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来源:
2021-06-22 11:12:38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这是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第59~60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周长并掌握了长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并运用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情感目标:培养做数学的兴趣,锻炼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具体情境中感知生活里的数学美妙。 【设计理念】 问题式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以问题为主线,以活动为主轴,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历经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延伸五个环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中,得到计算方法难度不大,因此我把教学设计中的几个设问逐渐做实做大,充分发挥孩子们参与的自主性,发展到后面由学生自己来比较,自己解决问题,将学生的说、评、改融合成一种自主性的学习,而不是简单的教。 【教学过程】 教师首先通过展示学生美术作品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作品上,接着提出设问:需要将作品进行装裱,加上木框的,你知道装裱一副画至少需要多长的木条吗?全班通过简短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要知道需要多长的木条,就是要计算作品的周长。在教学周长计算之前,教师向学生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寻常事中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进而在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时,使学生能抓住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问题式教学模式在系列连贯问题里,围绕周长知识,层层递进,进行实践、对比、变形等深化应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将校庆中美术作品展的部分学生作品展现在同学面前,通过视觉的冲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随后具体拿出其中的一幅,进行设问: 漂亮吗?这么美的画展出时是需要将画进行装裱,加上木框的,你知道装裱一副画至少需要多长的木条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入手,提出思考,既能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又便于学生初步感知“边”与“周长”的关系,为下面进一步解决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同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生:把四条边加起来,求周长。 得出需要计算图形的周长。 二、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教师进一步设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设计意图:导学中,通过简短的交流后巧妙设问,快速将生活中的情境抽象到数学图形中来,使展开新知显得十分自然又避免被情境绑架。回忆旧知,通过测量,确定图形的形状,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并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边”的数量,“边”与“边”的关系等特征对新知进行独立探究,寻求多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在学生的几番猜测后,教师引导学生:要确定图形的形状,必须通过测量边长才能下出结论。 学生进行测量长和宽的操作(测量后显示都是50cm)。 说明这副画的形状是什么形?你能自己独立计算这个问题吗?试试看,你有几种方法! 学生尝试多方法解决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教师在学生独立探究后引导班级进行小组内的交流; 提出活动要求: 1,算一算:请按照你的想法列式解答,完成计算。 2,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是怎么想的? 3,想一想:你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议一议:小组内哪种方法更简便一些?为什么? 【设计意图:当“木条有多长”的问题产生后,学生根据已有学习经验有着强烈的解决欲望,而在独立解决过程中,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最好,还会不会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一种寻求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渴望萌生在学生心中,把握这一心态,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一种动态的发展中,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程度趋向于同一阶段。这种由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而后回归共同成长的过程正体现出课堂小组合作的成效,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选取小组进行汇报; 在学生的比较归纳后,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与交流,适时小结并板书得到的结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四、实践应用,深化问题 教师借学生自己探究到结论的兴奋劲中,将课堂情境进一步深化,围绕结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简单的内容需要有更大的目标和更广泛的应用。课前的引入将学生迅速从情境抽象到图形,而现在的练习,就再次让抽象回归具体,再次将学生带入到现实中来,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与神奇。练习围绕一个情境,难度由易渐难,逐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铺灯带: ① 校庆的当天,学校装饰了小舞台。舞台台面是块正方形,边长是10米,你能关于舞台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②学校为了给大家一个更美的舞台,决定为舞台铺设灯带,你知道灯带的长度吗? 10×3=30(m) 2,分割看台: 看台是块边长为20米的正方形空地,周长是多少?为了设立安全通道,我们要把它平均分成4块正方形,那么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屏幕课件展示分的过程:
如果把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屏幕再次展示合并的过程:
3,送礼品: 教师先后展示一个包装好的正方体礼品盒和一组长方体礼品盒,激发学生观察礼品绳的包装方式,找出规律,解决问题。 校庆是大家的节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件礼物,想得到吗? 礼物我包装好了,谁能算出包装绳的长度,谁就能得到礼物! 正方体礼品盒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共同解决; 长方体礼品盒由小组讨论解决:同时在包装时采用不同的包装方法,制造矛盾,激发学生的讨论,在学生探讨中培养空间观察能力。 五、 课末延伸,再提问题 小结全课:教师针对本节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简短回顾,并补充学生在回顾中出现遗漏的地方。 随后将问题延伸,提出课后思考: 出示正三角形,菱形,正五边形,……,你能快速求出它们的周长吗?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在小结交流中,将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思维方式进行提炼,并将这种思维进行拓展与延伸,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方法共同得到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