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文章文案(风景文章)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风景文章文案,风景文章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3、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4、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5、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6、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7、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8、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9、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10、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1、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12、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13、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14、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15、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16、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17、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8、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19、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20、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21、)“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象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22、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
23、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
24、象橄榄又象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25、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26、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
27、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
28、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29、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沈,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30、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31、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32、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33、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34、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35、秋夜--------------------------------------------------------------------------------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36、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
37、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38、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目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39、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40、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
41、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42、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43、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
44、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
45、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
46、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
47、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目夹〗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48、鬼〖目夹〗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剩下。
49、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
50、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目夹〗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51、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52、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
53、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
54、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55、后窗的玻璃上丁丁地响,还有许多小飞虫乱撞。
56、不多久,几个进来了,许是从窗纸的破孔进来的。
57、他们一进来,又在玻璃的灯罩上撞得丁丁地响。
58、一个从上面撞进去了,他于是遇到火,而且我以为这火是真的。
59、两三个却休息在灯的纸罩上喘气。
60、那罩是昨晚新换的罩,雪白的纸,折出波浪纹的叠痕,一角还画出一枝猩红色的栀子。
61、猩红的栀子开花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青葱地弯成弧形了……我又听到夜半的笑声;我赶紧砍断我的心绪,看那老在白纸罩上的小青虫,头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麦那么大,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
62、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
63、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64、鉴赏:这是一篇寓意深刻、意境独特的散文。
65、它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66、其思想性、艺术性结合得十分完美。
67、在这里,仅就它的艺术本身--那冷寂深邃的意境,那既蕴藉又强烈既仿徨又执着的心绪,以及那孤独的求索者的形象略作分析。
68、首先是它冷寂而深邃的独特意境。
69、“奇怪而高”的天空,映着冷眼的星星,洒在野花草上的繁霜,夜游的恶鸟……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清冷肃杀又似乎大有深意的秋夜。
70、作者不愧是创造意境、渲染氛围的高手,他为这个特点的秋夜所选定的景物,均是冷峻、清寂、肃穆的。
71、它们以静态居多,其间往往突然杂以鲜明的动态。
72、比如在一系列静态的描写之后,突然笔锋一转:“哇一起,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73、”于是收到了“鸟鸣山更幽”的效果。
74、而那肃穆、冷寂、深邃的意境也随着凸现了。
75、其次是贯串文章始末的既孤独又悲壮、既彷徨又执着、既虚纪又清醒的复杂心绪。
76、这心绪的成功表现,得力于象征手法的运用、得力于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借客体的氛围传 达主体的心绪。
77、文中那脱尽了叶子,“默默地铁似地直刺天空的刺树”,那知道“秋后要有春”的小粉红花,那做着“春后还有秋”的梦的落叶,那夜游的恶鸟,那夜半的笑声,还有那“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的小青虫,无一不浸透了作家的情感,无一不在默默传达着作家的心声。
78、这浓烈的感情与心声,和那冷漠、高远、深邃的秋夜相揉合、相呼应,既协调又互为映衬,造成了一种具有复合之美的丰满、多棱、立体的美学效果。
79、再就是抒情主人公--一个孤独的求索者形象的确立,也是文章感 且富有力度的原因之一。
80、全篇处处在写景,其实处处可见抒情主人公的心态。
81、这是因为所有的景物都是通过“我”的视觉、听觉、感觉来表现的。
82、而且,“我”大都处于静止的思索,仿徨之中,动作很少,形象却清晰可见。
83、直接描述“我”的活动的,只有两处,一是“我”听到夜半的笑声,回进自己的房间,“灯火的带子即刻被我旋高了”。
84、二是结尾一段。
85、这两处简洁的文字,鲜明地勾勒了一个对着微弱的没灯沉思默想。
86、孤独悲愤的求索者形象,使原先一直默默地统帅全文灵魂,有一个清晰的显现。
87、文章也随之更活、更易于读者理解。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