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反目,20年的不闻不问
图为邵逸夫
邵逸夫曾经说过,创业、聚财是一种满足,散财、捐助是一种乐趣。他的一生也在充分的展现这句话,你且看全国有多少所学校都有逸夫楼的身影,3万多所,分布全国,全都是邵逸夫捐赠的。
你再看看当初邵逸夫捧红了多少大明星,就连四大天王都是他捧红的,他们红了之后却又纷纷选择离开邵逸夫所创的TVB。原因很简单,就是邵逸夫太抠,他们片酬太低。上个世纪邓萃雯很红的时候就选择离开TVB时就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很红,但我特别穷!"
华语影视大亨邵逸夫,叱咤商圈80载邵逸夫出身商业世家,其父邵玉轩就曾经是上海有名的商界人士,还曾经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来邵家家道中落。
图为遍布全国各地的逸夫楼坐标
邵家兄弟五人没有一个选择子承父业,而是都投身到了影视行业。邵家仅剩下的家业只有一栋房子和笑舞台剧院时,全家选择卖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剧院。
1924年,邵逸夫还在念中学,他大哥邵醉翁创办"上海天一影片"公司,那时候中国的电影行业还是一片迷茫,邵逸夫就毅然加入长兄的旗下。
之后邵家的影片公司在别的影片公司的围剿之下,不得不远赴他国,寻找生存的余地。邵逸夫应邵三哥之邀,去了新加坡寻找新的生存机会。
后来为了让电影的层面更高一级,邵逸夫单枪匹马前往美国购买有声设备,不曾想所乘坐的轮船中途出了事故,船翻了,邵逸夫仅仅靠着一块木板在海面上漂浮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路过的轮船救了他,他这才侥幸捡回了一条命,还在美国好莱坞买回了"讲话机器"。
由邵逸夫担任制片和导演的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一经播出就引起举国轰动,中国电影从此走向了"有声时代"。
1932年因为战乱,上海局势不稳,"天一影业"就从上海迁往香港,到1937年的时候,天一影业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公司,不止在香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越南和爪哇都有他们的电影院和游乐场。
二战的时候,影片公司受到严重的影响,战后邵逸夫就出山接手了邵家在香港的电影生意。
之后他更是出资在香港买下清水湾的地皮,建立邵氏影城,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发展他的电影事业,后来还和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人。
香港最具代表性的选美盛会——香港小姐,就是1973年由邵逸夫发起举办的。像我们熟知的蔡少芬、赵雅芝、李嘉欣、邱淑贞、张曼玉等人都是红极一时的香港小姐。
1980年邵逸夫就成为了香港TVB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长,之后邵逸夫没有再在电影行业大展拳脚,而是选择不断收缩电影业务,甚至在1985年的时候,卖出了全部院线,直到1987年,邵氏电影宣布停产,在这期间,邵氏共出产电影超过1000部,算是电影行业的龙头老大。
邵逸夫和他的两个女人,多情也长情作为上世纪的电影业龙头老大,邵逸夫身边从来都不缺什么美女,多得是美女对他投怀送抱,但邵逸夫自持是个君子,为人风流但绝不下流。
他是喜欢和女明星一块儿逛街跳舞,吃饭聊天,但也仅限于此,他这一生只娶过两个女人。
他的第一任妻子,算是年少时的懵懂痴情,当初他和黄美珍初相识的时候,黄美珍还是新加坡首富余东璇的女朋友。
他和三哥在新加坡多得余东璇的帮助,黄美珍很喜欢电影,与邵逸夫很谈的来,渐渐地邵三哥就发现两个人之间微妙的气氛。
邵三哥跟邵逸夫说余东璇可是邵家的恩人,要邵逸夫管好自己,不要做出忘恩负义的事儿来。
邵逸夫听后沉默许久,决定把这份感情就深埋在心里,不说出来就假装不存在,之后为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他去美国购买有声设备,谁曾想在海上还有那么惊险的一幕。
他回到新加坡后,黄美珍就在码头上等着他,他刚一现身,黄美珍就冲上前去扑到他怀里,许是在生死关头走了一遭,让他看清了很多事情,也让他不愿再留有遗憾。
他去找了余东璇,跟他坦诚自己和黄美珍之间的感情,告诉他自己对黄美珍的爱慕之意。余东璇听后并没有气急败坏,反而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啊,让美珍跟着你吧,你们两个都还年轻,让美珍陪着我一个老头子干嘛?"
后来黄美珍和邵逸夫结婚的时候,余东璇还到场祝贺,随礼50万美金呢!两人婚后也是甜甜蜜蜜,黄美珍为邵逸夫生了两子两女,一家人生活的和乐顺遂。
只是邵逸夫之后回香港发展,几个孩子和黄美珍则是留在了新加坡,还得靠邵三哥一家多加照拂。
1952年邵逸夫在国内认识了当红歌星方逸华,方逸华也成为了邵逸夫的红颜知己,这让邵逸夫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
父子反目,20年的不闻不问1987年黄美珍在美国洛杉矶去世,邵氏影业为她歇业一年,以示哀悼追思。
之后邵逸夫就把方逸华安排进邵氏管理层,而邵逸夫的四个子女都很不满父亲的这种作为,甚至为了反对父亲的行为,他们集体退出邵氏董事局。
尽管如此也没有拉回老父亲的心,在黄美珍去世十周年的时候,已经90岁高龄的邵逸夫还是选择在拉斯维加斯和61岁的方逸华登记结婚。
邵逸夫的两个儿子自此长居新加坡,对于父亲不闻不问,对于父亲手下的产业也丝毫没有兴趣,子承父业在邵家似乎从来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邵逸夫不做电影之后,就转做慈善,用他之前攒下来的家业开始了在别的地方发光发彩。据不完全统计,他共捐献了100多亿港元在教育和医疗项目上,例如全国各地院校的逸夫楼。
他还设立了邵氏基金会,每年向内地捐赠1亿多,用于各种公益事业,他还创办了一个"邵逸夫奖",类似乎诺贝尔的奖项,用于向世界上的数学家,医疗上,物理上有重大突破的人才,每人奖励100万美元。
国家只要有困难,他就一定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上世纪90年代初,江浙一带出现台风和洪涝灾害,许多人受难,他就曾捐出过150所中小学。
基本上全国各地的地震、海啸、洪涝灾害,都有邵逸夫的身影,他这一生捐赠无数。
在2006年的时候,邵逸夫在亚太影展荣获"终身成就奖",以为要一辈子都不相往来的儿子,公开高调的上台替父亲领奖,也算是原谅了父亲,关系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好,但好歹不像这20多年以来的冰点。
邵逸夫为了避免自己去世之后,子女和方逸华争家产,所以早早地就立下了遗嘱,分配身家。直到2014年1月邵逸夫在夫人的陪伴下安然离世,享年107岁。
他去世后他的孩子们更是彻底离开中国,也不愿继承遗产。直到现在,他的孩子们仍然在新加坡生活,过得平淡。
邵逸夫这一生对电影行业做出过突出贡献,也对祖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是醉心于慈善,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关于他和他的电影更是有许多趣事,就像当初看走眼,拒绝李小龙,对旗下艺人十分抠门,导致人家明明大火,但一个比一个穷,后来纷纷选择出走,这些事情至今还为人们做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