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简介200字(徐霞客简介)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徐霞客简介200字,徐霞客简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徐霞客 徐霞客(1586—1641),汉族,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
2、明朝末期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和文学家。
3、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260多万字(遗失达200多万字,只剩下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4、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5、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
6、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7、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
8、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9、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
10、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11、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12、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
13、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
14、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15、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
16、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
17、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18、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áng)。
19、” 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
20、这副对联就是刻在桥椽上的。
21、对联的意思是说曾经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桥的北边,如今霞仙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样,永远飘在南阳岐的上空。
22、这里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
23、人们为什么这样称颂他呢?这要从徐霞客的经历讲起。
24、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
25、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
26、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
27、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
28、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
29、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30、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
31、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32、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3、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
34、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
35、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
36、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
37、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
38、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
39、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
40、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
41、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
42、这一年,他二十二岁。
43、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44、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
45、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46、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
47、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
48、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
49、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50、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
51、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
52、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
53、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
54、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
55、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
56、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57、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
58、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
59、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
60、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
61、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
62、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
63、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
64、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
65、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
66、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
67、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68、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
69、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
70、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
71、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72、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
73、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
74、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
75、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
76、“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
77、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
78、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79、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
80、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
81、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
82、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
83、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
84、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
85、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86、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
87、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88、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
89、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
90、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
91、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
92、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
93、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
94、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
95、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
96、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
97、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
98、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
99、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100、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
101、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
102、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
103、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104、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
105、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
106、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
107、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
108、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109、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