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简介资料大全50字(孔子简介资料)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孔子简介资料大全50字,孔子简介资料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从网上找了一些孔子的介绍文章 你也可以搜搜看 象这种问题可以自己搜出来的 我对孔子也是非常仰慕 最近恰好在看《论语》 其介绍很多 精选如下 其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2、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3、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4、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
5、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6、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7、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8、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9、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10、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其二 概述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11、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2、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13、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14、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5、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16、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17、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18、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19、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20、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21、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22、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23、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24、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25、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26、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27、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28、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29、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30、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31、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3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3、”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34、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35、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36、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37、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39、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1、”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2、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43、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44、”《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45、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46、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47、”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48、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49、“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5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1、”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52、 其三 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裔。
53、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
54、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55、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
56、弗父何为卿。
57、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
58、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
59、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
60、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
61、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
62、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
63、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
64、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
65、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称。
66、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67、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68、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69、 孔子生在鲁国。
70、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71、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72、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73、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74、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75、”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76、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77、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7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9、”(《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80、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81、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82、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83、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
84、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85、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86、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
87、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
88、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89、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90、”又说:“政在节财。
91、”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92、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93、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94、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95、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6、”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
97、“行之一年,四方则之”。
98、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99、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
100、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
101、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
102、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
103、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
104、定公围之不克。
105、孔子计划受挫。
106、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
107、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
108、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
109、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110、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
111、过匡地,被围困五天。
112、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
113、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
114、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
115、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116、”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
117、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
118、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119、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
120、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
121、卫出公欲用孔子。
122、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
123、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
124、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
125、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
126、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127、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
128、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
129、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130、 但愿有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的学说,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31、”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32、”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3、”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134、”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35、” 译文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36、”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7、’”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38、’”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9、”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140、”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1、”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142、”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3、”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44、”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5、” 译文 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46、” 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7、”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48、”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49、”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50、”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1、”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52、”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53、”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54、”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55、”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6、”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57、”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8、”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59、”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60、”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161、” 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162、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63、”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164、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65、”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
166、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167、”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6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9、”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170、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171、”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2、”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173、”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74、”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175、”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76、”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
177、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78、”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79、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80、”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
181、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182、”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183、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
184、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185、”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87、”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188、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189、” 3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90、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191、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2、”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93、”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94、”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195、”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9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197、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8、”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199、”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0、”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201、”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2、”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203、”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4、”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205、” 4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06、小人反是。
207、”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
208、小人相反。
209、” 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0、”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211、” 42、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212、”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