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阅读教学总结 由一道阅读题想到的
来源:
2021-06-15 03:57:52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这几日,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与我闲聊,这孩子一张嘴就是:“初中的语文我不会学了,特别是阅读题,我觉得我回答得挺好的,但是老师就说到我没有说到点子上,还说我的思维有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打趣地说道:“你在小学学得不错呀,自己用心点。”这次的谈话并没有给我带来的太多的反思,我只觉得是中小衔接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适应。
但是当我在批改二年级孩子的测试卷时,最后一道题目要求是“根据图片要求,在横线上写一段合适的话”。
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同组的老师就在讨论要不要都算正确呢。我突然想起与上届孩子聊天的事,再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我发现题目设计的意图还是很明显,而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填写。
这道题突然让我联想起我原来的教学,引发起了我的反思,当时的课堂最强调的就是:孩子的自主与创新。
我们在课堂上只要孩子表达清楚了自己的理由,就给予孩子充分的认可,鼓励孩子畅所欲言。有时候孩子的认识比较偏激,但是它把理由阐述清楚了,我们也给予充分的肯定。甚至会鼓励他的独特见解,认为这就是个性理解,这就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想来这是我们教学中的失误,导致孩子上了中学还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理解文章,还在努力提现自己的个性,所以难免会让中学老师感到头痛。
再次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发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清晰地指出个性化阅读的特征和内涵。“个性化阅读”这一阅读方式,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应重实践、重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改革理念,倡导结合学生个体情感体验,多元化、多角度地理解文本,这对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机:教师手捧教参,一讲到底,学生被动吸收的阅读教学方式无疑起到了颠覆性的作用。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逐渐活跃,他们在课堂上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机智与智慧,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解读让语文课堂再次充满生机,但由于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真正个性化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对共性问题的深入咀嚼与感悟,而不是另辟蹊径的理解方式。
通过反思与学习,我对于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的把握原则,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