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旧址是干嘛的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上海法租界,上海法租界旧址是干嘛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分享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70后的上海大叔#上海头条##上海身边事##街拍#
香山路
香山路遗留着不少租界时期的花园洋房,而孙中山故居也曾坐落此处。
香山路原名莫利爱路(Rue Moliere),由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香山路。
1941年,张伯驹乘车进入上海法租界时,遭到一帮早有预谋的持枪匪徒绑架。匪徒向张伯驹的夫人潘素索要200根金条,否则就会撕票。
此案经过媒体的大肆报道后,一时间在上海轰动一时。
据说,此次绑架案的幕后主使正是日本军方,但是迫于压力,只能让别的绑匪出面,所以绑匪并没有为难张伯驹,还允许潘素前去探望。
潘素得知消息后,只能着急忙慌前去营救张伯驹,可张伯驹却向潘素下了死命令:“匪徒肯定是冲着《平复帖》等字画来的,我就算是死也不会变卖字画,你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否则我们就一刀两断!”
潘素深知张伯驹的个性,他把国宝字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与匪徒周旋了一番,匪徒这才将赎金减少了20根。
紧接着,潘素只能回家开始变卖家中的部分股票和田产,外加自己的金银首饰,勉勉强强凑足了180条金条,这才把张伯驹赎了回来。此时,距离张伯驹被拘已经过去了整整8个月。
那《平复帖》究竟是何物?竟引得众多人如此人眼红不已。
《平复帖》本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作,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现为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亦被收藏界誉为“中华第一帖”。
陆机在文学、书法方面的成就是首屈一指的,《平复帖》则是陆机写给自己一个体弱多病且的好友的信札,全信只有9行84个字,因信件开端“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而得名,虽简短,但却是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距今1700多年,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要早几十年。
《平复帖》为草隶书法作品,用秃笔写在一张牙色麻纸上,只有巴掌大小,只因是写给友人的书信,所以语言以简洁活泼为主,书写也别具一格,因而艺术水平颇高。这幅真迹能够保存至今,实属是难得。
不仅如此,《平复帖》还彰显了书法由隶书变草书,由章草到今草的一个演变过程,就算是巴掌大小的纸张,上面也已盖满了历代各大名家的收藏印记,这也就意味着自《平复帖》问世以来,流传过程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平复帖》自创作以来,共有71方印记,尤其是大艺术家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和印玺,更是为其《平复帖》增色不少,使其极具人文历史价值。
到了清朝,《平复帖》传到了恭亲王奕訢的孙子溥儒手上。溥儒酷爱公益事业,所以经常会拿出自家收藏的古玩字画变卖,好筹集赈灾款。
而张伯驹正是当时出了名的书画家,张伯驹自见到《平复帖》的那一刻起,便爱不释手,当即托人向溥儒求购。
虽然此时的溥儒已然是江河日下,但毕竟也不缺钱,压根就没想出手,便狮子大开口开出了高达20万大洋的天价,希望张伯驹能够知难而退。
在上个世纪30年代,20万大洋相当于现如今普通公务员300年的收入。虽然张伯驹也是个官宦子弟,自己也在商界摸爬滚打好多年,钱倒是有不少,但要让他一下子拿出20万大洋现金,还是有所难度的,最终只能作罢了。
或许,张伯驹与《平复帖》是有缘的。短短两年后,张伯驹无意中得知溥儒的母亲刚去世,正是急需用钱之际。
张伯驹听闻此事,二话不说前往溥儒家表明自己想要购入《平复帖》的心愿,溥儒急需用钱,也不敢漫天要价,最终张伯驹以4万大洋成功购入《平复帖》,了却了人生一大心愿。至此,张伯驹成为了《平复帖》的最后一任主人。
《平复帖》极具艺术价值、人文历史价值,张伯驹对此爱不释手,甚至把它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
后来,日本人得知《平复帖》在张伯驹手里后,曾找到了张伯驹,表示愿意出20万高价购买《平复帖》,却遭到了张伯驹的严词拒绝,原因很简单:“黄金易得,孤品难求!”
正因如此,张伯驹还遭到了长达8个月的绑架,但他至死都不愿意变卖《平复帖》,也算是一收藏狂人了。
其实,张伯驹对于收藏书画有着超凡的狂热,为了求得一孤品,甚至不惜倾家荡产。在张伯驹家中,除了《平复帖》之外,也不乏传世名作,如《游春图》《上阳台帖》《山居图选》等等。
最让人敬佩的是,张伯驹花重金求购这些,不为名利,只是不想让这些无价之宝流入到外国,因此,启功先生曾赞誉张伯驹为“天下民间第一收藏人”。
1956年,张伯驹竟然将自己珍藏了长达30年之久的国宝字画全部捐给了国家,捐赠总数高达118件,价值数以亿计。
正是张伯驹的捐赠,使得故宫博物院的顶尖藏品数量多出了整整一倍,故宫博物院的顶级书画,一大半都是张伯驹捐赠的,而《平复帖》则被故宫博物院作为了镇馆之宝。
1982年,张伯驹因重感冒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在张伯驹心中,国宝的事永远要比自己的事乃至生命重要,这才是英雄本色。张伯驹不在了,但幸好国宝还在。国宝无二,张伯驹亦是举世无双!
中共一大代表13人,有7人脱党?
中共一大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
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13人 ,其中有四人牺牲了 , 有7人脱党了。这7个人分别是李达,李汉俊,陈公博 ,周佛海,包惠僧,刘仁静和张国焘。
其中陈公博和周佛海最终成了民族的败类,成了汉奸。
从中可以看出 ,中共一大召开,党代表就充满着危险和死亡。在这13名代表中,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坚持革命理想与信念,带领共产党不断发展与壮大,才使得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了成功!
光绪十年(1884年)上海县法租界部分详图
你写的上海法租界事情还没完呢!
远方青木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奥密克戎,专治各种嘚瑟
1932年上海法租界,各国领事聚在一起商讨日军非法进入租界的问题,在日本代表村井仓松的威胁下,各国领事不敢言语,眼看就要答应日军无理要求。突然,杜月笙猛地一拍桌子,起身厉呵,“如果日本敢利用租界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钟头内把租界全部毁灭!”
此时的上海刚刚经历了“一二八”事变,在十九路军的英勇抵抗下,日军死伤惨重,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日军司令野村中将认为,驻扎在上海的日军不占优势,如果强行进攻的话有可能全军覆没。于是便以签订停火协议作为烟雾弹,等待日本军部大本营的援军。
几天后,日军的援军刚到便急忙撕毁协议,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日军的增援达到了9万人、军舰80艘、飞机300余架,而日军司令也一换再换,由之前的野村中将,换成了白川义则大将。
国民政 府同样派遣了援军,虽然只有5万人,装备也比较落后,不过在全上海广大民众的支援下,仍然顽强地抵抗了日军的进攻,局势再次陷入了胶着。
这时日军司令白川义则想出个馊主意,那就是让日军从租界偷袭十九路军防线。于是,他派遣几千士兵乔装打扮后潜入了法租界,准备从租界对十九路军发动进攻。
按照国际惯例和租界公约,军 队是不能进入租界的,所以当时十九路军方面并没有防备租界,也就是说在临近租界的方向并没有构建防御工事。
而法租界的总领事,虽然知道有大量日军进入租界,可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不知情。这样,一旦日军从租界发起攻击,那对于十九路军来说后果将非常严重。
就在这紧要关头,杜月笙察觉到了这个情况,他清楚事态的严重性,赶紧告知了上海市长吴铁城和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
蔡廷锴收到消息后,紧急派军加强法租界一面的防御工事,吴铁城也连忙汇报国民政 府。
杜月笙非常担心十九路军的处境,也对日军的行为感到气愤,所以还没等国民政 府做出反应,他就先去了法国总领事 馆。
杜月笙在见到法国总领事葛格林后,便立即质问他是否知道日军进入法租界。
葛格林也是个老油条,一看杜月笙兴师问罪的架势,就知道杜月笙的手上肯定有证据了,只好承认确实知道此事,同时解释说,日军骄横,气焰嚣张,突入租界的日军有几千人,而且装备精良,如果法国当局拒绝日军的要求,只会激怒日本,那会给法租界招致战火。
杜月笙对于葛格林的说辞并不满意,正色告诉葛格林,日军潜伏法租界的事情十九路军已经知晓,并且做好了严密防备,如果日军真的敢从法租界发动进攻,那么十九路军一定会奋起反击,炮轰租界,那时法租界一样完蛋。
葛格林对此无言以对,杜月笙便让他召集各国领事一起商议这件事,葛格林原本不太情愿,可看到杜月笙的态度特别坚决,便还是同意了。
次日上午,各国领事和中日方代表齐聚法国大使 馆,杜月笙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法国总领事葛格林作为主持人,首先解释了召开会议的议题,就是日军是否有权在租界驻扎。
不料,葛格林的话音刚落,日本代表村井仓松就霍然起身,态度嚣张地宣称日军有权在租界驻军,还赤裸裸地威胁恫吓各国领事。各国领事见此一个个噤若寒蝉,胆战心惊。
原本杜月笙召开这个会议,就是想联合各国领事给日方施加压力,制止日军进驻法租界的非法行为。可眼下的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在日方的恐吓下,同意日军驻扎租界。
杜月笙猛地一拍桌子,起身厉喝道,“如果日本敢利用租界打中国人,我杜月笙要在两个钟头内把租界全部毁灭!”
这句话宛如一道惊雷,把在场的众人震得呆立当场。杜月笙作为黑帮魁首,向来注重承诺,言出必行,今天说出了这句话,那肯定会付诸行动的。
各国领事都清楚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势力,如果他真的下了杀令,他千千万万的徒子徒孙一起出动,真的可能会把上海滩扫平了。
村井仓松万万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杜月笙,竟然会说出如此强硬的话来,顿时张口结舌。
各国领事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纷纷表示,中日交战和租界无关,应确保租界和平。就这样,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日军从法租界撤走。
日军撤走后,十九路军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这其中的功臣自然非杜月笙莫属。
杜月笙出身贫寒,从街头混混做到上海滩地下皇帝,受于认知的局限性,做了很多不光彩的事,但是在民族大义上却也是无可挑剔的,而他的处世之道,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比如他常对身边人说的特难吃的“三碗面”:“脸面、情面、场面”。人在江 湖混,脸面是自己的,要光鲜;情面是双方的,要顾全;场面是圈子的,要维持。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正是这些充满智慧的人生之道,造就了杜月笙的传奇人生。
《杜月笙传》这本书,是目前比较客观、完整地记录杜月笙其人生平的传记,如果你也想从杜月笙的人生阅历中有所借鉴,点击下面的书即可购买。
上海租界位置及其演变
1920年的上海地图是“上海县城”,清晰标明了早期美租界(公共租界北区)、英租界(公共租界中区)和法租界的位置。以苏州河为界,北岸虹口地区为美租界,南岸至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为英租界,法租界在英租界以南(今浦西主城区一带)。
早在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美租界为公共租界北区、英租界为公共租界中区。1937年后,日军入侵上海,驻扎在公共租界北区(苏州河以北),并控制了该地区,人称“日租界”,但上海历史上从来没有日租界。
1943年,中国收回租界主权。
新中国成立以后,彭德怀元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后,说:“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老地图:旧上海租界分布图
租界 推荐:1931年的上海租界,四方势力在搅动这里看似风平浪静的局面:投机商人、特务机关、地下组织、暗杀团伙……一个无所事事的混血摄影师,周旋于两个女人之间,无意中被卷进这场复杂的权斗迷局。身处这个大时代,仿佛事事身不由己,面对死亡的追逐,他们共同书写下这段老上海的传奇。这里是租界,是投机者的金矿,充满机遇,亦布满杀机。
这就是租界的黄浦区,上海滩万国城。1930年上海特别市改名上海市,市花棉花
本文上海法租界,上海法租界旧址是干嘛的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