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代官署名,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主官为鸿胪寺卿。

2、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

3、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

4、《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5、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6、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7、”《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8、” 编辑本段由来 鸿胪寺,明清两代掌管朝会、筵席、祭祀赞相礼仪的机构。

9、明初设侍仪司,洪武九年(1376)改设殿庭仪礼司,三十年(1397)定设鸿胪寺。

10、正四品衙门。

11、设卿1人,左、右少卿各1人。

12、下设主簿厅,主簿1人,典收发文移。

13、其属,司仪、司宾二署,各署丞1人,呜赞4人,序班50人。

14、司仪署典陈设、引奏。

15、司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

16、呜赞典赞礼仪。

17、序班典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

18、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

19、乾隆十四年(1749),以礼部满尚书兼管理大臣。

20、下设满、汉卿2人,满、汉少卿2人,呜赞满14人、汉2人,学习呜赞4人,汉序班4人,学习序班8人,满、汉主簿2人,笔帖式4人,经承6人。

21、光绪二十四年(1898)一度并入礼部。

22、寻又分出。

23、三十二年(1906)裁革,所属事务归并于礼部。

24、 编辑本段详述 《周官》:“大行人掌大宾客之礼。

25、”秦官有典客,掌诸侯及归义蛮夷。

26、汉改为鸿胪。

27、景帝中二年令:诸侯王薨、列侯初封及之国,大鸿胪奏谥、诔、策;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

28、中六年,改大鸿胪为大行令。

29、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又更名其属官行人为大行令。

30、秦时又有典属国官,掌蛮夷降者,汉因之。

31、成帝河平元年省之,并大鸿胪。

32、后汉大鸿胪卿一人,诸王入朝,当郊迎,典其礼仪,及郡国上计;余职与汉同。

33、凡皇子拜王,赞授印绶;及拜诸侯,诸侯嗣子及四方夷狄封者,台下鸿胪召拜之。

34、王薨,则使使吊之及拜王嗣。

35、魏及晋初皆有之。

36、自东晋至于宋、齐,有事则权置兼官,毕则省。

37、梁初犹依宋、齐,无卿名。

38、天监以光禄劲勋为光禄卿,大鸿胪为鸿胪卿,都水使者为太舟卿、三卿是为冬卿。

39、鸿胪卿位视尚书左丞,掌导护赞拜,班第九。

40、陈品第三。

41、后魏大鸿胪卿第二品上;太和二十三年,降为第三品。

42、北齐鸿胪寺卿一人,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统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令,丞。

43、后周司寇有蕃部中大夫,掌诸侯朝觐之叙;有宾部中大夫,掌大宾客之仪。

44、隋初鸿胪寺」卿一人,正第三品,统典客,司仪、崇玄等三署。

45、开皇三年省并太常,十二年复旧。

46、炀帝降卿为从三品,皇朝依焉。

47、龙朔二年改为同文正卿,咸亨元年复曰鸿胪。

48、光宅元年改为司宾寺卿,神龙元年复旧。

49、旧属官有崇元署,开元二十五年,敕改隶宗正寺。

50、)少卿二人,从四品上。

51、(后魏太和十五年,九卿各置少卿一人,第三品上;二十三年,降为正四品上。

52、北齐因之。

53、后周有小宾部下大夫一人。

54、隋依北齐。

55、炀帝加置少卿二人,降为从四品。

56、皇朝武德中置一人,贞观中加置二人。

57、龙朔、咸亨、光宅、神龙并随寺改复。

58、)鸿胪卿之职,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以率其官属,而供其职务;少卿为之贰。

59、凡四方夷狄君长朝见者,辨其等位,以宾待之。

60、凡二王之后及夷狄君长之子袭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详其可否,以上尚书。

61、若诸蕃大酋渠有封建礼命,则受册而往其国。

62、凡天下寺观三网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为众所推者补充,上尚书祠部。

63、凡皇帝、皇太子为五服之亲及大臣发哀临吊,则赞相焉。

64、凡诏葬大臣,一品则卿护其丧事;二品则少卿;三品,丞一人往,皆命司仪,以示礼制也。

65、 职能 鸿胪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可以说是古代的外交官。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