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冯小树发挥了作用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鱼跃医疗:冯小树发挥了作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用户228669981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快递到家门口的救命制氧机被召回,血氧仪价格暴涨……鱼跃医疗(002223.SZ)引发了借疫情发财、吃相太难看的广泛质疑。
鱼跃医疗是江苏富豪吴光明实际控制的公司。渔民出身,跃出龙门,借助资本运作,吴光明打造了庞大的资本帝国,通过鱼跃集团控参股了80家公司。
吴光明以双面形象示人。
帮患者减轻痛苦、助医生提升医术,这是吴光明给鱼跃集团定下的使命。吴光明也热衷公益事业,扶持公益机构,第一时间驰援抗疫,也出尽了风头。
然而,行贿、内幕交易等灰色交易,让吴光明财富暴增的同时,也背上了法律及道德的十字架。
如今,防疫政策调整及“高龄老人沉默性缺氧”的警告等,又让鱼跃医疗火了。但是,这一次,吴光明收获最大的不是财富,而是被质疑“趁疫打劫”名声扫地。
近两年,鱼跃医疗业绩接连下滑,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降近16%,如今品牌形象又受到重创,吴光明及鱼跃医疗该怎么挽回?
靠利益输送跻身A股市场
吴光明的财富增长,极具“资本”特性。
跟很多富豪一样,吴光明也是白手起家。1962年,吴光明出生在江苏丹阳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以打渔为生的家庭,让吴光明还很小就学会了打渔。但是,他从小就立志,逃离“出没风波里”的生活圈。
公开信息显示,大学毕业后,吴光明进入当地一家纺织厂,从事纺织器械设备的维修改造工作。由于厂子经营不善,吴光明被迫“下海”创业。
1984年,22岁的吴光明和几位朋友用东拼西凑的8000元,倒腾兽用金属注射器。不过,仅维持三年就散伙了。吴光明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虽然第一次创业失败了,但吴光明收获了经验教训,以及对医疗器械市场的了解。
1987年,吴光明拉着父亲吴连福一起创业,主营代理销售兽用金属注射器等医疗器械物品。
1988年,是吴光明的事业转折之年。这一年,基于前期的积累,吴光明正式创办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这就是A股公司鱼跃医疗的前身。借此,吴光明正式进军医疗器械行业。
相传,吴光明取名鱼跃,就是因为渔民出身的他,要像鱼一样跃出龙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医疗器械刚刚起步,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占领,创业艰难可想而知。机灵的吴光明从生产听诊器和水银血压计、医用轮椅起步,并因此逐渐站稳了脚跟。
鱼跃医疗的规模迅速扩大,到2006年,公司的员工已由几人增长至近千人,“鱼跃”牌产品在医疗器械领域也逐渐有了小名气。
深谙资本之道的吴光明开始筹划上市事宜。2007年,公司聘请平安证券辅导,进行改制。也是在这一年,吴光明结识了证监会发审委兼职委员冯小树,冯小树用岳母彭萍嫦的名义成立了深圳世方联公司。
吴光明将个人所持有的鱼跃医疗3.89%股权,以600万元的价格转让深圳世方联公司,每股仅约为2元。
在鱼跃医疗IPO过程中,吴光明通过股权巴结的冯小树发挥了作用。2008年4月,鱼跃医疗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成为A股医疗器械第一股。
2017年,随着冯小树案发,吴光明行贿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向冯小树输送利益等灰色交易也陆续曝光。
资本托起的医疗器械帝国
借助资本成功绑上冯小树等人,吴光明似乎从中受到了启发。鱼跃医疗上市之后,他充分利用资本杠杆攻城略地,打造了庞大的医疗帝国。
上市之前,吴光明及儿子吴群成立江苏艾利克斯投资有限公司,2008年,吴光明父子通过该公司参投宝莱特,后者于2011年IPO上市。而在宝莱特上市的背后,也有冯小树身影。
2009年,鱼跃医疗收购生产“华佗牌”针灸针且拥有百年历史的苏州医疗用品厂,两年后,又将镇江康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60%股权收入囊中。
根据wind数据,2015年以来,鱼跃医疗相继收购优阅光学、苏州日精、上械集团、中优医药、优科骨科、鱼跃器材、江苏视准、六六视觉、上卫厂、上海联众、凯立特等多家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鱼跃医疗旗下,已有超过600个产品品类,规格近万。
在快速扩大资本版图之时,吴光明也结识了不少资本圈朋友,如华软资本王广宇,二十一世纪投资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尚龙,红杉资本沈南鹏等。这些资本圈朋友为吴光明的资本版图扩张也提供了助力。
2014年,吴光明想通过鱼跃医疗控股股东鱼跃科技收购华润万东。于是,鱼跃科技将所持鱼跃医疗7%股权转让给红杉资本,套现8.56亿元。一个月之后,鱼跃科技出资11.42亿元收购华润万东1.12亿股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将其更名为万东医疗。
2017年,吴光明有一个大动作,那就是出资56.38亿元,与陈发树一起参与云南白药混改,获得其10%股权。这,算得上吴光明的高光时刻。
此外,2017年,吴光明还联手阿里巴巴的马云等组成“中国最强医疗投资团”,以19亿元拿下意大利百胜医疗集团,并出任百胜集团董事长。
综上所述,吴光明的产业并购多发生在医疗设备、保健设备领域,通过持续并购,其建立了庞大的医疗器械帝国。
2017年底,鱼跃医疗上市前夕,公司总资产为2.71亿元,到2022年9月底,总资产达132.15亿元。
鱼跃集团官网介绍,集团旗下拥有80余家分子公司、1家上市公司(鱼跃医疗),以及鱼跃医疗、意大利百胜等10余个著名品牌。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丹阳、西藏、德国、意大利等地建立了10大研发中心、7大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的全球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网络,服务于国内超过30万家医疗机构和90%以上的三甲医院,覆盖海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惠及全球3亿家庭。
依托并购,吴光明的财富快速增长,并跻身富豪榜。
2019年10月10日,吴光明、吴群父子以240亿元财富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133位。2020年8月,吴光明家族以27.5亿美元身家名列福布斯中国医疗健康富豪TOP50榜第28位。
吴光明的AB面
除了鱼跃医疗IPO上市前后的利益输送,在财富增长过程中,吴光明不乏灰色交易。
吴光明有其“光辉”的一面。除了鱼跃医疗致力于帮患者减轻痛苦、助医生提升医术外,其个人积极投身公益。
公开资料显示,吴光明先后设立江苏鱼跃慈善基金会和北京万东光明慈善基金会,并加入了TNC组织。从生命救援到环境、教育,吴光明在公益领域的探索和布局从未止息,对多个公益机构进行长期资金扶持,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促进中国医药人才培养,还持续开展关爱尘肺病、渐冻病患者等公益事业。
2017年,吴光明向南京师范大学捐赠5000万元公益基金,向国内多地区捐赠心脏自动除颤仪(AED)500余台。多次向江苏省卫计委、高铁站、各大体育赛事等机构捐赠AED急救设备等。
备受关注的是,2020年2月4日,由吴光明捐赠的100台医用制氧机、10台医用呼吸机,搭乘其集团公务专机从南京禄口机场运送至武汉抗疫前线。鱼跃医疗也因此一度成为疫情防控中的“明星企业”。
吴光明的另一面,则备受诟病。
2018年7月,中国证监会针对吴光明内幕交易“花王股份”、短线交易“鱼跃医疗”“万东医疗”等违法事实作出处罚,对吴光明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919.10万元,并处以2777.29万元罚款,罚没合计约3696万元。
2019年4月起,吴光明隐身幕后,先后将鱼跃医疗的CEO、董事长权杖交给31岁的儿子吴群。
不曾想,曾经因为驰援疫情而风光无限的吴光明,又因为疫情而名声扫地。
防疫政策调整,各种需求集中爆发,鱼跃医疗的主要产品制氧机、血氧仪也供不应求。
2022年12月28日,有网友吐槽,在鱼跃医疗的官方旗舰店买了一台制氧机,快递显示都已到家门口的中转站了,没想到,品牌方一个电话,就将产品召回了。网友称,这是救命的机器。
针对制氧机召回,鱼跃医疗回应称,临时工发错了型号。但这不能化解网友质疑。
与之相似的是,鱼跃医疗的血氧仪,平时成交价89元/台左右,近期暴涨至299元,12月27日更是涨至339元/台。网友质疑其“趁疫打劫”。
鱼跃医疗的回复也缺乏权威性——“价格不是我们制定的,都是由商家自行定价。”“血氧仪的定价就是299元,平时用户以低价买到,是因为公司让利销售。现在,人工、材料、物流等各种费用都上涨了,所以恢复到原价”。
网友挖出,鱼跃医疗天猫旗舰店的运营方为江苏鱼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由鱼跃医疗100%持股的全资子公司。至于涨价,网友质疑,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幅度也不会如此之大。
制氧机的价格也是大幅上涨。有消费者反映,2022年5月买的鱼跃制氧机1826元,如今涨至2999元。还有一种型号的鱼跃制氧机,两天之内从4700元/台涨至9800元/台。
真相究竟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吴光明及鱼跃医疗的品牌形象受损。
值得一提的是,鱼跃医疗的经营业绩接连下降。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94亿元、51.16亿元,同比变动2.51%、-3.65%。对应的净利润为14.82亿元、11.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5.73%、15.99%。
更多精彩新闻请扫描下载
长江商报新闻APP
长江驱动力 经济风向标
独家深度推荐:
鼎际得总资产仅19亿抛98亿激进投资 背靠中石油三季度净利仍变脸降近30%
吉利汽车发力新能源纯电动销量增369% 极氪拟美股上市有望完成7万辆年交付目标
江淮汽车亏7.8亿仍17亿收购蔚来资产 投5亿成立合资公司营收为0疑为空壳
“资本猎手”方威光环与争议伴行 东北制药靠“2元退烧药”爆红亦难解业绩萎靡
吴以岭靠连花清瘟暴赚238亿成中国“最富院士” 以岭药业年砸22亿营销疫情过后业绩或大滑坡
15家核酸检测公司IPO拟圈钱138亿 受惠疫情红利净利猛增5.5倍持续性存疑
郭广昌忍痛折价清仓中山公用套现12.5亿 复星系为偿千亿负债加速减持超10公司
安奈儿前三季亏1.5亿却8天6板暴涨 王建青被指炒作股价配合1500万股减持
王健林重回“牌桌”未解万达系整体经营承压 轻资产转型落地风险陡增港股IPO难产
乓乓响保供毛利率84%畸高被指“发横财” 无视债务实控人黄建义夫妇突击分红2340万
用户228669981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长江商报记者 蔡嘉
开业近两年,山西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银行”)首次实施增资扩股。
日前,山西银保监局作出批复,原则同意山西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募集不超过58亿股股份。此后不久,上市公司山煤国际(600546.SH)也披露公告称,公司拟以19亿元认购山西银行增发的股份,认购完成后,山煤国际将持有山西银行7.33%股份。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若足额发行完成,山西银行此次将合计募资58.06亿元。
开业次年就进行增资扩股,源于山西银行当前资本金告急。2021年4月,山西银行获批开业,开业首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7.05亿元,净利润为亏损46.73亿元,主要因该行主动处置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会计准则及监管要求补提减值准备48.15亿元。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不良率高达3.29%。不过,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已扭亏为盈2.59亿元。
随着风险处置的推进和业务规模的扩张,截至今年6月末,山西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资本充足率11.56%,较上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定增获批山煤国际拟出资19亿认购
资料显示,山西银行是以原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新设合并方式设立的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2021年4月28日,山西银行挂牌开业,目前该行拥有分行级机构12家,各类营业网点320个。
作为一家区域性银行,山西银行的实控人为山西省财政厅。目前,山西银行总股本239.96亿股,山西融金兴晋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153亿股,持股比例63.7598%。同时,大同经济建设投资集团、中融新大集团、山西聚源煤化、奥马电器等分别持有该行3.0322%、1.6065%、1.0663%、0.8313%股份。
成立已有一年多时间,山西银行首次推出增资扩股。
去年11月14日,山西银行召开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关于该行增资扩股、增加2022年不良资产转让额度等多项议案。
逾一个月之后,山西银保监局作出关于同意山西银行增资扩股方案的批复。批复显示,山西银保监局原则同意山西银行增资扩股方案,募集不超过58亿股股份,该行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完成上述增资扩股事宜,并严格审核股东条件,报批持股达到规定比例的股东资格事宜。
上月末,山西银行本次增资扩股的发行对象浮出水面。上市公司山煤国际披露,公司拟认购山西银行增发的18.98亿股股份,认购价格拟定为1.00111元/股,相应交易价款总额共计19亿元。
据此,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若足额发行完成,山西银行此次增资扩股的募资规模将达到58.06亿元。
而在组建为山西银行之前,晋城银行、大同银行、晋中银行曾于2017年至2020年期间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总规模36亿元的二级资本债券。
在不考虑其他可能的认购方及认购数量的情况下,本次交易完成后,山煤国际将持有山西银行18.98亿股股份,占该行增资扩股后股份总数的7.33%。
值得一提的是,山煤国际的实控人为山西省国资委,公司作为山西银行持股5%以上的股东资格尚需山西银保监局审批。
补提拨备致开业首年巨亏近47亿
开业次年就筹划增资扩股,山西银行亟需通过资本金补充扩大经营实力。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山西当地的省级城商行,山西银行的成立也被视为区域性金融风险化解与金融改革的样本。
根据山西银行披露的年报,2021年山西银行合并口径下的营业收入为27.05亿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45.81亿元、-46.73亿元;母公司口径下的营业收入为26.99亿元,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45.83亿元、-46.75亿元。
对此,山西银行解释称,为前瞻性消化风险,主动处置历史遗留问题,该行根据会计准则及监管要求补提减值准备48.15亿元,如剔除补提拨备影响,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9.75亿元。
年报显示,2021年山西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8.85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亿元,投资收益2.39亿元。同期,该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高达41.27亿元,成为当期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重组合并完成后的初期,化解风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山西银行的首要工作。据山西银行介绍,2021年全行通过清收、转让、重组等方式累计化解风险资产125.99亿元。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不良贷款率3.29%,在同行中仍处于较高水平。报告期末,山西银行拨备覆盖率也仅为151.14%。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山西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7.52亿元,净利润2.59亿元,已经实现盈利。截至今年9月末,山西银行资产总额3062.8亿元,负债总额2862.82亿元。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风险处置的推进,山西银行资本金消耗明显。截至2021年末,山西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7%、10.2%、10.2%。
而今年6月末,山西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一级资本充足率9.41%,资本充足率11.56%,较上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更多精彩新闻请扫描下载
长江商报新闻APP
长江驱动力 经济风向标
独家深度推荐:
鼎际得总资产仅19亿抛98亿激进投资 背靠中石油三季度净利仍变脸降近30%
吉利汽车发力新能源纯电动销量增369% 极氪拟美股上市有望完成7万辆年交付目标
江淮汽车亏7.8亿仍17亿收购蔚来资产 投5亿成立合资公司营收为0疑为空壳
“资本猎手”方威光环与争议伴行 东北制药靠“2元退烧药”爆红亦难解业绩萎靡
吴以岭靠连花清瘟暴赚238亿成中国“最富院士” 以岭药业年砸22亿营销疫情过后业绩或大滑坡
15家核酸检测公司IPO拟圈钱138亿 受惠疫情红利净利猛增5.5倍持续性存疑
郭广昌忍痛折价清仓中山公用套现12.5亿 复星系为偿千亿负债加速减持超10公司
安奈儿前三季亏1.5亿却8天6板暴涨 王建青被指炒作股价配合1500万股减持
王健林重回“牌桌”未解万达系整体经营承压 轻资产转型落地风险陡增港股IPO难产
乓乓响保供毛利率84%畸高被指“发横财” 无视债务实控人黄建义夫妇突击分红2340万
鲨鱼投资者:
#2022投资总结# @今日话题
2022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
不仅是投资上的,还有被疫情影响的生活。
过程是曲折的,结果还是满意的。
2022年底,人转阴了,账户阳了。
账户总资产119.65万。
去年底,账户总资产为115.28万。
今年来+4.37万,+3.79%。
收益主要来自可转债。
门票股扣除打新收益(中签2只,收益0.55万),还亏了点。
账户最大浮亏来自持仓ETF。
沪深300指数今年-21.63%。
连续两年实现对沪深300指数的大幅超额收益。
账户经历了七上七下,回本之路艰难。
2022年,是我职业投资的第4个完整年度。
运气还不错,连续4年,都赚了点钱。运气还不错,连续4年,都赚了点钱。
复盘2021:赚了30万,收益率35.6%
2020年:可转债持仓,最大回撤6.91%!
2019年:职业投资第一年,可转债摊了60只+
实盘账户,再写3年。
鲨鱼投资者的7年之约。
一直只是当我的复盘记录,感谢一路的陪伴。
不需要证明什么,能持续稳定赚钱就是最好的证明。
1、七下七上的回本之路
6月6日,今年第6次回本。
10月24日,今年第7次亏本。
11月4日:怒赚+2.3万,今年第7次回本!
2022年,长期在水面下潜伏。
到年底,终于浮出水面。
2、最大回撤8.55%
今年经历了两波大的回撤。
第一波是年初从高点117.3万,回撤到3月15日的107.75万(也是全年账户最低点)。
这波回撤9.55万,高点回撤8.14%。
第二波是从8月17日的122.56万,回撤到10月31日的112.08万。
回撤10.48万,回撤8.55%。
相比沪深300指数最大回撤28.65%,要温柔得多。
波动不是风险,熬不住波动才是最大的风险。
今年账户最高点是12月9日的122.64万。
整体还是控制回撤,稳步向上的节奏。
券商App显示的收益率曲线:
与我统计的稍有差异。
3、最长连跌6天
去年年初,持仓转债一路连吃12碗面。
今年的持仓体验,整体还行。
最长连跌日子,只有6天:
11月16日至11月23日。
6连跌,创今年账户最长连跌纪录。
追求愉快的持仓体验,不想体会上上下下的折腾。
股债持仓,很好地平滑了波动。
4、最惨10月,最红11月
2022年12个月,5个月涨,7个月跌。
其中,7月到10月连跌4个月。
最惨10月:巨亏4.37万,-3.75%
10月巨亏4.37万,-3.75%。成为今年浮亏最大的1个月。
10月31日,我写了“黎明前的黑暗,最暗。挺住,继续熬”。
熬过10月,迎来最红11月。
最红11月:怒赚+7.5万,+6.69%
希望,总在绝望中诞生。
简单的数字背后,是对心态的考验。
也是对投资体系的考验。
5、可转债格局一下,不容易
可转债的格局计划,从2021年12月建仓20只转债开始,到2022年12月14日,整整1年。
过程是曲折的,结果是不错的:
整体是赚钱的。
可转债格局计划1周年:买入容易,卖出太难
建仓20只转债开始,前前后后84只转债加入格局计划。
退出格局计划的64只,都是赚钱卖出的。
64只中,赚钱最多的3只是胜达转债(+976元),特纸转债(+822元),万兴转债(+619元)。
格局一下,不容易。
买入容易,卖出太难。
想卖个高价,难上加难。
6、前10大持仓,占比55.5%
截至2022年12月底,鲨鱼投资者的持仓,股(门票股10%+ETF40%+)50%+,债(可转债)40%+。
门票股以公用事业类股票为主,持仓前3的为:宁沪高速,中山公用,双汇发展。
ETF持仓前3的为:300ETF(510300),深红利ETF(159905),医药ETF(512010)。
可转债持仓前3的为:未来转债,维尔转债,多伦转债。
现金只有不到600元,基本满仓轮动。
现金保留最多的时候,是8月1日囤了29.32万,占比24.2%。
前10大持仓为:
前10大持仓,占比55.5%。
截至12月30日,沪深300指数动态PE11.32倍,近10年PE百分位29%。
截图来源:雪球App-指数估值
持有300ETF(510300)27%左右的仓位,个人觉得是合适的。
2023年,等待估值修复,等待收获。
合适时机,再把510300仓位降低到10%左右。
7、2023年目标:收益率10%,最大回撤10%
展望2023年,继续坚守“股债动态平衡,摊大饼不重仓”的策略。
股(门票股+ETF):分红+打新;ETF低估持有,等待收获
债(可转债):水位提升+博弈下修
截至12月底,可转债平均价格126.531元,平均溢价率47.83%。双低均值174.361。
中位数价格116.48元,中位数转股溢价率36.62%。
持仓转债,基本在中位数价格以下。
2023年的目标有两个:收益率10%,最大回撤10%。
控制回撤,稳步向上。
期待2023年有个好收成。
仅为鲨鱼投资者个人记录,不是操作建议。
抄作业,有巨大风险!若据此买入,后果自负。每个人的投资,自己做主!
用户228669981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老牌上市公司深纺织A(000045.SZ)迈出借重组脱困步伐。
2022年的最后一天,深纺织A的重组预案出炉,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美光电”)100%股权。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恒美光电的资产近百亿,净资产超过45亿元,均明显超过深纺织A。因此,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可以预计,本次交易价格将超过45亿元。
这是一次同业重组,深纺织A与标的公司恒美光电均主营偏光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这一领域,深纺织A属于后来者,恒美光电的竞争力、盈利能力更强。2022年前11个月,恒美光电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超过4亿元,大幅超过深纺织A。而恒美光电曾筹划在科创板IPO。
深纺织A正处于转型突围阶段,1994年上市以来,公司累计盈利数不足3亿元,目前,其主要子公司正陷入诉讼当中。
本次重组深纺织A能彻底脱困新生吗?
同业重组偏光片产能猛增3倍
赶在2022年收尾之际,深纺织A的重组终于迈出重要一步。
始于2022年12月18日晚间,深纺织A发布公告,公司股票从12月19日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原因是,公司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收购恒美光电全部股权或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2022年8月开始,深纺织A的股价经历了两轮大涨,市场盛传荣耀将借壳上市。
12月30日晚间,深纺织A披露交易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方式收购恒美光电100%股权,与此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但本次重组不以募资是否成功为前提。
本次交易也算是一次“蛇吞象”。截至2022年11月底,恒美光电的总资产为99.47亿元、净资产45.03亿元;2021年底,其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80.91亿元、40.84亿元。2021年底、2022年9月底,深纺织A的总资产分别为54.97亿元、55.82亿元,净资产分别为28.17亿元、28.48亿元。
对比发现,恒美光电的资产规模增长较快,而深纺织A增长不明显。
恒美光电股权较为分散,无实际控制人,本次的交易对方包括奇美材料、昊盛丹阳等17家公司。正因为标的公司股权分散,深纺织A容易介入,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重组后,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深圳市国资委。
深纺织A虽然冠以纺织之名,但近年来通过产业转型,主营业务已转至偏光片领域。恒美光电成立于2014年5月,主要从事研发、制造偏光片、光学功能膜、光学补偿膜显示屏材料等。因此,二者之间属于同业重组。
深纺织A称,恒美光电自2017年投产以来,在全国各地积极进行产业部署,展现了优越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其在产品平均良率、原材料供应链稳定性、核心团队经验以及产品平均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恒美光电亦是国内少数具备TFT-LCD用偏光片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已成为国内众多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模组生产龙头企业的稳定供应商,其终端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股份、彩虹光电以及苏州华星等。本次交易,有助于公司优化在偏光片行业的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储备深度,更好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本次重组后,一个突出的直观变化,是产能大幅增长。
2022年半年报显示,深纺织A现有7条量产的偏光片生产线,合计规划产能5280万平方米。
恒美光电官网显示,公司目前已设立和规划昆山、福州、合肥以及丹阳四大生产基地,规划偏光片年总产能2.2亿平方米。其中,恒美昆山工厂有两条偏光片生产线均已量产,年产能6000万平方米。恒美福州工厂新增两条2.6M超宽幅偏光片生产线,2022年四季度开始量产,满产后两条线年产能9000万平方米。
如果本次重组顺利,并表后,深纺织A的偏光片产能将超过2亿平方米,较其自身产能将激增3倍。
重组的内外风险
毫无疑问,如果重组恒美光电事项顺利完成,对深纺织A自身而言是一大利好,将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力、盈利能力。
深纺织A的前身深圳市纺织工业公司,成立于1984年,1994年8月在深交所上市,为深圳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不过,公司经营业绩一直不理想。
wind数据显示,1994年上市以来,公司年度净利润从未超过亿元,2012年、2014年、2018年,公司还出现过亏损。上市近29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累计数为2.89亿元,累计派发的红利为1.15亿元。
近几年,深纺织A的经营业绩似乎有所好转。2020年、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09亿元、22.94亿元,同比变动-2.28%、8.76%。对应的净利润为0.37亿元、0.61亿元,同比增长89.37%、64.1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0.18亿元、0.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92%、124.78%。
不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1.22亿元,同比增长26.89%,但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为0.57亿元、0.4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64%、28.63%。
近年来,随着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公司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营业收入的95%左右来自偏光片业务。
偏光片的下游主要应用为显示面板,受疫情、行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面板行业仍然在“过冬”,出货量、单价都大幅回落。这也是深纺织A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
相较而言,恒美光电的经营业绩要好很多。2020年至2022年前11个月,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5.36亿元、4.19亿元。
深纺织A还有一个重要风险,那就是主要子公司“盛波光电”深陷诉讼。
盛波光电正是负责超大尺寸电视用偏光片项目的子公司。2021年,盛波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1.27亿元、净利润3793.43万元,分别占深纺织A的92.72%、57.34%。
盛波光电的股东有两位,除了深纺织A持股60%外,杭州锦航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锦航基金”)持股40%。
备受关注的是,锦航基金的实际控制人为优势福德,而优势福德实际控制的另一家公司亭林昆山,曾是恒美光电第二大股东。不过,根据最新披露,亭林昆山已经从恒美光电的股东名单中退出。
2022年6月24日、8月18日,深纺织A发布涉讼公告,原告均为锦航基金,被告为盛波光电。锦航基金的两次涉诉请求包括解散盛波光电、董事会决议效力不成立、获取股东知情权等,相关案件尚在诉讼中。
深纺织A曾表示,公司管理层一直与锦航基金积极沟通,将就盛波光电后续经营发展思路和合作方向进一步探讨,以寻求共识,推动化解纷争。
更多精彩新闻请扫描下载
长江商报新闻APP
长江驱动力 经济风向标
独家深度推荐:
鼎际得总资产仅19亿抛98亿激进投资 背靠中石油三季度净利仍变脸降近30%
吉利汽车发力新能源纯电动销量增369% 极氪拟美股上市有望完成7万辆年交付目标
江淮汽车亏7.8亿仍17亿收购蔚来资产 投5亿成立合资公司营收为0疑为空壳
“资本猎手”方威光环与争议伴行 东北制药靠“2元退烧药”爆红亦难解业绩萎靡
吴以岭靠连花清瘟暴赚238亿成中国“最富院士” 以岭药业年砸22亿营销疫情过后业绩或大滑坡
15家核酸检测公司IPO拟圈钱138亿 受惠疫情红利净利猛增5.5倍持续性存疑
郭广昌忍痛折价清仓中山公用套现12.5亿 复星系为偿千亿负债加速减持超10公司
安奈儿前三季亏1.5亿却8天6板暴涨 王建青被指炒作股价配合1500万股减持
王健林重回“牌桌”未解万达系整体经营承压 轻资产转型落地风险陡增港股IPO难产
乓乓响保供毛利率84%畸高被指“发横财” 无视债务实控人黄建义夫妇突击分红2340万
北方价投:
#2022投资总结#
2022年股票靠打新收益勉强盈利,本年度亏损个股主要在中信建投证券港股,券商ETF,首创环保,中山公用这几只上,感觉这几只持股风险不大,期待着2023年能收获满满
@今日话题
用户2286699816: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钴业龙头华友钴业(603799.SH)重磅再融资计划搁浅。
2022年12月28日晚间,华友钴业公告称,终止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
半年前,公司披露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通过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募资不超过177亿元。所募资金,除了4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的137亿元全部投向扩产项目。
本次定增计划,公司控股股东华友控股承诺出资不超过5.1亿元参与认购。
然而,近半年来,华友钴业的股价下跌了近40%,华友控股所持公司股票质押率超过66%,其财务压力可想而知。
华友钴业的财务压力也在加大。截至2022年9月底,公司债务358亿元,较年初增加约183亿元。高达180亿元的募投项目建设在即,公司财务压力显著加大。
发行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华友钴业的财务压力能缓解吗?
筹划半年的定增募资夭折
华友钴业的A股超百亿股权再融资计划夭折。
根据公告,2022年12月28日,华友钴业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终止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的议案。公告称,自公司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披露后,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与中介机构等积极推进非公开发行的各项工作。经综合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GDR发行计划等因素,公司决定终止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
回溯公告,2022年6月20日,华友钴业披露了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4.76亿股股票,募资不超过177亿元。这笔资金中,40亿元补充公司流动资金,137亿元用于扩产。扩产项目有两个,即印尼华山镍钴公司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广西华友锂业公司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预计分别投资159.63亿元、21.16亿元,合计为180.79亿元。公司计划分别使用募资122亿元、15亿元,合计为137亿元。差额43.79亿元由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解决。
筹划推进了半年,华友钴业宣告终止定增,意味着高达177亿元的再融资计划流产。
那么,市场不解的是,华友钴业为何要突然取消本次定增再融资?
2022年12月22日,华友钴业公告称,近日,公司获得瑞士证券交易所监管局关于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附条件批准。不过,前述附条件批准不是公司GDR上市的最后批准,本次发行上市还需达成若干前提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本次发行上市的招股说明书尚需取得瑞士证券交易所监管局招股说明书办公室的批准。
这一公告,是否意味着在瑞士发行GDR上市,可以取代本次A股定增再融资?
业内人士称,华友钴业即便在瑞士证券市场成功上市融资,预计也不能替代A股再融资。
那么,华友钴业为何要终止本次定增?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导致华友钴业本次定增搁浅,与两个重要因素有关。
第一个,二级市场上,华友钴业股价跌幅较大。2022年6月20日,华友钴业披露定增预案的前一个交易日,其收盘价为91.49元/股,12月28日,收盘价为56.50元/股,累计跌幅为38.24%。
第二个,华友控股存在资金压力。本次定增,华友钴业的控股股东华友控股曾承诺出资不超5.10亿元参与认购。目前,华友控股持有华友钴业的股权质押率为66.20%。在股价跌幅较大的情况下,华友控股的财务压力加大,掏出5.1亿元真金白银参与定增,可能有困难。
密集投建债务激增183亿
放弃定增,华友钴业的资金问题并未解决。
近年来,随着行业高景气,华友钴业的经营业绩高速增长。
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华友钴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1.87亿元、353.17亿元、487.12亿元,同比增长12.38%、66.69%、113.69%,2022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已经大幅超出2021年全年。同期,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为11.65亿元、38.98亿元、30.0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874.48%、235.59%、26.98%。
华友钴业经营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源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行业高景气,另一方面是产能释放。
与之对应的是,华友钴业疯狂扩张。2022年6月,华友钴业披露了三个重大项目。第一个项目,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华拓国际与Glaucous合资建设华山镍钴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6.0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4.20亿元)。建成后,项目将有能力处理红土镍矿干矿量约1040万吨/年,产出氢氧化镍钴中间产品32.6万吨/年,折合镍金属量12.3万吨/年,钴金属量1.57万吨/年,另有选矿副产品铬精矿约50.6万吨/年。
第二个项目,通过华友国际与TIMGO合资建设前景锂矿Arcadia锂矿开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97亿美元,其中收购费用4.22亿美元。项目建成后,原矿处理规模达到15000吨/天,折合年产约5万吨碳酸锂当量资源量产能。
第三个项目,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华友锂业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项目,总投资为25.81亿元。建成后的锂辉石精矿处理规模达到38.9万吨/年,产出电池级碳酸锂27724吨/年、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25286吨/年及副产品元明粉、锂硅粉。
三个项目的总投资合计约为218.20亿元。这是华友钴业进军锂业的投资,而在钴、镍等领域,公司的投资也很大。
比如上述定增募资不超177亿元的募投项目之一,即159.63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
为了产业布局,华友钴业频频融资。Wind数据显示,公司股权融资合计为170.55亿元。
然而,华友钴业的债务还在激增,压力较大。截至2022年9月底,华友钴业的长短期债务合计约为358亿元,其中,短期债务163.45亿元。2022年初,公司长短期债务为67.38亿元、107.20亿元。短短9个月,长短期债务分别增加127.22亿元、56.25亿元,合计增加183.47亿元。
2022年前九个月,公司利息费用为9.38亿元,同比增长173.47%。
2022年前三季度,虽然经营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超30亿元,但公司经营现金流为-18.40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23.12亿元减少41.52亿元。
截至2022年9月底,华友钴业资产负债率达69.85%,较年初的58.78%上升11.0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在大规模投建急需继续投资的情况下,资金较紧张的华友钴业终止高达177亿元的定增募资,财务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更多精彩新闻请扫描下载
长江商报新闻APP
长江驱动力 经济风向标
独家深度推荐:
鼎际得总资产仅19亿抛98亿激进投资 背靠中石油三季度净利仍变脸降近30%
吉利汽车发力新能源纯电动销量增369% 极氪拟美股上市有望完成7万辆年交付目标
江淮汽车亏7.8亿仍17亿收购蔚来资产 投5亿成立合资公司营收为0疑为空壳
“资本猎手”方威光环与争议伴行 东北制药靠“2元退烧药”爆红亦难解业绩萎靡
吴以岭靠连花清瘟暴赚238亿成中国“最富院士” 以岭药业年砸22亿营销疫情过后业绩或大滑坡
15家核酸检测公司IPO拟圈钱138亿 受惠疫情红利净利猛增5.5倍持续性存疑
郭广昌忍痛折价清仓中山公用套现12.5亿 复星系为偿千亿负债加速减持超10公司
安奈儿前三季亏1.5亿却8天6板暴涨 王建青被指炒作股价配合1500万股减持
王健林重回“牌桌”未解万达系整体经营承压 轻资产转型落地风险陡增港股IPO难产
乓乓响保供毛利率84%畸高被指“发横财” 无视债务实控人黄建义夫妇突击分红2340万
本文鱼跃医疗:冯小树发挥了作用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