过《人潮汹涌》,电影质量方面也不敢发言,只是从宣传的效果来看应该不错,不过其他两部电影也不错,都各有所长。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优秀的电影不取决于票房的高低,好的电影后期也会被大家挖掘出来的。
现在贾玲导演的《你好,李焕英》票房已经突破30个亿了,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还算时候。
其实早在大概过年没几天的时候,就有个朋友问我,为什么感觉《人潮汹涌》没卖好,让我给他分析分析。当时就说了那么几句。
首先,是影片的类型受到了春节档期的限制。今年因为就地过年,很多人是没办法走动的,不走亲访友,就有了不少闲暇时间。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到底看什么电影?春节啊,第一反应当然是看喜庆的,热闹的。
票房稳站在前三位的电影都是有很清晰的类型和定位的。
《你好,李焕英》,卖点是喜剧+亲情;
《唐人街探案3》,主打的是喜剧+推理;
《刺杀小说家》,定位是视效奇观+小说现实的双线叙事。
我跟朋友说,你要问我《人潮汹涌》讲什么,我不知道啊。
我所知道的,《人潮汹涌》的唯一卖点,就是刘德华。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演员有时候不是宣传的最大卖点。最近两天还是在提刘德华,在大家都请明星的情况下,刘德华也不一定吃香。
毕竟我去年看了好长时间的刘德华,《拆弹专家2》上映的时候,天天都是刘德华,他上线频率太高了。但是《拆弹专家2》还有各种大场面呢,我还是不知道《人潮汹涌》讲的啥啊。
另外,内容还是王道,片名不能直接揭示主题,都是原因。虽然没有看过电影,但是电影改编自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差不多也是两个人互换人生的过程,和有趣的故事。但是本身故事挺小成本的,也不是大众的商业片,宣传也没咋看见。你光跟我说刘德华在抖音一下子粉丝五千万,我也不能就去电影院给电影贡献票房啊。
有人说叫个《变形记》可能看的人会多一点,这个我倒是存疑,但却还是比“人潮汹涌”要好一点。
最后,竞争对手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排片经理其实算是一线销售,他们会及时根据上座率调整。一场能卖80座的电影,我不能给排成一场只能卖30个座的。所以更多的场次会倾向于更加热门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都这么抢手,当然也是越卖越火。
也许《人潮汹涌》是一部好电影,那就只能怪生不逢时了吧。
总体来说,片名不知道主题,宣传传达不出卖点,还想依靠演员出圈,得到高票房,那可是太难了。现在早就不是那个年代了。
刚看完。觉得还可以啊,不比李焕英差。只是贺岁不是很明显吧,也不是大制作,小清新的喜剧片。电影院里也坐的很满。要怪就怪排片少吧。
大家更喜欢看年轻时候的华仔。我讲的是不是实话?
1.广告宣传不够,2.名字没取好,3.上映时间不对
我这城市早上八点钟排一场。解释完毕。我也想晚上678点钟去支持一下华哥,院线太过分
电影市场,已经是一个可以被“操控”的市场了!比如,《你好,李焕英》,就根本不可能达到8.3的高分的,7.3还差不多。
院线不排片,要么排夜里。就这个套路
先从电影角度来看的话,《人潮汹涌》是有着翻拍的意味在里边,但是唐探就不一样了,而且唐3还硬生生地晚了一年,把观众的味口吊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其次也是吵得最热的一点就是排片量了,有量却不是安排在黄金时段,大多数都是放在半夜,而且在量的方面少得可怜,如果不是看在华哥超高的人气来说,这种影片一上线,基本就是挂掉的。也就多看在华哥在线,要不然就没有票房一说了。
如果万达也在华哥的这部《人潮汹涌》投资的话,结果就会是不一样的喽!
我也想问同样的问题,资本运作,没办法,我也很想看,拍片就两场还是晚上9点,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