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大学 全文及译文)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大学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大学 全文及译文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译文: 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弘扬光明善良的德性,使民心弃旧图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2、 明确了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的目标以后才能心志坚定,心志坚定以后才能镇静从容,镇静从容以后才能神思安宁,神思安宁以后才能思虑周密,思虑周密以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完善。
3、 物都有根本有枝末,事都有终结有起始。
4、懂得了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算是接近大学的根本原则了。
5、 古时候想在天下弘扬光明善良的德性的人,先要治好自己的邦国。
6、想要治好自己的邦国,先要使自己的家族齐心协力。
7、想要使自己的族家心协力,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性。
8、想要修养好自身的德性,徒工要端正自己的心性。
9、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10、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
11、想要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关键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12、 事物的原理清楚了以后,才能使认识过到明彻的程度。
13、认识明彻以后,才能意念真读。
14、意念真诚以后,才能心性端正。
15、心性端正以后,品德才能修养好。
16、品德修养好以后,才能使家族齐心协力。
17、家族齐心协力以后,才能使邦国治理安定。
18、邦国治理安定以后,才能天下太平。
19、 自天子而一直到平民,一切人都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为根本,一个人的根本迷乱了,而末节却能有条不紊,这是不可能的。
20、他所敬重的人轻蔑他,而他所轻蔑的人却敬重他,这也是从来都没有过的道理啊!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21、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2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2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4、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2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27、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
28、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29、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30、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1、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33、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4、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35、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
36、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37、“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
38、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39、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40、”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41、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42、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43、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
44、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5、(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46、 (5)得:收获。
47、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48、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49、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50、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51、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52、 (11)壹是:都是。
53、本:根本。
54、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55、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56、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57、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58、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59、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60、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61、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62、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63、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64、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65、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66、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
67、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读解】 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68、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69、它既是《大学》的 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70、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1、它既是 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 生进修阶梯。
72、 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 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73、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 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74、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 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
75、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 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 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
76、而其中间的“修身”一 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 “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 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77、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 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 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
78、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 列学说怯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 了。
79、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 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80、不管你是否意识明确,不 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 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
81、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 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