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数学课也能精彩纷呈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追求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同时,课堂上出现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表面上看图文并茂,配有音乐、视频等,呈现快速,全班学生兴致勃勃,场面热闹。教学过程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收效甚微。我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出发,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以下观点:“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将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感官刺激的多样性,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正确取舍课程资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刺激的多样性;正确取舍
小学数学课程课标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数学课堂教学重新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加课堂容量,事先在课件上准备好要用的例题、图形、文字,甚至于一些解答步骤、操作过程,上课时按照实际情况逐个亮出,避免传统教学中抄一题讲一题,或者提前抄在小黑板上,所有题目全部亮相,没有针对性的弊端。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练习,保证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
一、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学科特点与多媒体技术有机整合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媒体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针对教学内容,考虑选用什么媒体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多媒体具有许多优点,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课件,更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突出它的优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问题是语言和文字难以直观表达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采用多媒体往往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案例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小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小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创设出利于他们开发智力,求知探索的心理环境。如:《数数》一课中,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 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此时教师无需更多言语,只需借助多媒体,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教学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利用多媒体感官刺激的多样性,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而传统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他们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融于数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由公式计算,但桔子、苹果、土豆等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由“乌鸦喝水”引发学生的思考:放入土豆后杯子里的水会被挤出一部分,挤出这部分水的体积和土豆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然后课件展示(量杯中的水原来为200ml,放入土豆后水为350ml)接着提问:土豆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土豆的体积就是水面上升的那部分水的体积。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案例2]
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借助于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能力得到了提高。
3.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以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动手操作。
[案例3]
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演示,先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别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圆圈)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方法进行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在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找准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演示,步步引导,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推进,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帮助学生悟出圆面积计算公式,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