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合理选择合作时机,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广西梧州藤县天平镇新兴小学唐宏芬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的观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生、新的气象。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认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关键词:转变角色新课程 兴趣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即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新的观念、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生、新的气象。我们教师如何在新的学习方式下,改变以往单一地讲解、演练,而组成许多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完成学习呢?我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设计主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围绕学习要求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如在《左右》一课,我就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学中乐”。尝试着将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
  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活动:教师做,请你观察并模仿。学生兴致盎然地跟着老师做动作。这时,我问他们: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学生纷纷说自己先动右手,再动左手,初步感知左右。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身上的“左右”,这一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左手、右手、左眼、右眼、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同学们边说边比划,紧接着我又让学生们玩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使学生感知了自身的“左右”。
  在学生对“左右”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队列训练: “稍息”,随着口令,学生做出了相应的反应,我说: “应该出哪只脚?你对了吗?”这时有几个同学低下头并挪动着脚步,还有的同学对另外的学生说: “右脚、右脚”。在第二次时,就几乎没有出错的了,这说明学生亲身体验了所学到的知识,并加深了对“左右”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巩固了知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出现了自由转自由说的现象,学生动了起来,并开始简单的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行动。
  在结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握手下课。你们见过别人握手吗?用的哪只手?这节课同学们合作得非常愉快。同桌之间握握手。这时,学生高兴极了,有说有笑地伸手去握。认识区分“左右”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理解“左右”相对性就更是一个难点,由于课堂上采用了开放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体验,师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切入学生学习的需求和成长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他们的学习在活动中不经意就完成了。有趣的活动强烈的现实感,使他们不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是快乐。
2、在活动交流中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 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例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的数学中,要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目标。发给每个小组数量不同的别针。在数别针过程中认识11――20各数,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出数是过程,同时还要说出数别针的方法。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按自己的想法去数别针,有的学生说:“可以两个两个地数。”另一个却说:“一个一个数的,不能数错啊!”有的同学说:“数出10个别针放在一起,再数其他的”,还有的同学用一种方法数 ,用另一种方法检查……每一个小组都能拿出多种数别针的方法,全班同学的思维达到了高度活跃的状态。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感受了不同的方法,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反思、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在兴趣培养及习惯养成中体验数学
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被突出地加以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良好的体验、主动参与的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第一位的,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形成积极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对小学剩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是心理。所以在数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位置”一课时,从“摸鼻子”的游戏中引入教学,让孩子们运用本课的重点内容――方位词指挥、帮助被蒙住眼睛的小朋友摸到鼻子;有设计“击鼓传花”这一环节,进行巩固提高,达到熟练程度。这样巧妙地把知识和游戏融合在一起,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特别是在学生的起步阶段,在学习常规方面进行严格规范、细致指导、耐心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
3、促进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即把其特有的思考方法以及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数学眼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解决的旧问题的过程,这样能促进学生转换思想方法的形成,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三、解读教材,在有机整合和知识重组中呈现数学
课程改革,既是教学观念的转变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过程,又是新教材的验证和创造性使用的过程。
  在教学《高矮》这一课时,我舍弃了原主题图进行教学,原主题图中高矮关系并不明显,而且容易造成视觉上的错觉。如树在台阶上,看似很高,实际不一定比马路上的汽车高,这就有干扰作用,在课上我出示了“9?11”事件中的“世贸大厦”图,这幅图中世贸大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好高啊”,直奔主题,而且一年级学生对此时事也并不陌生,这样的一幅图有利于开阔视野,激发兴趣。
  在教学《统计》一课,我也没有按教材的意图去做:先调查班内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然后先制成小统计表,后形成象形统计图。
  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时令鲜果有什么,然后从你们小组中选出两种喜欢的水果图,贴在黑板上。然后问: “你们想一想,怎样把杂乱的水果图整理一下,使大家更容易看出同学们最喜欢哪种水果?”这时有学生说: “可以把一样的水果摆成一排。”于是用学生想出的办法来进行比赛,看谁最快。从而让学生发现,水果个数的多少是影响贴图快慢的重要因素,从而揭示新课:不同的水果个数,你有什么数学问题?在学生比赛贴水果图时,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为参赛的同学喊“加油”,这种热闹的场景,是平时无法看到的。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实践、丰富、完善、改进教材,使之能更好地融入学生熟悉的鲜活的生活内容,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