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教师论文 丰富学生体验 凸显数学本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
来源:
2021-05-30 05:10:50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文章预览 这次教学过程,对于突破平移特征的感受做得很好。教师通过无声地表达自己的数法,让学生“创造”出以留下的痕迹来判断平移的距离,便于学生体验、感悟平移的特征。通过有引导的观察,帮助学生对平移形成较科学的、整体的认识。这节课至少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调整: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移动的点数不如数方格数方便、准确?应调整为在学生第一次使用“几格”来回答问题时渗透,在电脑演示时结合课本的问题进行阐述比较。在学生讨论、交流金鱼图的环节,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给学生的时间还要充分些。
经过这次教学研究,我认为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材解读时,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溯源,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进行分析,对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进行解读。而对学生的解读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对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心理因素(特别是共性的)和认知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研究中,我还真正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次的教研(特别是调查)是在我们教学团队的帮助下完成的。与他们的辩论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完善了自己的想法,逼迫自己向前进。
丰富学生体验 凸显数学本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思考作者: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褚裕锋
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平移与旋转》,我们力求为学生做一份“好吃又营养”的数学餐点。现以教学例1的片段为载体,对这次教学研究过程记录如下。【第一次教学片段】第一次教学设计是大家在阅读了教材分析和相关资料后,经过激烈讨论、仔细分析、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重点确定为:让学生通过操作来体验平移的特点,学会数平移格数的方法。师:(出示小房图)同学们,小动物们要搬家了,它们很想知道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的?运动了几格?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生:平移,向右。运动了几格的答案有三种:2格、4格、6格。师:大家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你想知道究竟哪种答案是对的吗?你能不能通过动手数一数来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数一数。集体核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师:你刚才有没有数对,如果数错了,你知道错在哪儿吗?(教师强调对应)如果没有图片,怎样去数呢?想一想,再动手数一数。学生说自己的数法。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数法吗?(学生演示不同的数法。)师:可见在数平移的格数时,我们只要选择其中的一个点,数出它平移的格数,就是这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出示金鱼图。师:那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平移格数有7格、8格两种答案。教师带领大家集体数:刚才有没有数对,如果数错了,你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吗?(多数了一个点。)师:我们要求数平移的距离,用格数表示。(引导学生区别格数与点数)师:(出示火箭图)你能独立思考火箭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格吗?学生演示不同的数法。师:(出示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资料)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能画出你的想法吗?画平移后的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课后研究】课堂观察记录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认识平移特征上的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认识较深刻,大多数学生的认识还很肤浅;部分学生对数点的方法会,但不知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对特征的反复体验。作业的主要错误:有较多的学生在数格时把点数当做格数;在画平移后的图形时,图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主要错误集中于平行四边形。课后对学生进行口头采访:你认为什么是平移?学完这节课后有什么新的认识?为什么数图形平移的格数时只要通过一个点来数就行了?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平移是把物体沿直线移动;大部分学生知道数方格的方法,会画平移后的图形,但对两种画法的原因没有学生能说清楚;对于第三点只有个别学生能说出一点点。【过程反思】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还没有了解平移距离的意义,对平移特点的认识仅限于表面,没有形成科学的、整体的认识。我自己对平移又进行了学习,知道平移的定义是指图形在运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并且运动相等的距离。平移的特征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站在这个角度去看这节课,我觉得这节课的重点是如何将平移抽象的定义和特征直观化,便于三年级的学生去体验、感悟,帮助学生形成较科学的、整体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考、数学素养得到发展和提升。【设计调整】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如何适度凸显平移的本质,激发学生操作、探索、讨论的兴趣,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了分散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将平移特征分成几步来教学。为此,对例题中3个图形的教学进行了分层设计:小房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操作体验数平移格数的方法;金鱼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体验平移的本质──连接对应点的线段相等;火箭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画,感受平移的另一个本质──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最后,对三个图形的平移进行动画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让平移的内涵相互渗透,形成对平移的整体认识。【第二次教学片段】师:(出示小房图)同学们,小动物们要搬家了,它们很想知道小房子在做什么运动,向什么方向运动?大家愿意帮帮它们吗? 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学生给出了2格、4格、6格等不同的答案。师: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大家都用格数来回答这个问题,说明格数是来表示距离的一种方法。那究竟哪种答案正确呢,你有什么方法吗?师:可以通过动手,用图片移一移来验证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数一数。集体核对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强调数对应点的方法)师:(出示金鱼图)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师:你刚才有没有数对,如果数错了,你知道错在哪儿吗?(纠正学生的错误:段数与点数的关系)师:你有办法不说,但让别人都明白你的想法吗?(请一名学生演示。)你认为你画的这条线段是什么?生:“印子”。(口语)师:真棒,“印子”就是这个点移动后留下的痕迹,象雨天车轮的痕迹。老师想再问问,假如你的同桌数出的答案和你一样,你猜他的数法会和你一模一样吗?师:可见,在数平移的格数时,大家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接下来请每人都在小组里介绍一下自己的数法,再画出别人的数法,比较讨论一下,在你们小组里不同的数法中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小组汇报,演示不同的数法,再交流不同数法的相同之处。师: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出示火箭图。师: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会不同的数法吗?学生演示不同的数法。师:请同学们找4个不同的点,再找出这4个点平移后的点,用4条线段画好,看看这些线段,你能看出什么?学生自由说,教师不做过多小结。师:刚才,我们较深入地认识了平移,学会了数平移距离的方法,接下来看屏幕。动画依次演示三幅图的平移过程。师:仔细观察平移前后的图,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师: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变(金鱼和火箭的方向也没变),位置变了。师:(出示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资料)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能画出你的想法吗?【课后研究】课堂观察记录显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有了静静思考、体会的时间;有近的学生能说出每个点移动相同的距离,平移前后的图形没变,说明学生对平移特征的体验、感悟是较丰富的。作业情况:仍有学生在数格时把点数当做格数;在画平移后的图形时,效果较好。课后对学生的口头采访(问题同前)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平移是把图形沿直线移动,图形形状、大小不变;学习之后知道数平移格数的方法,画平移后的图形,有部分学生说出平移后位置变了,大小、形状不变;对于第三点有一半学生能说出是因为每个点移动的一样长。【过程反思】这次教学过程,对于突破平移特征的感受做得很好。教师通过无声地表达自己的数法,让学生“创造”出以留下的痕迹来判断平移的距离,便于学生体验、感悟平移的特征。通过有引导的观察,帮助学生对平移形成较科学的、整体的认识。这节课至少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调整: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移动的点数不如数方格数方便、准确?应调整为在学生第一次使用“几格”来回答问题时渗透,在电脑演示时结合课本的问题进行阐述比较。在学生讨论、交流金鱼图的环节,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给学生的时间还要充分些。经过这次教学研究,我认为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度和广度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材解读时,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溯源,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进行分析,对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进行解读。而对学生的解读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对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对学生心理因素(特别是共性的)和认知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研究中,我还真正感受到集体的力量。这次的教研(特别是调查)是在我们教学团队的帮助下完成的。与他们的辩论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完善了自己的想法,逼迫自己向前进。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