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的防疫事迹(李文亮等被追授全国防疫先进个人称号)
8月科学教育网苏苏来为大家讲解下。李文亮的防疫事迹,李文亮等被追授全国防疫先进个人称号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1位网友观点:
#我的2020##2020年我最难忘的瞬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致敬那些最可爱的人,回忆那些难忘的瞬间
2020年即将结束,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新年伊始,武汉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疫情开始,我国面临了2003年非典后的又一次疫情挑战,当时,大家对本次疫情的起源、传播方式、预后等不甚了解,广大民众处于疫情的恐慌之中,也让新年笼罩了一层阴影。
在武汉疫情发生后,国家立即组织了人群,驰援武汉,经过积极的研究和调查,初步确立了导致本次疫情的“祸首”,即我们现在熟悉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国家强力支持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之下,本次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我国民众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
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有许多让人难忘的瞬间,我记得:
1、致敬医务人员:疫情爆发后,广大医务人员积极行动,冲锋在前,驰援武汉,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夜以继日,为救治感染者不辞辛劳,不畏感染,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这其中,从最早的吹哨人-李文亮等人、疫情守护者-钟南山等,再到最普通的医务人员,都没有怨言,向他们致敬。
2、令人感动的武汉人民:武汉爆发疫情之后,面对国内外“武汉病毒”(目前已证实本次疫情虽然首先在武汉发现,但武汉却并不是最初的起源地)的说法,武汉人员坚决服从国家安排,配合封城,对减少疫情扩散,早期取得疫情防控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向广大的武汉人民致敬。
3、全民参与,共同防疫:疫情爆发后,全国人民积极行动,各行各业积极参与,听从国家指挥,自觉做好防护和隔离,并积极支持武汉防控,捐钱捐物,大灾大难面前,方显中华儿女的团结,最终我们控制了疫情,向全国人民致敬。
作为一名医生,我对本次疫情有着深刻的记忆,当时,正值春节(年三十),医院突然通知取消休假,全员迅速到岗,进行疫情防控,全院医务人民积极行动,做好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发热门诊值守,我和一些同事被安排前往发热门诊,没有休息,但大家没有怨言,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职,为本地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回望2020,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让人难以忘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的时候,希望大家新年新气象,诸事顺心如意。
第2位网友观点:
为了解医护人员日常工作,感受疫情防控工作的艰辛与防控工作的全面性,曲阜师范大学赤子拓新程三下乡实践小队于2022年7月深入抗疫日常生活,身体力行加入一线抗疫人员核酸采集工作,主动担任志愿者工作。
或许中国从未如此安静过,一切都仿佛被按下了暂键,世间的喧嚣仿佛都被封印在四面墙壁中,如同无人的黑夜,是寂静,是黑暗。但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都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基辛格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龙巧玲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朴素的诗句告诉我们最真实的中国;最早报警员李文亮以身殉职,用生命抒写对职业乃至国家的赞歌;人民警察陈俊帆舍小家为大家。伟大来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生坎坷,其生命都可以成为一轮照耀世界的太阳。只要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成为国家的栋梁。
请看
每一个夜晚有抗疫人员的守候
请看
每一刻温暖与平安背后有抗疫人员的身影
图为三下乡赤子拓新程小队拍摄的医护人员夜间工作
图为三下乡小队拍摄的城市疫情防控志愿者,发挥团队精神,在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驱使下深入抗疫活动,身体力行为人民服务
图为三下乡小队拍摄的城市志愿者
图为三下乡小队拍摄的夜间工作的“大白”
图为三下乡小队“赤子拓新程”拍摄的在烈日下进行核酸采集的医护人员
对志愿者的照片拍摄,能深深地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付出与辛苦,体会到城市志愿者的不易,明白医护人员在防疫工作上的付出与艰辛
第3位网友观点:
#3·21国际诗歌日#
【诗日记>庞永力社区抗疫作品选】
新冠疫情竟然持续三年,零零碎碎积攒了一些诗作。家国不幸诗人幸?一比之下,这种痛悟太过琐碎而微茫。关于这场人间大疫,真正的反思还没有出现。
>2022年3月20日,庞记
■庚子春日,牢笼
没想到
竟然经历这样一个春节
没想到竟如此地铭心刻骨
道路真的成了道路
所有的枝枝杈杈都被封堵
每个小区都有人举着体温测试仪
外来者不分强盗与朋友了
成千上万的人选择足不出户
出来也是封闭
花园里也空空荡荡
路上偶尔闪过一个同类
丢过来警惕的眼神
大家都丢了鼻子和嘴巴
连营上万里兮默不作声
我们是把什么放了出来
反手把自己关了进去
>2020年2月1日
■庚子春日
我看见了封闭
看见了 截断
云白风清
春雪消融
哪像瘟疫肆虐的天日啊
去冬园子里砍截了很多树
那些离开了身体的根梢
一截截
返青了
>2020年2月3日
■给李文亮大夫
(因篇幅字数限制,欠奉)
■疫中小记
一
我是有多不情愿
受到义正辞严的拘束
脖子上空空荡荡
有好多年
不打领带
也没有那金链子
手上空空荡荡
没有金银铁铜的戒指
没有多少万一块的手表
如果人家还不满意
我就学鲶鱼溜边儿
少挣些钱都可以
说服自己不生气
可就这短短十几天
我就学会了在纱布后面呼吸
习惯了稍微的憋闷
洗一洗接着用
心里感念:口罩万岁
二
第一次
上午九点多
上床
睡了一个回笼觉
>2020年2月13日,全民抗疫酣战中
■无 题
庚子瘟魔虐苍生,
千村万户舞红缨。
中华战罢全球酣,
哀我国殇酹清明。
>2020年4月4日
■庚子断章
没开电风扇,仍觉丝丝凉意
三百里地外的老家
罕见的冰雹从天狂落
很多人,在夏天被日头涂黑了皮肤
肺腑间却团揉着虚寒,怕冷又怕热
庚子年曾伤过人们的心
现在又看着一场大疫奔来跑去
就好像一万头惊牛
在刚刚长好的青苗地肆意踩踏
活着的享乐
都要付出利滚利的代价
有多少自以为是的创造
实际是招惹天谴的糟蹋
>2020/6/26
■新年到
(因篇幅字数限制,欠奉)
■怕啥来啥
多年未遇 零下十几度
室内温度尚可
能听得见朔风嘶叫
窗玻璃好像上火患者的舌苔
肥枝厚叶的冰花
我承认了
作为一个怕热的胖子
也怕冷
世界上每个对应点都是煎熬
站在中间是最舒服的
活着不会总幸运
往往是怕啥来啥
怕饿怕饱怕疼怕痒怕新冠
怕黑
一边活着 一边怕死
>2021年1月6日
■自撰春联
万民抗疫正酣,犹记年中大雨,都云辛丑牛不易
千村雪花飘落,正值旧岁新春,我辈壬寅虎生威
横批:驱瘟克难
>2022年1月31日
■疫城小记
一念春已深
户外花骨朵
闭锁方几日
绒裤似可脱
坐累了
去床上
睡一会儿
醒一阵儿
突然想明白
为家为单元为社区
为这座期盼能早日转好的疫城
为奔跑忙碌的席地而眠的“大白”
这样目光呆滞胡吃闷睡
就是 最大的贡献
>2022年3月12日 新冠肆虐三年(25个月),身边警讯骤起,经历第三次封闭生活。廊坊、沧州战疫正酣;大白者,是民众对一线防疫人员的昵称。
■如 寄
翻身起来
灯光一下子铺开
窸窸窣窣
滚来滚去
那些小丸可是不好数清
既能活命
亦可丧生
一至城郭
二至门庭
或早或晚
逃不过风暴眼的轮回
管什么千里之外
蝶翅徐徐
一日苟且
不作他想
>2022年3月14日,新冠堵门六日矣
■抗疫谣 之 箭过耳
疫如寇三年不灭,
谁令三月降大雪?
困守陋室箭过耳,
一笔在手不退却。
>2022年3月19日,廊坊全城抗疫,不分军民,身陷其阵,位卑不敢忘职责也!
■廊坊三月……
3月9日至31日,
百万人的封控,
23天+ N(社会面清零连续14天)
多少人的坚韧
多少人的艰忍
多少人的艰难
“你出不去的门,是他们回不了的家”
窗外,春光缓缓
花朵懵懂无知
兀自开满枝头
2022/3/31
(庞永力,少年学诗,至今三十余载。中年写随笔,零敲碎打。职业记者,中国作协会员。)
第4位网友观点:
又新增10例!3次疫情风波中,武汉都经历了什么?
二月下旬,新一轮疫情波及武汉,再一次令武汉人猝不及防!
有人旅行出游计划被搁浅,有人回校上课都成难题,还有人被通知在家隔离。尽管有诸多麻烦,但武汉伢还是迅速做出行动。配合社区做核酸检测,减少外出团聚,出行保持距离...所有的反应仿佛都已成为一种惯性。
论起来,武汉能够如此冷静而迅速的行动,离不开之前的经验与教训。回望这几次疫情,武汉和武汉伢究竟经历了什么,在其中失去了什么?而又得到了什么呢?
①、疫情风波中心的武汉
2020年年初爆发的疫情,可以说是武汉面对的最凶险的一次,也是武汉所付出的代价中最沉重的一次。
首先,新冠病毒无论对武汉、还是中国,甚至世界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没有人知道它的起因,没有新冠病毒的相关信息。
更可怕的是它来势凶险,还有潜伏期。感染了以为就是很普通的发烧感冒,殊不知会直接要了人命。
在当时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能做的只是严控已发现的病例,从这个基础上慢慢地控制住源头,进而消灭其传播途径,遏制事态的继续恶化。
于是,武汉毅然决然选择封城,封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把1000多万人困在最危险的地方,把所有的病人,潜在传染源全部封闭在武汉,把绝大部分被感染的风险留在了武汉,用这些人的付出,换取其他地区人民较小的损失。
由于初期医疗接受能力有限,2月份的武汉人微博和朋友圈真的堪称悲惨世界,相信所有的武汉人感同身受。
在这座如同围城的城市,武汉人一方面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包括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担心,以及来自于外地对武汉人的恶意攻击和排斥。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对未来的恐惧,为生计发愁。焦躁、害怕、怀疑等种种负面情绪都在蔓延着,长时间的煎熬导致人心惶惶。
漫长的几个月里,有对李文亮和方方的讨论,也有对武汉F4的抱怨。武汉大姐在家中窗户大喊“都是假的”,邻居窗帘在窗外飘扬一整个春天,湖北的疫情地图从白色到浅红,又从深红到红得发黑。
好在有医护人员前仆后继,无畏生死的守护下,志愿者挺身而出、毫不退缩的担当下,以及无数忍受过孤独、痛苦,但仍配合国家安排的普通武汉人的努力下。武汉和武汉伢才好不容易挺过来了!
②、再一次面对,见证了武汉速度!
2021年8月,整整14个月后,疫情再次回到武汉。
作为曾经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这一次做好最硬核的准备。以雷霆的速度和魄力,从交通、生活物资、文娱、医疗等各方面都着手起来。甚至不到24小时,便开启了全市全员的核酸检验模式。每个步骤都快速有序地进行着,让人既安心又骄傲!
而不等官方呼吁,武汉人也迅速回到防疫的状态下:把消毒套装翻出来,去超市准备基础生活物资,退掉旅游的车票,时刻准备居家。
当时有人觉得武汉人一有风吹草动,就往家里搬大米、扛猪肉的行为有些可笑,只想说武汉是经历过最无助时刻的城市,也是戴口罩最自觉且时间最长的城市,每个武汉人都准备好了,只要政府一声令下,发布的任何行动都会最大自觉的配合。
另一方面,武汉在迅速排查此次病毒源头的同时,关于确诊人唐某流调的讨论却甚嚣尘上,一份流调却成了谣言滋生的温床,让唐某一下子被推上了舆论的暴风眼。
疫情之下,流调不再是一个严肃的公共报告,而成了窥探他人隐私的最好工具。
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的平衡成为一大问题。
③、第三次,武汉人的心麻了!
随着疫情再次发生,武汉人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近期,#武汉人今天的心情#一跃成为了热门话题,阅读量超过1亿。话题下既有武汉伢对疫情苦中作乐的调侃,也有表达对疫情的警惕。
首先,并没有那么害怕,甚至有些麻了。
其实从武汉这一次面临的疫情状况来说,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源头要从北京来的4名培训人员说起,此次培训共有66名学员参加,密接人数也较多。
最为头疼的是,此次涉及地域范围广。从流调里看,所涉及活动场所遍布武汉三镇,几乎要把武汉的人气美食打卡地都涵盖了。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流调没有公布每位确诊患者单独的活动轨迹,只按照日期整体公布了活动场所。在公共安全之中,个人隐私也得到一定尊重和保护。
但是武汉迅速做出反应,控制住疫情病例源头,切断感染者传播途径,并第一时间发布了流调报告,给了武汉伢满满的安全感!
武汉伢虽然表示人麻了,但仍配合通知去做核酸检测。
有人调侃说,如何判别一个武汉人?看看他喉咙是否长茧。
虽然有些夸张,但作为一个武汉人,这几年来一直有深刻的体会,口罩早已成为武汉人必备的日常用品,核酸检测也成为常规操作!
武汉人比其他任何地方都珍惜生命,珍爱生命,珍重来之不易的零感染!
相较武汉的速度、武汉人的自觉,我们坚信:武汉人,有再一次挫败疫情的勇气和实力,毕竟“大风大浪早就见过”,还有啥可怕的!
武汉的春天要来了,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来源:掌上武汉
#武汉头条# #湖北优质创作者联盟#
第5位网友观点:
“五老”抗疫快讯: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阳谷县“五老”志愿者积极响应县关工委、县委老干部局号召,自觉组织起来,走上各自小区、村庄等值班岗位,身穿志愿者红色马甲,无论寒风雪雨,配合小区、村居社区投入到站岗值班、消毒和宣传中去,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县融媒体中心老干部党支部于1月21日晚向支部全体党员发出号召,要求广大党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志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目前,已有李文亮、李东生、魏传雪、张东英、潘景鹏分班在门岗值班。在广电小区居住的老党员、王学诚同志也志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住建局小区、公安局小区、民政局小区、大布乡“五老”志愿者社团、金斗营五老志愿者社团等五老志愿者纷纷走上了抗疫防疫第一线。
有诗赞“五老”:
小雪轻轻拂脸庞,值班五老着红装。
精神抖数寒天立,防疫民安福未央。
第6位网友观点:
《担当,是最美的风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以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响了我们对党的热爱,拉开了我们对建党百年礼赞的序曲。
光阴如梭,弹指百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首这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血雨腥风中走来,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历经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由弱变强,带领中华各族儿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
“嘉兴的南湖,”“红船的会议”,我们党从南湖上的一叶小舟启航,一路高歌,披荆斩棘,建国立国树大国,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
百年风雨,铸就百年辉煌。
担当,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担当,是党旗下的铮铮铁骨铿锵誓言。
担当,是最美的风景。
在解放战争时期,有被毛主席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有舍生炸碉堡的董存瑞;还有为了革命被烈火烧身的邱少云……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担当,是最美的风景。
在今天,有新冠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有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张定宇,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防疫科主任张文宏院士的“共产党员先上”,还有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云南公益校长张桂梅……他们的身上无不体现出为国为民、舍小家为大家身肩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
担当,是最美的风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是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誓言,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为着理想勇敢前进,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明确责任,勇于担当。
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少年,也是党和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为了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更要强身健体,努力学习,承担起我们的责任,无愧于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担当,是最美的风景。
第7位网友观点:
护照过期了。以前总想着要在过期半年前换新护照,因为很多国家要求护照有效期半年以上,可是不知不觉间已经过期半年以上了。距离上次出国,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2020年1月21号晚上回家过年,当天早上新闻刚刚爆出来人传人,下班去买口罩,去了好几个药店都没货,进店问的同时陆续来人问。没办法只好带一个冬天戴的防雾霾黑口罩,在火车站黑压压的人群里,戴口罩的寥寥无几。对了,在回家之前,买好了合肥到武汉的高铁票,准备年后2月16号,从武汉飞迪拜。
回到家打车回家,师傅很谨慎,特意问我是不是从武汉来的那班车,因为我抵达的时间和武汉来的班车抵达时间很接近。当天晚上刷微博刷到半夜,第2天武汉封城的消息在微博上爆了,当时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中国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千万人口的城市要封城。
23号和24号,不断有春节出行游客打电话咨询能不能正常出行,我们翘首以盼官方能有一个通知。25号文化旅游局发通知,没有出发的全部停止出发……把去武汉的高铁票全部退掉,迪拜,下次再见!
年初二出门买了个手机,然后就一直宅在家里。我四五岁小侄子经常问我,晕天过没过去,什么时候过去?他把这不能出门的日子称作晕天。天天关注新增人数,吹哨人李文亮声援,武汉建立方舱医院,看很多地方挖断公路,各地花样百出的防疫政策,提倡春节云拜年,期盼拐点的到来,大疫当前民族团结凝聚力空前,不断被感动着,自豪着。经过一个艰难的2月,3月很多地方清零。3月初,宅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出门了,马路上人很少,马路边沿街商铺上每家都贴上防疫通知。22号,从江苏返回合肥,绿植死了大半。
陆续开放了省内旅游,春暖花开了,4月8日武汉也解封了,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可是国外乱套了,先是日韩爆了,随后欧洲,美洲。回国机票变成天价,隔离成为经常提及的一个用语。3月28日外交部发文暂停外国人入境。出境旅游,成了一个遥远的梦。
什么时候能恢复呢?
第8位网友观点:
周末读了两遍《鼠疫》,热泪盈眶读完此书,我写了6页笔记以记录被触动的文字和自己的思考。
我理解:加缪的《局外人》是出世的逃脱和虚空,而《鼠疫》则是入世的积极和清醒。
如果在去年疫情期间读这本书,感触可能会更不一样,更会觉得他的手写出了我们的心声。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里厄医生是诚实、敢于承担责任的吹哨人(在此缅怀李文亮医生,书中的里厄让我总是想起李文亮医生,唯一遗憾的是他已逝去),他每天忙着救治、隔离防疫等,看似理性和冷漠,实际上却是“看清真相依然奋不顾身投入生活的人”;
一生反对死刑、反对假以任何名义剥夺他人生命的塔鲁和里厄惺惺相惜,诚实和关怀、悲悯让他们成为了推心置腹的朋友;他俩去海浴场游泳的这个情节非常动人。难过的是,塔鲁却在疫情即将结束时却死了。
年轻记者朗贝尔,初期由于恐惧和害怕,一直想方设法逃离疫情地,然而在本可以离开的时刻他却放弃了,自觉主动地留下来投入到志愿工作,因为“他说,他如果真一走了之,他会感到羞愧。”.......
书中展示的故事以及众生百相,我想每个经历过疫情的人读来都会有很深的感触。尽管今年疫情似乎好转了,但这本书仍然值得每个人阅读。不知道在这场疫情中失去亲人的人们来说,他们如今过得怎么样了?对于曾经报道中那些排队领骨灰的他们而言,疫情依然没有过去,“有谁会想到这些人的孤苦?”
我们不歌颂疫情,我们“在灾难中能学到什么,人的内心里值得赞赏的东西总归比应该唾弃的东西多”。
每天看一点书,我是@看一点书
本文李文亮的防疫事迹,李文亮等被追授全国防疫先进个人称号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