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罗斯福简介,罗西罗斯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头条创作挑战赛#富兰克林罗斯福,波澜壮...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罗斯福简介,罗西罗斯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富兰克林罗斯福,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美国,没有人不知道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曾在南北战争中以军人身份领导军队,他是最早提出“新政”的人,他将其命名为“新政”。

虽然说过了很多年,但现在读起来依旧震撼!

今天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一生的事迹。

本文主要讲一下: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美国乃至世界做出的贡献!

一、出生贫寒,少年立志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1823年2月26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家境贫寒,童年时就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19岁以前,他当过农场工人和邮递员。

19岁以后,罗斯福进入马萨诸塞州的一所私立学校读书,开始接受教育。

从那以后,他一直从事法律工作、律师工作和教学工作(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毕业于哈佛大学)。

18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考取了耶鲁大学法学院。

二、加入军队,屡建奇功

富兰克林罗斯福加入了联邦军,成为了第39师的一名士兵,他开始在军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

1862年4月20日在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一个小村子里,富兰克林罗斯福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演讲并取得良好效果,从此之后,他走上了演讲之路。

1863年2月,富兰克林罗斯福进入华盛顿特区的林肯军事学院学习。

1872年6月9日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詹姆斯·麦迪逊结婚。

三、当选总统,力挽狂澜

罗斯福担任总统期间,他利用个人威望和能力,对美国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有效地缓解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困境。

在罗斯福总统任内,美国完成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同时,罗斯福总统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国际金融组织。

在罗斯福任职期间还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由7.1%提高到11.3%。

在罗斯福政府的努力下,美国的经济恢复速度远远超过战争之前;同时他还积极推行外交政策,努力消除当时欧洲各国与美国在经济上的冲突与隔阂;并且在战后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之际,积极推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多边贸易组织的建立。

四、执政后期

1933年,罗斯福发表著名的《全国经济复兴与就业法案》。

(1)废除失业救济金;

(2)建立全国最低工资标准;

(3)通过失业保险法,建立全民失业保险制度;

(4)通过罗斯福新政方案,成立国民救济总署,负责处理国民的各种基本生活问题。

在此期间罗斯福开始大力推动国家重建工作,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美国历史# 美国至今共46任总统,笔者想介绍一些美国总统之最:

在任时间最长:

第32任富兰克林·罗斯福,4届12年(1933年—1945年在任,死于任上)

在任时间最短:

第9任威廉·亨利·哈里森,只有1个月(1841年3月—4月在任,第一位死于任上)

上任年龄最大:

第46任约瑟夫·拜登,1942年出生,2021年上任时79岁

上任年龄最小:

第26任西奥多·罗斯福,1858年出生,1901年上任时43岁

至今健在:

第39任吉米·卡特,1924年出生(98岁,1977年—1981年在任)

第42任比尔·克林顿,1946年出生(76岁,1993年—2001年在任)

第43任乔治·沃克·布什,1946年出生(76岁,2001年—2009年在任)

第44任贝拉克·奥巴马,1961年出生(61岁,2009年—2017年在任)

第45任唐纳德·特朗普,1946年出生(76岁,2017年—2021年在任)

第46任约瑟夫·拜登,1942年出生(80岁,2021年—至今在任)

遇刺身亡:

第16任亚伯拉罕·林肯(1861年—1865年在任,死于任上)

第20任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1881年3月—9月在任,死于任上)

第25任威廉·麦金莱(1897年—1901年在任,死于任上)

第35任约翰·肯尼迪(1961年—1963年在任,死于任上)

唯一做过两任:

第22任、第24任格罗弗·克利夫兰(1885年—1889年在任、1893年—1897年在任)

最伟大:

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789年—1797年在任),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国父

最智慧:

第3任托马斯·杰斐逊(1801年—1809年在任),起草《独立宣言》《美国宪法》

最勤奋:

第11任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1845年—1849年在任),一天工作18小时,卸任3个月后劳累过度而死

 1945年毛泽东本打算到美国与罗斯福总统会谈,不料4月12日罗斯福逝世,造成终生遗憾。

出版了《西行漫记》的斯诺在美国成了红人,罗斯福三次接见他,并通过他的介绍开始认识中国共产党,认识毛泽东。罗斯福了解到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的装备情况、生活情况、与日本部队作战情况等。并派出军事观察组进入延安,甚至还考虑直接向中共提供援助。对于罗斯福的友好表示,毛泽东也投桃报李,1944年11月4日,他致函祝贺他再次当选总统,并表示愿经过罗斯福的努力与成功,得使中美两民族在击败日寇、重建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国的事业上,永远携手前进。毛泽东热情地歌颂了罗斯福总统的天才、魄力、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并向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共军队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辉煌战绩,暗示了中共军队拖住几十万日军也是对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反攻的支持。毛泽东表示中共军队如果得到先进武器装备,一定能更好地配合美军的太平洋作战,更大规模地歼灭日军。

1945年1月9日,毛泽东为了使初步建立起来的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不致破裂,他又打出了一张牌,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毛泽东在信中表示,如果罗斯福把他们当作中国主要政党发言人接待的话,他自己或周恩来,或者他们二人,将前往华盛顿同总统本人会谈。

毛泽东在信中还表示,如果罗斯福不打算邀请他们,请予以保密,以免激怒正在与共产党进行不愉快谈判的蒋介石。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准备将毛泽东送给在重庆的驻华美军总司令魏德迈。可惜此时的魏德迈并不在重庆,而魏德迈与赫尔利之间有代为拆信之约,因此毛泽东的信件落在了支持赫尔利的手中。赫尔利电告罗斯福说:“国民党是能治理中国的唯一力量,中共势单力薄,不成气候。”赫尔利建议罗斯福总统不要与中共进行任何对话。

更为糟糕的是,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病逝。他和毛泽东再也不可能握手了,美国和中国共产党进行军事合作的计划自然流产。中国共产党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文章以表示哀悼。

最近看到美国开始大基建计划,让人想起了近一百年前的罗斯福新政,在遇到危机的时候,人类通常会从历史中学习经验。我简单介绍两本亚马逊德国上的相关书籍,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上)

伍德罗·威尔逊 - 美第28任总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本帖介绍过,带领美走向世界舞台。富兰克林.罗斯福,第32任总统,领导盟军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有趣的是这二位都是驴D,今年又正好是驴D百灯在任。历史总是这样的巧合吗?[思考][思考][思考]

宋霭龄质问美国总统是否排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回答让人失望。

少年时期的宋霭龄在美国留学期间,由于温秉忠姨夫的社会地位,有幸进入白宫会见罗斯福总统。

霭龄从未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心里头多少有点怯场。但当姨夫温秉忠向罗斯福总统介绍自己时,霭龄一点儿也不觉得怯场了。温秉忠说:“这位是我的外甥女,她目前正在美国自费留学。她对您非常敬重,渴望见到您,我今天把她带来了。”

罗斯福听完这番恭维,又见霭龄是位16岁的中国妙龄女孩子,心情极好。他久久拉住霭玲的手仔细端详,并露出满意的笑脸问道:“姑娘,欢迎你来美国留学!能跟我谈谈你对美国的印象吗?”

霭龄没有等翻译开口,就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回答:“总统先生,美国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我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

罗斯福听了,顿时显出了美国人惯有的优越的自豪感。他得意地哈哈笑起来:“是啊,我们美国是世界上最美的国家,也是最著名的自由之邦,任何人到美国来,都会受到最热情的欢迎!”

罗斯福不说此话犹可,一说这话,霭龄立即想起了自己初来时在旧金山的痛苦遭遇。她不顾一切地反问:“总统先生,您怎么能说美国是自由之邦呢?我为求学而来,刚到旧金山就被您的官员粗暴地拒之门外,竟在港口的船上耽搁了4个星期……”

温秉忠一听霭龄扯到这个话题,顿时慌了,急忙给霭龄递眼色,示意她不要在这种场合讲这件扫兴的事。但这时霭龄被勾起的旧事激动着,哪里还顾得了许多。温秉忠又去扯霭龄衣服后摆,霭龄抽出捧在罗斯福大手中的左手,一把把姨夫扯衣服的手推开,回头嗔怪地看了一眼说:“你扯我干什么,我想这事绝不是总统的意思。”她盯着罗斯福又问,“把一个15岁的女孩拒之门外,这不会是总统的命令吧?如果有美国姑娘到中国,她们绝不会受到这样的对待。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今天我把这件事告诉总统,会有助于总统了解下面的混乱,更好地治理这个国家。”

罗斯福总统在众目睽睽之下,被霭龄童言无忌的直率问话弄得十分尴尬,面红耳赤,低声咕哝了一句:“噢,我很遗憾!”迅速放开霭龄的手,转身出了休息厅。

第二天,美国不少报纸登出大字标题:《中国女留学生向总统抗议美国的排华政策》,《霭龄又一次在美国成为新闻人物》。

当时不在场的查理从报纸上知道了详细过程,父女一见面他就给了霭龄一阵热烈的赞扬。

年幼的宋霭龄有如此胆识,也为她日后成为富太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霭龄还有怎样的故事,以及她和二妹宋庆龄三妹宋美龄有怎样的情感纠葛?推动历史不断推陈出新的三位优雅女士有着怎样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们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她们的故事,欢迎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书籍。#民国那些事儿#

1929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长子和次子,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四川大凉山州,打响了偷猎大熊猫的第一枪。

 

这一切,还要从一个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说起。

 

法国人戴维集传教士和生物学家于一身,他平时喜欢制作动、植物标本,地大物博的东方大国——中国深深地吸收着他。

 

1869年,戴维利用他神父的身份,来到了四川雅安宝兴县北端的邓池沟天主教堂。

 

早春2月,戴维在当地向导的领导下,翻越大翁岭,到达了一个名叫达穆坪的小山村采集标本。

 

这里地处邛崃山脉中段,山高林密,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这天,他路过一户李姓人家,被热情的主人邀请到家做客。

 

戴维坐在房间喝水,突然看到墙上挂着一张他从未见过的黑白相间的兽皮,看样子是一只个体很大,很奇特的动物。

 

他立即好奇地向主人打听,才知道,当地人称之为“黑白熊”。凭着职业的敏感,戴维倍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这个新物种。

 

于是,戴维雇用了当地猎人帮他逮捕这种动物。

 

几天后,猎人终于在深山里找到了一只年幼的黑白熊,他们为了携带方便杀死了它,带回来卖给了戴维。

 

戴维把它制成了标本,寄回了国内。他还想再得到一只活的大熊,便出高价钱让猎户们继续寻找。

 

“有钱人能使鬼推磨。”不久,猎户真的给戴维带回来了一只更大的黑白熊。

 

戴维把它关在教堂内栅栏里,每日细心喂养,认真观察并记录着它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

 

后来,戴维本想把这只黑白熊送回法国巴黎,可惜的是,由于熊经不住途中的颠簸和气候变化,死在了路上。

 

戴维心痛不已,只有又制成标本,带回了巴黎。两只熊的标本在法国巴黎历史博物馆一经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戴维发现的黑白熊新物种立即传遍了西方。

 

经过巴黎历史博物馆权威教授科学分析后,确认“黑白熊”是一种新物种,于是把它命名为“大熊猫”。

 

从此以后,“穆坪”不再平静。中外生物学家趋之若鹜,一批又一批西方探险家和狩猎者纷至沓来,给这一珍稀物种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就是其中之一,残忍地射杀了一只熊猫后,还偷捕了2只带回美国,正在打算展出时,最终因熊猫在异国他乡不适应气候和水土,在展览的前一天就死去了。

 

后来,有美国人在中国川康边境又猎杀了三只大熊猫制成标本,存于费城自然博物馆展览。

 

更有甚者,一美国人猎杀了熊猫之后,居然用在了宴会上,供人享食熊猫肉,残忍至极。

 

据有关统计,仅在1869年至1946年间,就有200多人次来到中国熊猫分布区域,搜寻、围猎甚至枪杀熊猫用以制作熊猫标本。

 

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丝·哈克尼斯的服装女设计师,多次往返中国,以盗猎大熊猫牟利。

 

1934年,露丝和一个名叫比尔·哈尼克斯的猎人兼冒险家结婚。蜜月还没过完,比尔就前往中国偷猎大熊猫。

 

哪知,比尔来中国不足2年,正值四川战乱,熊猫影子都没见着,便病死在上海。

 

这个露丝也太奇葩了!放下好好的服装设计师不做,竟然步其男人后尘。

 

1936 年,露丝来到中国后,找到一个名叫杨帝泽的探险家帮忙。

 

两个月后,他们在四川汶川境内深山的一个树洞里,抓到了一只才几个月的熊猫幼宝宝,带到上海进行人工喂养。

 

露丝给这只小熊猫取名“苏琳”。不久,她用金钱贿赂海关人员,以“哈巴狗”的名义得到了海关通行证,偷运回美国。

 

“苏琳”在美国展出后,露丝大受追捧,一下子就出名了,还被封为“熊猫夫人”,风光一时。

 

美国人非常喜欢熊猫,“苏琳”被视若上宾四处展览。连作家海伦也远道而来,只为亲手摸一摸大熊猫。

 

最后,露丝禁不住金钱的诱惑,把“苏琳”高价卖给了一家动物园。1938年,“苏琳”因误吞木根而死。

 

露丝财迷心窍,贪得无厌,再次回到了中国捕猎熊猫。这一次她出高价悬赏,共计捉到了4只大熊猫,可惜不是误杀,就是病死,最后仅剩下一只。

 

她运用上次同样的方法,把这只熊猫带回美国,卖给动物园以供展示,取名“美美”。

 

4年后,因为气候影响、水土不服,以及饲养不当等原因,“美美”不幸病死。

 

“美美”死后不到3年,露丝也因挥霍无度,生活窘迫,病死在美国一家廉价的旅馆里。

 

戴维是世界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人,虽然因为他的发现,给大熊猫带来了一场生死之劫,但也是他最先搜集了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并第一时间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功不可没。

 

而今,宝兴县与戴维的故乡埃斯佩莱特结成了姐妹城市。他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大熊猫被人任意捕杀的历史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珍惜并守护野生动物,积极倡导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共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作者:侃坎

编辑:青草

#社会#

宋美龄平时也是很重视人设树立的,比如照片中给抗日将士缝征衣和为战士裹伤。

这个形象其实很好理解,人们也能接受。

宋美龄最重要的一个标签,就是外交风云人物,那么,她的外交能力到底如何呢?

宋美龄在民国外交中最具影响力的历史性事件是1942年11月26日至次年7月4日,应罗斯福总统之邀访问美国,受到美国朝野的热情欢迎和接待。#看图涨知识# #图说军史#

宋美龄赴美之行始于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1942年九十月间对重庆的访问。老蒋夫妇热情招待这位性格奔放而又快人快语的特使。威尔基建议蒋夫人访问美国,说以她的才气、智慧、说服力和魅力,必能使美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她将是一个“完美的大使”, 美国人民就需要“这样的访客”。

宋美龄虽以治病疗养为由以私人身份出访,实际上是老蒋的特使,其使命是协助外交部长宋子文办理中美外交,向美国广泛宣传中国抗战,争取美国朝野对中国的同情。宋美龄受到了罗斯福总统夫妇以及美国人民的盛情接待。她飞抵纽约后,先进医院治疗。罗斯福夫人亲自到医院探望。

宋美龄出院后,罗斯福总统邀请她到总统别墅小住两个星期,罗斯福夫人不仅给宋美龄介绍华府名流,还为她举办白宫记者招待会。出席的世界各国记者多达170余人。美国《时代》杂志多次登载她的玉照及专访。一时间,美国出现了万人争睹其风采的盛况。

美国国会两院都邀请她前去演讲,她是继荷兰女王之后应邀在美国国会演讲的第二位女性。1942年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受到美国朝野好评。

宋美龄还广赴美国各地发表演讲,如纽约市政厅、麦迪逊广场、芝加哥运动场、旧金山市政厅、好莱坞等,所到之处广受欢迎。在好莱坞,她在露天广场向三万名听众发表演讲,会见了200多位支持中国抗战的影剧界人士,不少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大牌明星如秀兰·邓波儿、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等,都与宋美龄寒喧,并踊跃捐款支持中国抗战。

宋美龄掀起的“美龄旋风”席卷美国,老蒋曾对记者称赞说:“她的价值相当于20个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结为战时盟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但由于英国的远东战略与中国的抗日外交差距较大,双方围绕着中国的四强地位、印度的独立、香港的回归、缅甸战役的重开、西藏主权定位、战后东三省地位、中英战争贷款等一系列问题,分歧尖锐,交涉层出不穷,其数量之繁多,争执之激烈,在同盟国间是十分突出的。

宋美龄访美取得巨大成功,在同盟国间传为美谈。英国政府为了与美国实行平行的对华政策,以确保其在同盟国间的地位,也由英国女王出面,邀请宋美龄访问英国。英国外相艾登向中国驻英大使保证,一定用最庄重堂皇的仪式来接待宋美龄。然而,由于中英间存在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丘吉尔在演说中鼓吹“先欧后亚” (盟国战略) ,说用不着使用对付德国的全部军队去“挽救”中国,并称战后秩序将由英、美、苏三大国商讨,故意将中国排除在外,引起老蒋的强烈不满,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有意轻蔑”。宋美龄不仅没有接受访英邀请,而且也谢绝在华盛顿与丘吉尔会面。

宋美龄曾就此事对顾维钧解释说:“丘吉尔目中无人,一定要我去华盛顿见他,我谢绝了,因为在国际关系中和个人关系中,礼仪和尊严至关重要,必不可少,无论如何,我在政治上没有外交部长之类的职务,所以有条件表现坚决些。”

宋美龄拒绝在华盛顿会见丘吉尔和访问英国,使英国很伤面子。随后,外交部长宋子文访问伦敦时,英国外相和外交部常务次官都没有到车站迎接。可视为是一种报复。

出席开罗会议是宋美龄参与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行为。《开罗宣言》确立了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则,并以明确的语言和国际公约的形式确定将日本强占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会议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写下了中国外交史上浓重的一页。

宋美龄是参加开罗会议的惟一一位夫人,会后发表的那张各国最高首脑的著名合影中, 宋美龄赫然位列其间:左起第一位是老蒋,第二位是罗斯福,他正侧面向老蒋;第三位是着白色西装、白色皮鞋的丘吉尔,最后是宋美龄。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老蒋的败退,宋美龄风光不再。

宋美龄参与民国外交的终结是1948年底奉蒋介石委派再次赴美访问,要求批准给予中国30亿美元的援助等。

当时,三大战役将老蒋的精锐部队消灭殆尽,美国的对华政策已与国民党政权这艘沉船逐渐拉开距离。

这次华盛顿没有给宋美龄铺红地毯。没有邀请她在白宫过夜,也没有邀请她到国会演讲,等了一个星期,刚刚当选的杜鲁门总统夫妇才在白宫约见宋美龄,只允许她以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请求,并明确表示“美国不能无限期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宋美龄虽然魅力依旧。然而风光却不再降临她的头上。宋美龄此行一无所获,愤而离开华盛顿,住入孔祥熙私宅暂避。她强烈反对美国政府发表的《白皮书》,认为老蒋的失败全怪美国援助太少。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一位活到80岁的英国作家。1895年因为出版了一本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而一举成名,之后还曾会晤过罗斯福和斯大林。

之所以提到威尔斯这个人,是因为他人生中的一个经历值得称赞。1866年9月21日,威尔斯降生于伦敦西区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经营一家五金店,母亲是一户有钱人家的仆人。

在威尔斯14岁时,因为他父亲的五金店倒闭,不得不提前进入社会打工,先是在一家布店做学徒,工作从早上五点到深夜,就这还不让老板满意,一个月后被辞退。接着他在萨墨塞特郡当了几天的小学教师。之后,又去给一个药剂师当助手。

1881年4月,他又来到朴次茅斯的一个布店作学徒。这两年他的工作就是从凌晨到深夜,像个陀螺一样不停旋转,一刻不得停歇。受够了学徒的生活,他给曾经教育他的校长写信,在信中讲述每天的遭遇,校长看到信后,给他回了一封信,在信中校长诚恳地对他讲,他很聪明,可以适合更好的工作,并邀请他回到学校任教。

在担任助教期间,威尔斯继续学习,四年后进入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威尔斯出版了多部著作,还在1920年和1934年访问苏联,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接见。

因为当初校长的一个赞美给予他很大信心,并获得一个助教职位改变命运。可见,赞美能使人获得成功。

想要知道怎么赞美,在《口才三绝》中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网友可以点击蓝色(看一看)即可拥有。#口才三绝#

口才三绝正版全套

这才是真正的社交牛B症。

老罗斯福在一次应邀参加的宴会上发现,席间的大部分客人他都不认识,并且有些人已经先入为主地对他表示出了敌意。

看到这里,罗斯福淡定的一笑,他知道,他该“出招儿”了。

于是,他悄悄来到宴会主持人的身边,装成聊天的样子请主持人向他介绍一下要面对地客人的一些情形。

20分钟后,罗斯福已经大略地了解了每个客人的性情特点。接着,他自然而得体地走到那些人身边,开始跟他们寒暄起来。

当然,他谈的话题都是对方感兴趣的,比如对方最得意的事情,曾经做过的事业,最喜欢的运动等等。

也因此许多人对罗斯福的看法大大改观,由敌意改为热情。

“他简直就是个——交际天才!”目睹整个过程的主持人由衷的赞叹道。

看看,聪明的罗斯福在明了每个人的性情后,他居然立刻就能组织出对于这些人适宜的谈话资料,从而使对方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化敌为友。

应该说,正是靠这种社交牛B症,才使罗斯福的人际脉络不断地拓展和壮大,进而为以后成功竞选总统准备了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看到罗斯福的神操作,各位小伙伴们羡慕吗?你是社交牛B症还是社交恐惧症患者,欢迎大家留言评论。

#社交牛逼症# #社交恐惧症#

1944年,托马斯·杜威参与竞选美国总统,对手是时任总统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

天助杜威,他了解到,早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罗斯福就已经获得了这一情报,然而为了刺激美国人对于战争的欲望,罗斯福竟然纵容日本人炸毁夏威夷群岛上的基地。只要杜威把真相说出去......

这个情报使得杜威很震惊,难以相信,因为他获知美国情报局已经解开日本的密码——早在1941年的时候。他认为,这表示美国事先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而罗斯福总统却没有设法阻止此事。

如果杜威的消息来源不可靠的话,我想,他会排斥这则情报。然而,杜威的消息来源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他必须相信——纵使他一想到美国总统竟然让珍珠港事件发生(无论是基于什么理由),就感到相当痛恶。

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必须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人民,说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了刺激人民对于战争的欲望,竟然允许日本人炸毁美军在夏威夷群岛上的基地。

后来,参谋总长乔治·马歇尔不知怎么发现了杜威知道这个有关密码的情报。

9月26日,托马斯·杜威进行竞选活动,在吐斯拉的一家旅馆短暂停留。他还没有亮出他的王牌。

杜威在吐斯拉旅馆的房间里,忽然有人敲门,杜威应门。有一个人自我介绍是卡特·克拉克上校、陆军情报员。他奉乔治·马歇尔的指示,送来了一份机密信函。

杜威打开参谋总长的信,上面写着:

“如果现今涉及珍珠港事件的政治辩论,使大众怀疑到我们拥有重要的情报来源,你知道会有完全悲剧性的后果产生。 太平洋的一切军事行动,在观念和时间上,都和我们截获密码而暗中获得的情报有密切关联。”

马歇尔请求托马斯·杜威为了国家的安全而保守秘密。请记住,1944年,美国还处在战争状态中。

但是,杜威当时只会想到罗斯福在这个秘密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于是杜威在马歇尔的使者面前脱口而出:“他知道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情况!他不应该竞选连任,反而应该被弹劾!”

就这样,托马斯·杜威面对的也许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抉择,是公开这个情报毁了罗斯福,赢得选举,帮助日本人呢,还是保持沉默,输了选战,保持美国防守力量的状态呢?

我们知道,托马斯·杜威在1944年总统竞选中落败了。他不仅在选战中三缄其口,并且也“不曾”透露他知道美国破解了日本密码一事。

在托马斯·杜威去世10年后的1981年,一份秘密文件公布了,这份文件揭露了托马斯·杜威不曾知道的事情。

原来,在1941年所破解的日本密码是“外交密码”,不是军事密码。在日本突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情报局才知道如何窃听日本的军事计划。

根据这份公布的文件,罗斯福总统事先并不知道珍珠港事件的消息。事实上,这个消息连日本的首相以及国防部长事前也都不知道!

托马斯·杜威临死时,也许还在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事情。

但是,你知道他做对了!

#历史# #微头条日签#

一个红日初升的早晨,斯诺看见毛泽东正站在院子中,阳光洒在脸上,英姿飒爽,朝气勃勃,他迅速举起相机,“咔嚓”一声,定格了毛泽东这张最具传神的“红星照”。

 

斯诺是世界上第一部报道红军的纪实文学经典巨著——《红星照耀中国》 (又名《西行漫记》 )的原作者。

 

斯诺23岁时,便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上海一家报社任助理编辑,并兼任美英两家报社驻华特约通讯员。

 

在此期间,斯诺足迹遍布于中国大地。在东三省、西南各省历时最长,还到过日本、缅甸等地。

 

通过斯诺大量的通讯报道,真实地反映出中国民不聊生的现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外来殖民侵略的决心和担当。

 

斯诺曾在北平燕京大学任过教授,并学习了中文。在中国七年的记者生涯中,他还结识了鲁迅、宋庆龄和其他一些中共地下党员。

 

斯诺结婚后,为了教书之便,在“具有浓郁人情味”的北平购房安了家。

 

1936年,中国国内风云激荡,尤其是西北那块神秘的黄土地,一直让斯诺心向往之。

 

这年6月,他带着对当前局势的好奇与迷茫,以及诸多苦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毅然决然地离开北平,一路向西,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封锁,进入了陕甘宁红色边区。

 

斯诺是第一个进入红色革命圣地进行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这块集聚着共产党精英的黄土高原深深地吸引着他。

 

从此,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成了好朋友。 

 

在苏区,斯诺下部队,串乡村,踏遍陕北大地,采访历时四个多月。

 

几个月下来,毛泽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时候,好多中国人都还不甚了解的毛泽东,却与斯诺成了莫逆之交,变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斯诺笔下的毛泽东瘦高个子、长发浓密,两眼炯炯有神,精力充沛旺盛。他评价道:在毛泽东身上,散发着大国农民善良纯朴的气息,他学识渊博,工作认真尽责;风趣幽默,生活简朴接地气,是天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一个红日初升的早晨,斯诺应邀前往毛泽东驻地,看见他正站在窑洞外院子中,阳光洒在他的脸上,英姿飒爽,朝气勃勃。

 

出于记者的本能,斯诺灵感突现,迅速举起相机,“咔嚓”一声,定格了毛泽东这张最具传神、也最有宣传特色的头戴八角帽的“红星照”。

 

斯诺于1936年10月底回到北平,他把这几个月累积起来的采访资料、照片进行了集中整理。又经过几个月的构思写作,最终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惊世之作。

 

这部作品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国内外开始用公正、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架起了一座桥梁。

 

从这部书籍被刊印出版的那一刻起,就向外界揭开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神秘面纱。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个苏区传奇的隐秘人物,首次从书本中直接跃入国际视野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地认识了毛泽东,也对毛泽东领导的红色政权加深了了解。

 

国内众多年轻的学子纷纷奔赴红色革命根据地,投身于革命事业之中。中国工农红军这支星星之火也从陕甘宁地区,呈燎原之势熊熊燃烧到中国大地,越烧越旺。

 

如此情形,中共领导层都始料未及。毛泽东后来也高度评价道:“斯诺著作功高至伟,堪比大禹治水!”

 

抗战爆发后,斯诺任英美报社驻华战地记者。1941年,由于他如实地报道了皖南事变的真相,受到打击,被迫离开了中国。

 

如果说斯诺的这部书是中美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润滑剂,那么,斯诺本人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讲,他又恰似一支最先芳香吐露的报春花。

 

斯诺回到美国后,曾多次向罗斯福及白宫方面介绍陕北的情况以及红军的面貌,为之后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做了积极的铺垫。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于1960年、1964年、1965和1970年先后四次重回中国,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热情欢迎和亲自接见。

 

1970年国庆节大典,斯诺偕夫人一同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同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一起欢庆国庆,亲切交谈。

 

同年12月18日,斯诺与毛泽东进行了近6个小时的长谈。没想到,这也是他俩最后一次交流,这次分别竟成了两位至交的永别。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斯诺原本打算随团再次回访中国,无奈疾病缠身,未能遂愿。

 

毛泽东未忘旧情,第一时间派出中国医疗队前往诊治。斯诺见到医疗队员时,感动不已,饱含热泪说道:“我这颗心永远属于中国,我热爱中国!”

 

1972年2月15日,斯诺不幸病逝。按照他的遗愿,他骨灰的一部分被安葬在他曾经工作过的燕京大学。

 

探寻红色中国,红星闪耀世界。斯诺的著作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诉说着那段充满激情、闪烁光芒的中国历史。它又似一盏明亮的灯塔,照亮了人民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永远怀念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

 

作者:侃坎

编辑:青草

#历史故事#

白宫雇佣有军方社交助理,他们的职责范围从陪同政要到与独自跳舞的访客闲聊,或者在社交活动中提供陪伴。每当美国总统接待客人时,他有三种作用:向总统低声说出客人名字的“耳语助手”,正式向总统介绍客人的“引见助手”;还有在总统示意谈话结束后,他礼貌地请客人离开的“拉远助手”。

白宫社交助理是美国武装部队的一名官员,负责满足到访白宫的贵宾的个人需求,并促进与美国总统和美国第一夫人的互动。白宫社交助理最早是在1902年任命的;截至2014年,共有45名此类官员。第一批白宫社会助理是在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期内任命的。直到1969年,只有男性被允许担任社会助理;那一年,理查德·尼克松批准了女性社会助手的任命。白宫社交助理向白宫社交秘书办公室的协调员报告。

他是希特勒的侄子,#二战# 爆发后,他积极要求参军上前线,不过,他加入的是美军。

威廉.帕特里克生于1911年,是希特勒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一战时期他与母亲被希特勒的哥哥抛弃,困在了英国,孤儿寡母只好在英国谋生并获得了英国护照。当纳粹上台后,威廉回到德国,他认为已经当上德国元首的阿道夫叔叔一定会给自己谋取好福利。

希特勒还真给这位侄子介绍了工作,先是银行职员、后来又跳槽到欧宝汽车。这些普通平凡的工作让威廉大失所望,元首的侄子就干这个?为了获取更好的职位,威廉想出了一个昏招—威胁希特勒。

他给希特勒写信,扬言如果不给他荣华富贵,就要把希特勒家族的隐私内幕公之于众。希特勒根本不鸟他,于是威廉跑回英国,向媒体揭露希特勒的祖父是犹太人,还写了一篇《我为什么讨厌我的叔叔》的文章,然而这些幼稚的手段对希特勒来说没起到任何作用。

1939年,威廉与母亲一起应出版商邀请来到美国进行巡回演讲,二战爆发后,母子二人又困在了美国。你说这对母子也是奇怪,每次战争爆发时,他们都被困在异国他乡。

出于对叔叔希特勒的不满,亦或是要对居留国表示忠心,威廉积极要求参加美军奔赴前线与自己的叔叔开战。事情哪有那么简单,美国情报部门对他的请求疑云重重,经过多方调查,总算排除了他作为间谍的嫌疑,但参军是不可能的。

别说,这威廉还真跟希特勒死磕上了,他亲自给罗斯福总统写信,表明了自己与希特勒誓不两立大义灭亲的决心。基于各方面考虑,罗斯福特批了威廉的要求。1944年,威廉加入美国海军,他没有能够上前线,而是在后方担任医务兵。当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时,只是淡淡地说道:我这个侄子真令人讨厌。1947年威廉退役,从头到尾他都没获得机会向他叔叔的军队开上一枪。

二战结束后,威廉.帕特里克为了与希特勒划清界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斯图尔特.休斯顿,与一位徳裔女子结婚,生育了四个儿子。1987年威廉去世,奇怪的是,他的四个儿子都没有孩子,不知道是纯属巧合呢、还是刻意终止希特勒家族的血统?可能只有他们自己才清楚吧。

喜欢二战历史请关注@烟雨蒙蒙未沾衣 ,我写作二战人物、军衔、服装等内容,客观讲历史,批判法西斯,点开我的用户名,在“文章”或“微头条”栏目里查看更多独家精彩二战史料。

1906年1月,宋霭龄出席白宫宴会。宴会上,总统问她,觉得美国怎么样?大家都以为宋霭龄会说一番漂亮话,谁知她不按套路出牌。

宋霭龄,是宋庆龄和宋美龄的姐姐,宋氏家族的长女,是宋家走上巅峰的最大推手。

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成功的家长,在男权主义盛行的19世纪末,宋耀如凭借自己打造的财富,给三个女儿提供了与男子一样的学习机会与条件。

1904年,宋耀如决定将13岁的宋霭龄送到美国上学。在此之前,美国通过了一个排华法案的严格修正案,目的是把中国的无业游民赶出美国。

在这样的关口,宋耀如要想把女儿顺利送到美国,就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好在只要是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大事,而宋耀如最不缺的就是钱。

他来到葡萄牙驻上海领事馆,甩给他们一笔丰厚的“保护费”,为霭龄弄到一张葡萄牙护照。

有了葡萄牙身份,霭龄安心地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邮轮。

可是行程并不像他们父女俩想象得那么顺利,冥冥之中上天似乎要故意给这个小女孩增加考验。

“高丽”号邮轮在航行中的第一个港口是日本的神户,轮船上因为一个乘客突然因为急性肺炎去世,小心翼翼的日本人认为可能是淋巴腺鼠疫。

于是在他们的邮轮到达日本神户港口的时候,船上的所有人被要求脱光衣服,然后用熬制好的药物进行淋浴消毒.

生活优渥的宋霭龄哪有被这样的粗暴对待过,但是到了美国后发生的事跟这件事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邮轮终于抵达了旧金山,霭龄抑制不住第一次出远门的兴奋和激动,手里紧紧地握着父亲花重金给她买来的“护身符”,等着官员验证。

当美国海关官员看到她的这本护照时,根本顾不得她还是个不谙世事的豆蔻少女,大声怒斥:“你这个护照中国人已经用得太多了,在我这根本不灵,待在这不要动,一会跟我去拘留所!”

异国他乡的土地上,面对一个陌生人种的训斥,如果是一般的小姑娘早就哇哇大哭起来,但是宋霭龄没有。

从小跟着父亲视察工厂,坐在父亲的怀里穿梭在上海的街头,每天见到的都是政界商界的权威人士。

宋霭龄第一次表现出了超乎她年龄的冷静和心理素质,接着,她仰头对着这位高大的海关官员缓缓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跟你去拘留所,我是头等舱的客人。”

这句话一说出,海关官员不禁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小姑娘重新审视了一遍。在宋霭龄的据理力争下,她没有被送进拘留所,而是被“软禁”在了另一艘空船上。

好在她在船上结识了一位好朋友,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她才感受到了一点点温暖。

经过这次旅途风波,宋霭龄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权利和金钱的种子,并且成为她日后漫长岁月中不变的信念。

1905年冬,霭龄的姨夫温秉忠受慈禧太后的派遣,率领一批官员来到美国考察教育问题。

此时的宋霭龄凭借自己超强的适应能力,已经完全融入这里的生活,并成为了学校的名人。

这一次,她有了向美国总统讨要说法的机会,并从学校名人一跃升至为了华人圈的名人。

姨夫专门把宋霭龄从梅肯市接到华盛顿,并带着她出席总统罗斯福在白宫亲设的欢迎宴。

按照礼仪,总统要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一一握手,当罗斯福来到宋霭龄面前的时候,身旁的助理介绍这是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女孩。

毫无疑问霭龄是当晚最年轻的小客人,面对美国总统,宋霭龄一句话不多说一句也不少说,表现得恰当而又德礼。

罗斯福不禁问起小霭龄对美国的印象与感受,本想得到一句奉承话,谁知小霭龄马上想起了自己在船上的遭遇。

开口说道:“现在我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但是一年前我过海关的时候,你们竟然将一个13岁的小姑娘拒之门外,并扔在一条空船上几个星期,你们侵害了我的民主和自由.”

宋霭龄的申诉完全超出了罗斯福总统的预料,他面露难色并表达了歉意,接着马上与下一位客人握手交谈。

第二天,宋霭龄顶撞美国总统的新闻登上了报纸,当国内的父亲得知这件事后,不仅没有一点斥责之意,甚至引以为荣,说道:“我姑娘真是太给中国人长脸了!”

当即决定把女儿宋美龄和宋庆龄也送到美国留学。

【不凡的瓷器活】

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是支持孙中山先生搞革命的重要力量,革命一旦成功,他们宋氏家族将会迎来前所未有的荣耀,如果失败了,将儿女们提前送到国外,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

宋耀如本人是个十足的冒险家,他的这种冒险精神很大程度表现在对孩子们教育。

只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几个孩子会成为搅动时代的风云人物,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宋庆龄成为孙中山的夫人,儿子宋子文是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

两位第一夫人,一个掌握财政的高官大员,唯独宋霭龄没有任何头衔和职务,但她是蒋宋联姻的缔造者。

为宋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与丈夫孔祥熙长袖善舞地开启了疯狂的捞钱模式。

真正厉害的人物,往往是站在幕后掌控一切,而宋霭龄就是那位未加冕的女王。

1995年5月9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中,总统叶利钦看到一份中国代表团送来的礼物后,十分惊讶,一番调查后,他决定给一位已故的中国特工授勋!此人在二战时,两次为苏联提供了巨大帮助。

.

这个已故的中国特工就是阎宝航,抗战时期我军的战略情报专家,像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苏联进攻关东军,这些重大事件的情报都是他的杰作。

.

阎宝航出生于东北奉天海城县,早年因为创办贫儿学校资助贫穷儿童上学的善举,和张学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最终成为了少帅高度信任的幕僚,被长期倚重,他多年来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在东北活动,在东北举足轻重的影响。

.

1934年,蒋介石为了拉拢东北著名人士,聘请他为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兼干事。

.

由此,他结识了宋美龄等国民党高层人士,并受到他们的敬重。

.

后来在少帅的保荐下,出任国民党“委员长行营”少将参议,不久之后又被委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党政设计委员会设计委员。

.

此时他尚未入党,但他已成功打入国民党高层。

.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在周恩来和刘澜波的介绍下入党,而他在国民党高层的关系和身份,注定了会有不平凡的贡献。

.

1941年,德国计划突袭苏联,为了增加胜算,希特勒想策动日本从南面进攻苏联,但日本人持观望态度。

.

而德国为了让日本能从中国战场腾出手进攻苏联,拉拢国民党脱离英、美、苏的影响圈,干脆把德国将在6月22日突袭苏联的计划告诉了国民党驻德国大使馆的桂永清。

.

不久之后,德国军方代表团访问重庆,阎宝航也被邀请参加,在宴会上,免不了大家碰个杯、喝点酒、聊聊天、吹吹牛之类的。

.

心思缜密的阎宝航发现此次宴会与以往差异很大,这些国民党要员个个脸上洋溢着十分高兴的表情,像是在庆祝什么。

.

于是以不解的表情问于右任,此人曾是国民政府监察院长,属于高层人物,也是个爽快人,当即就悄悄在阎宝航耳边说德国就要突袭苏联了。

.

虽然十分震惊,但阎宝航还是极力让自己保持镇静,为了验证情报的真实性,他又用平静的口吻问了国民政府立法院长孙科。

.

这孙科就更加爽快了,不仅详细说了这事儿,还补充了一句:委员长亲口跟我说的!

.

随后,阎宝航立即将情报送到延安,毛主席命令直接将情报发给共产国际转交斯大林,此时距离德国发动突袭还有6天。

.

可斯大林当时对德国人存在幻想,压根儿不相信德国会突然发动战争,只是出于礼貌回信感谢中共。

.

果然,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没有及时做全面准备的苏军在战争前期遭到惨重损失!

.

谁知没过多久,日本人又打算突袭美国珍珠港,这个情报被我国密码专家池步洲破译。

.

池步洲在将这个情报上报给上一级的时候,意外被阎宝航截获。

.

随后,这份情报被送到延安!

.

这次,国民党给美国人发了这个情报,延安将情报发给苏联后,苏联也将同样的情报发给了美国。

.

可美国人也不相信日本人会攻击美国本土,实际上还有不相信中国的情报能力,认为中国人在瞎说,企图破坏美日关系。

.

不久之后,日本人果然袭击了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

.

而阎宝航因为珍珠港事件验证了他情报的可靠性,受到共产国际表扬。

.

到了1944年,抗战转入大反攻阶段,但日军盘踞在东北的,还有几十万关东军。

.

如果能获取关东军的军事部署、兵力布置、武器配备等情报,那将对抗战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接到任务后,阎宝航迅速行动,在他的一番努力下,他发现国民党已经掌握了关东军的各种详细资料。

.

包括兵力部署、设防计划、要塞地址等等信息。

.

恰好这时候陈诚也给了阎宝航一个任务,要求他了解分析日本人会不会进攻苏联。

.

这是绝佳的机会!

.

既然要了解分析,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情报、资料支持。

.

阎宝航正好借助这个光明正大的任务,要求国民党军委三厅副厅长钮先铭给他提供资料。

.

因为事先有和钮先铭有搞好关系,所以他很大方地给了这些绝密资料。

.

还说:材料放在我这里没用,委员长只准备打到长城,可你们东北人要打回老家去,你可以拿回去看看,但必须3天内还回来。

.

于是,这份关东军的海陆空军事部署、设防计划、兵种、武器等详细情报被送到了延安,随后被转交苏联。

.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能够用22天就摧毁关东军,破敌70万,这里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阎宝航的情报贡献!

.

所以,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因为中国代表团送去的正是当年阎宝航那份关东军情报的复制件。

.

而阎宝航情报生涯中,有三份足以改变二战进程的情报里,有两份都是与苏联相关,而且都是给苏军提供了巨大帮助。

.

因此,叶利钦决定向他授予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章!

.

不得不说,抗战时期的中国情报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是十分强大的。

.

可惜的是,当年的斯大林不大相信德国要打苏联,后来罗斯福也不相信日本要袭击珍珠港,终究还是在战争初期导致伤亡惨重。

我不喜欢信口开河的艾跃进

艾跃进说奥巴马入主白宫第一年的圣诞节,他夫人马歇尔在白宫圣诞树上挂教员的像。

艾跃进这个教授,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啥论据都敢编造。

实际上据当时的白宫管家丹佛·奈尔斯介绍,米歇尔在圣诞树上挂的人物照片其实是带领美国人打败法西斯的前总统罗斯福。

然后艾跃进又说美军某王牌战列舰上舰长室悬挂教员像,人们问舰长为什么,舰长说他崇拜强者。

舰长室实际悬挂的到底是谁的像,麦克阿瑟!

学者说话一定要严谨,美国的政治正确观念和传统,绝不允许他们把社会主义国家领袖的照片悬挂在关键位置,作为总统夫人的米歇尔当然不会明知故犯,作为王牌战列舰的舰长更会考虑对士气的培养。

我不喜欢艾跃进这个人,感觉他有点信口开河,又过于偏激,他的很多言论已经不符合当下这个时代了,什么部分事业要回归到计划经济体制之类的。

年轻人尽量不要观看此人的视频。

特朗普获美国245年最伟大总统称号?

美国亚拉巴马州共和党执行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随后,3月13日,该委员会向特朗普赠送了一份装裱好的决议文件副本。

据美国《纽约邮报》3月14日报道,在13日晚海湖庄园举行的招待会上,委员会将这一文件副本送给了特朗普。前州议会众议员、亚拉巴马州共和党执行委员会成员胡珀(Perry Hooper)在仪式前说道,“这项决议基本上只谈论了特朗普的伟大之处,以及他如何让美国再次伟大,我希望其他州也能效仿。”他补充说,“这是对他(特朗普)为把美国的制造业带回美国、减税、创造有史以来最好的经济、增强我们的军队所做的一切伟大事情的认可。”

这项决议宣布特朗普是“美国245年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总统之一”,并详细介绍了他任职期间取得的一些“成就”,同时抨击了他的继任者拜登(Joe Biden)。决议文本称,特朗普“在48个月里取得的成就,比拜登在担任参议员和副总统的48年期间取得的成就还要多”。

胡珀还称,他认为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的观点与在2020年大选中投票支持特朗普连任的美国选民一样。“在亚拉巴马州,我们都爱他(指特朗普)。美国人民都爱他,他得到7,500万张选票是有原因的。我基本上是在为7,500万美国人说话。”

从1948年第一份美国总统排行榜出炉以来,美国人品评历届总统的历史已有70多年。几乎每一份排行榜都会引起争议,但美国人仍热衷于此。因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排行榜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让民众认识到总统的功过得失,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得以从容把握住认识历史的线索。华盛顿、林肯、罗斯福是公认的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2018年美国总统日,美国政治学会发布了最新的“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排名”。林肯以废除奴隶制,带领国家复苏的杰出贡献当选第一,而国父华盛顿则屈居第二,罗斯福排名第三。而卸任不久的奥巴马也进入了这份榜单,排在第八位。

1、亚伯拉罕·林肯。2、乔治·华盛顿。3、富兰克林·D·罗斯福。4、西奥多·罗斯福。5、托马斯·杰斐逊。6、哈里·S·杜鲁门。7、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8、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9、罗纳德·威尔逊·里根。10、林登·约翰逊。

拜登:我准备再来一次!

参考消息 2022-10-04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网站(NBC)4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上个月在白宫的一次私人谈话中告诉美国非裔民权运动领袖阿尔·沙普顿,他将寻求连任。当天晚些时候,沙普顿在华盛顿将这一消息告知了他所领导的“全国行动网络”的工作人员。

报道称,据“全国行动网络”的一名知情官员介绍,当时拜登在白宫罗斯福室与沙普顿合影时说:“我准备再来一次。”沙普顿也是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CNBC)的主持人。

报道指出,虽然拜登的盟友表示他会寻求连任,但他本人一直避而不宣。

2020年12月17日,美国科学院发布了一个报告《无止境的前沿——科学的未来75年》(The Endless Frontier: The Next 75 Years in Science)。

为什么要说75年呢?因为在75年前的1945年,二战快要结束的时候,美国战时科研的负责人万尼瓦尔·布什(图2)应罗斯福总统的要求,写了一份非常经典的报告《科学:无止境的前沿》(图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是这份报告的直接产物,奠定了战后美国科技引领全球的基础。我做过一期节目,介绍过这个报告和万尼瓦尔·布什(《美国想用1000亿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我反而很支持》科技袁人袁岚峰的视频)。

75年后的这个报告,在许多方面重申了布什报告的基本精神。如基础研究应该独立于其他国家优先事项,并且作为国家优先发展事项的先决基础和驱动力。对此我也是完全赞同的。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个报告的一些新的论述,并稍作评论。

 

其他国家已经认识到通过支持科学研究可以获得的优势,于是也采取了与美国类似的策略。美国在全球研发支出中的份额从2000年的近40%下降到2017年的28%。在此期间,中国的份额从不到5%上升到25%以上。

 

在创新生态系统方面,美国占优势,但在创新转化市场方面,中国是最快的。

 

75年前的布什报告忽略了一个科学繁荣昌盛的关键因素,即:科学的交流。为了传达科学的真正本质,科学家必须是好的沟通者。这意味着不仅要将科学术语翻译成通俗语言,还需要一种移情的交流方式。  

 

很多国家在决定研究资金的流向时,通常考虑的是政治而不是价值,但美国能够抵制这一点,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受到保密的限制,但资助决定依然建立在竞争和科学严谨性判断之上。

——我在这里稍微评论一下。这确实是美国的一个巨大优点。例如苏联出过政治扭曲科学的李森科事件,后来苏联的生物学就一蹶不振。中国近年来开始对学术不端进行调查,但所谓“未发现主观造假”、“图片误用”等说法,实在有些贻笑大方,调查材料不够公开,处理结果不够严肃。如果我们不在这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那么中国科学界的风气和信誉会长期受到损害。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比烂,不是拿着放大镜去找别人的缺点,而是反躬自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美国开始担忧,其他国家的研究企业将通过学术间谍活动,消耗美国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这一问题在《布什报告》时并不存在。总的来说,保持科学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是一种有助于维护科学质量的模式。但在一些关键领域,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来防止数据和技术的泄露。

——我在这里稍微评论一下。这是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一个重点攻击,不过实际上,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根本不是中国或任何国家特有的问题。正确的理解是,每个国家都在对每个国家进行情报活动。如果不是这样,那才叫怪了。当年的苏联,正是这方面的超级大牛。美国自己拍了无数的谍战片,得意洋洋地宣传自己的谍战成就。把别人赶上来归结于偷技术,只是一种最低级的甩锅而已。用来搪塞一下普通人或许可以,对美国科学院的专家就完全糊弄不了。所以他们对这个甩锅的论述一带而过,迅速转向了下面这些态度端正的论述。

 

根本问题是如何延续过去75年的成功,而不仅仅是如何限制知识产权的渗透。1976年,R&D联邦基金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而现在只占不到0.7%,降幅超过30%。资助水平与泄密问题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近年来,美国高校从国外申请本科和研究生项目的学生人数急剧下降,而竞争对手国家的人数有所上升。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沉溺于本土主义的本能,会削弱将国内外最优秀、最聪明的人纳入我们科学事业的能力。

——我再稍微评论一下。美国科学界的水平和胸怀是我一向敬佩的,上面这些说法,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人家担心的是不能将国外最优先、最聪明的人纳入他们的科学事业,而我们的教育系统还在热衷于用大量的补贴拉拢许多水平不高的留学生,沾沾自喜提高了所谓国际化指标,引起了许多民众的反感,你看这境界相差有多远!

 

这个报告最有趣的说法之一,是这样一段:

在近半个世纪内,美国工业缩减或关闭了大部分最好的研究实验室,相比之下,中国在研发总支出和风险投资基金方面超过了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诺曼·奥古斯丁(Norman Augustine)认为,这应是总统大选级的头条新闻,但是却没有被提及。

——我的评论是:美国在拉中国作为大旗,推行自己想做的事。中国同样也在拉美国作为大旗。相爱相杀是大国之间的常态。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成为了美国最经常拉的那面大旗。#中美科技#

本文罗斯福简介,罗西罗斯福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