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2018年推出的无人超市为什么面临倒闭?
给你们看看大妈是怎么在无人超市门口给记者上课的!
消费萎缩工人下岗是一个死循环,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是一个舍与得的相互关系,赚的钱没有回馈于社会而是归位己有,所以最后就是所有的营销都是一厢情愿……
无人超市当年有多火,现在就有多狼狈,这是马云的败笔之一。当然也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无人超市又会卷土重来。只能说无人超市不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
开超市的目的是盈利,盈利不外乎缩减成本,提高效率。无人超市不需要营业员,降低了成本,数字化收银效率高于人工收银。开始的想法都是美好的。
无人超市失败的原因有几点
1.投入大,同样的小超市,一般超市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电脑收赢系统就好了。而无人超市进门就需要人脸识别技术,还要很多摄像头,自动识别系统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等投资很大。
2.无人超市不能够彻底做到无人,每天补货,整理货物 打扫卫生都需要人。这些跟普通超市没区别。
3.无人超市只能手机支付,要知道一般去超市的常客有很大一部分是不会使用网络支付的。这部分顾客就不会去无人超市。
4.去过无人超市的就知道,现在的技术不是特别成熟,有可能设备坏了,无法扫码支付成功。(去过一些超市无人收银机结账,好几次都出故障了)
5.没有人情味,普通超市里结账的时候或者进门的时候有人微笑对你问好 还有导购员告诉你东西在哪一块。有的时候熟悉了,还能跟你交流几句。无人超市就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
6.无人超市里面的东西并不齐全,东西太多,机器识别困难,很多顾客很难一次买齐所有物品。
7.无人超市里无人看管,损坏的货物比普通超市多,损害增加。
8.最重要的一点 ,无人超市里的东西售价并不便宜 甚至有的东西很贵,年轻人去体验几次 新鲜感就没了。无人超市并不是特别高深的技术。现在便利店到处都是 ,比无人超市买东西又快又便利(也是24小时营业)
9.现在还有很多人没有工作,无人超市让很多人事业,并不被社会赞同。
无人超市的核心概念不是无人,而是去库存。
传统超市为了货品齐全,吸引顾客,就需要摆放很多品类。
但是实际上,消费频率高的产品占比并不高。很多低频产品长期占用资金和场地。
无人超市主要是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通过一个小小的超市,实现庞大超市的功能。
但是事与愿违,路还有很长要走。
而且,更高效的竞品已经出来很多:各种买菜平台。
买菜平台智能化没有无人超市高,但是贵在简单,不管是用户还是服务商,都简单很多。
所以说,技术的先进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用户以及所有产业链的参与者,都是需要一个成长过程。
相信某一天的将来,无人超市还会出现的。
归根结底来讲,还是技术达不到人们的期望标准,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便利性不够。比如有的时候买一瓶水买一个小东西,无人超市的操作还是没有便利店来的实在。
第二传统思维的影响。对于新鲜事物的接收毕竟有一个过程,特别对某一种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需要长时间的影响,不可能说无人超市一出来就能替代现有的超市往往对于新鲜事物一开始人们的热情是比较高的,造成推出的时候比较火爆,过后一段时间人们回归理性。
第三技术变革的力量不够。这个原因是最重要的,当时的退出有可能就是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超市补货的问题,比如简化支付流程的问题,比如提供更有温情的服务问题,比如售后质量保证的问题。都需要技术提供支撑。
最后再说,其实我们已看到一些公共场所的无人便利销售其实是很成功的,因此我们不能说某一种现象的失败在未来会失败,甚至不可以说这种现象是失败的,毕竟未来什么的可能都可以发生,人们总是想向着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转变,如果有一天技术足以支撑,无人超市还是有其自身的优势,让我们一起期待未来。
还有超市不能用微信支付,很多人并没有支付宝和花吧之类的东西。
因为没有人呗
商业竞争的基本逻辑是远离竞争,也就是所谓的创新。而创新无非两种,一,人无我有;二,人有我优。
从概念上讲,无人超市少了售货员,成本会更低,遵循了人有我优这点。
但实际上,无人超市的概念成立基础是建立在人人都自觉的行为上,这可能吗?至少目前是不可能的。所以,无人超市里的商品都给加了个感应条码。购买时手机得下个app,识别货物支付后方可离场。
这样的场景无论如何不可能降低成本,在体验上更是繁琐,而且售后服务也是个问题。
我体验过,所谓的无人超市其实只不过是个加大版的自动售卖机罢了,大到人可以走进去里面逛逛。为了防止被偷,还得加监控,加感应码,加防盗门,……
无人超市要把员工取消,得把员工的功能补上,现在已经实现的也就收银环节,多了套让客户自已扫码支付,省去排队的设备。
马云构想的那种太超前了,但这也是他最厉害的地方,死的都能说成活的,连放个贷他都差一点就能吹上市。
技术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