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指导中原镇中心学校冯春晓
善用朗读教学评价 提高学生朗读素养
摘要:一句成功的评价,能让课堂锦上添花;反之,会让学生意志消沉,对课堂的兴趣全无。同样,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只有一个字——“读”。“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忽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何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应用课堂评价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评价语言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阅读教学的难点,也是一门较难把握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善用:教学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低年段以朗读为重点。从教材的编写中看出。低年段四册共95篇课文,明确提示“朗读”的有83篇。低年段的教师用书中关于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都提到“朗读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在新课标下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应用课堂评价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抓好朗读训练的评价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应用课堂教学评价帮助低段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略谈一二。
一、善用赏识评价,引领学生敢读能读
低段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从学前教育跨入正规的义务教育的课堂学习,一方面年龄小,对课堂的正规正矩,免不了会出现胆小、怯场、不知所以然甚至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状况;一方面由于朗读基础还不扎实,刚从学拼音识字学词开始,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水平各不相同,还可能会差异很大。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总是直截了当地以“你读的声音太低了。”“你读得不够流畅。”“你不要重复地读好不好。”“你读的声音大一点好吗?”“你怎么读书时总是漏字呢?”等来评价学生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丧失开口朗读的勇气。孩子是发展中的人,需要我们教师用发展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任何表现,用欣赏的眼光来肯定学生哪怕是细微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言语或眼神、用微笑的表情或赞赏的手势鼓励学生,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树立朗读的自信。
有一次,我借班上一堂一年级语文公开课,不巧点中了一名胆小且基础不好的女孩子,孩子站起来后断断续续地轻声读着,不是念错字就是加字、丢字,而且一字一顿地,眼看时间一秒一秒地闪过,她还是读一下停一下,这短暂的过程中已经有几位孩子主动“请缨”希望代替这位女孩读。我当时已经意识到自己叫到一名怎样的学生了,虽然也很焦急,但始终微笑地看着她,耐心地等着她,时而鼓励,时而摸摸她的头,时而带她读,短短的一句话孩子反复了四次总算不出差错地读完了。在互评时,孩子们都认为她读得很糟糕,纷纷举手表示自己能读得更好,可我示意他们把手放下,说:“你们没有发现嘛,这位同学不怕困难,反复了四次,坚持自己读正确,多认真,多好学的孩子!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就这样,巧妙地换个角度变贬为褒,也利用这生成的教育资源告诉学生:一方面委婉地提醒学生,如果读错了甚至不会读不可怕,但一定要自己争取认真读正确;另一方面对孩子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不是吗,被夸的孩子参与热情陡增,举起的小手一度高过前面孩子的头顶,更重要的是班上有像她的孩子也会受到熏陶和影响,积极主动地抓住表现的机会——敢读、敢想、敢说!对于刚迈入一年级学习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带有赏识、鼓励的朗读评价犹如“春风细雨润物细无声。”是孩子们学会朗读的助推力、润滑剂,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课堂中对于学生朗读时的评价也是如此,不仅要多样化,还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针对性要强”,才能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朗读成功的快乐,才能形成“百花争春”的局面,让朗读教学酿出“蜜”来。根据几年来点滴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会朗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以达读中积累,从而学好语文。在朗读教学中我常常是这样评价学生的:“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响亮点,会比现在好很多”,“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下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这些充满着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朗读要做到声音响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也他们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的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二、善用诱导评价,激发学生爱读乐读。
低年级孩子阅读缺乏经历,更别说有什么阅读积淀,所以他们的语感、朗读节奏感等都有待于去进一步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比如错个字、漏个字、加个字是难免的。但是,如果孩子们的朗读会错误百出,对课文的语句处理不当,教师也一味地夸“棒!”、称“好!”、点赞“聪明”、“真不错”、“掌声鼓励”,毫无目的,那就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见到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种不屑一顾的表现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只是为了赶时间、赶进程,认为朗读浪费时间,不给学生读准确、读流利、读懂的机会,比如,“今天读不好,回去再多练多练。”“读得不够流利,课后再读读。”等,这种搪塞的态度不是为师之所为。以生为本的课堂,我们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应用诱导评价,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个性发展,做到引而不发。



我校的李玉婷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让学生借助拼音先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确,感知“小路的美丽”;接着让同桌学生互读互评;最后让学生用朗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朗读声音响亮,陈述的语气,说开了就是念完这里的字词句,老师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响亮,可是老师觉得你如果能够把表现小路美丽的词语读重一些,会让老师欣赏到美丽的小路的!你有信心吗?”接着请这个学生再读一遍,虽然有些生硬,但语速适合,停顿恰当,有腔有调了,有进步了,老师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评价时,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第二个、第三个就读得趣味盎然,这时随机让学生齐读一遍,增强了读中训练,读中感受,读中体会。
是呀,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首先要重视指导朗读的的方法,要么采用以导促读,要么以问促读,要么以讲促读,要么以悟促读等等,老师给以点拨启发,给以示范引领,让学生的朗读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真情。而这个过程里,朗读评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可以说,它是开启阅读教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为导向的朗读评价可以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
三、善于多元评价,引导学生会读善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要充分注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以及有特点的展示方式,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首先,朗读评价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为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朗读评价的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促进年段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我们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评价教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教师评价学生,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学生评价学生,可以形成竞争的意识。课堂上我们还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比如,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还是挺有感情的,但声音比较轻。”我说:“再读一遍好吗?这次你肯定能读得更好。”他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又响亮又有感情,同学们用掌声祝贺他的成功。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记得有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孩子,第一次听到你把课文一字不差地读了下来,妈妈真高兴。相信你以后会读得更好。”这样的话语对孩子是多大的鼓励呀!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其次,对于朗读,课堂上总能听到诸如“读得不熟练、不流利”、“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之类笼统、单调乏味、目的性不强的朗读评价。评价语缺少变化,针对性差,堂堂语文课都是如此采用,对被评价者与评价者都没有一点益处。记得学校有位教师上公开课——《夏夜多美》,老师在学习课文环节请一位孩子朗读全文,孩子的表现非常出色,刚读完,听课的老师都忍俊不禁的赞叹,但老师让孩子们评价时,陆续站起来的四个孩子的评价几乎都是那几句“读得很好”“读得很有感情”“读的声音很响亮”。此时,老师换个角度问:“你们猜猜,老师心里会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胆地说:“老师心想,也许自己也没她读得好。”老师故意反问道:“怎么见得?”这时孩子们如炸开锅一样,纷纷举手细细道来,比如,有的说:她把“飞呀飞”读得轻轻的缓缓的,像是小蜻蜓背着小蚂蚁小心地飞过很多很多地方……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改用描述性的语言从神情、动作等方面作了细致、具体、形象的评价,道出自己在别人的引发下的感受。甚至有的学生能够渗透到具体的字词和语言环境中评价,有的还联系句子的意思和情感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评价,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这就是孩子们听朗读中的理解、感悟和体会。此时,再来模仿他人朗读,不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会。
“让每个孩子都没有遗憾地坐下去。”这同样是对老师进行朗读评价提出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把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去。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确立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总之,朗读评价,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及时反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常地让学生朗读是对教学的反馈,及时地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也是训练读的过程,通过课堂朗读评价提供反馈信息,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定的教学目标逼近。评价语不但是朗读水平的鉴定语,也是教学过渡语,还是朗读的指导语。朗读训练必须抓好评价这个环节。课堂上,针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评价语言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