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柿子树吗(漫步游中国:成都街头刮起柿子风)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成都有柿子树吗,漫步游中国:成都街头刮起柿子风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你到过成都柿子巷,会发现这条巷不过是一条不到300米长的小巷。
下面就来讲讲柿子巷的历史和名字的由来。
辛亥革命以前,柿子巷是成都满城里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叫作太平巷。后来“成都满蒙和平易帜”,民国新政府便宣布取消全城的“胡同”名称。由于当时巷内有一棵巨大的柿子树,人们就干脆以“柿子”命名,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柿子巷。
现在这棵柿子树早已经没有了。
(一)消失无影的日本领事馆
也许你听过1936年的“大川饭店事件”。日本违规在成都设立领事馆,引发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流血事件(四个日本人在本次事件中被打,其中两名日本人身亡)。这次事件之后,日本几经周折,终于在柿子巷口重新设立了领事馆。这座领事馆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日断交后,随着日本领事人员的撤离而被遗弃,后来成为国民革命军28军军长邓锡侯的公馆。解放后,这里是成都军区后勤部幼儿园所在地。当然现在,幼儿园也早已搬离…
(二)抗日名将的故居
柿子巷最出名的,还是得数巷子深处的王公馆。别看它外观低调而老旧,它的旧主人,可是原四川省主席(当时四川最高行政长官)王缵绪的儿子王泽浚,他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任第44军军长。
虽然,“王公馆”是抗日名将王泽浚的故居,但后来王泽浚在战争中被俘,“王公馆”能够保留至今,不可谓是没托他父亲王瓒绪的名誉。
(三)杜氏骨科
不只是和“抗日”相关,在柿子巷里,还出了两个近现代骨科学界的泰斗先锋。
当时,闻名全国的四川骨科杜、何、杨、郑四大流派中的两家就出于柿子巷,即以杜自明、杜琼书父女为代表的杜氏骨科和以何仁甫、何天祥父子为代表的何氏骨科。他们两家的故宅都在柿子巷。
其中,杜自明(1878 - 1961)出生于一个满族骨科世家,自幼习武,并随父学习骨科医术。从1902年开始悬壶济世,逐渐成为当代骨科泰斗级人物。
1931年,成都女子师范学校发生塌楼大事故,伤百余人,经杜自明逐一治疗,没有一例残疾,更无一例死亡,成为中国抢救伤员的一次奇迹。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被聘到成都铁路医院工作,为当时在修建铁路中大量的骨伤患者解除了病痛。
1956年,因邓小平、贺龙的推荐,杜自明以年近80的高龄进京,在中医研究院创建骨科并任主任。
(四)何氏骨科
而提及何氏骨科流派,当然就得说一说何仁甫。
何仁甫(1895-1969)出生于蒙古族正骨世家,为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他武功高强,自制方药,一生中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特别是为很多运动员和表演艺术家治好了各种伤痛,往往有手到病除的奇效。
撰写有《仁济医话》《无暇斋正骨经验》《特呼尔氏骨科手法》。在成都有很高知名度的四川舞蹈损伤研究所所长何天祥、八一骨科医院院长何天佐、四川省中医研究院骨科医院院长何天祺都是何仁甫之子。
本文成都有柿子树吗,漫步游中国:成都街头刮起柿子风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