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清 清徐张永强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徐立清,清徐张永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这里,认识世界!
徐立清[徐立清] - 头条百科
安徽是第四大将军省,130位安徽籍开国将帅有2位开国上将,分别是唯一两次都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六星上将”洪学智上将,“特工之王”李克农上将。
开国中将有12位,开国少将有116位,其中皮定均中将因战功卓著,毛主席特批“皮有功,少晋中”,解放战争初期,皮定均担任中原军区1纵1旅旅长,在皮定均的指挥下1旅在中原突围中战功卓著,大家称这支英雄的部队为“皮旅”。
36位正兵团级开国将帅只有徐立清中将一人为中将军衔,建国不久,徐立清被任命为总干部部副部长,52年军队定级和55年大授衔的军衔评定正是由总干部部负责。
早在52年定级时,徐立清就请求将自己的级别从原定的正兵团级降为副兵团级,但无论就资历、战功,徐立前完全可以评正兵团级,因而遭到总干部部长罗荣桓元帅和总干部部副部长赖传珠上将的拒绝。
但徐立清还是坚持将自己评定为副兵团级,彭老总知道后,主动将徐立清定级的审批报告由副兵团级改为了正兵团级。
55年大授衔时,徐立清又主动将自己的军衔降为中将,组织一开始也是不同意的,在他的再三请求坚持下,才改授中将。
徐立清:我不要上将,给个中将就行
在开国将帅中,徐立清是正兵团级干部中唯一一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同时也是唯一一位主动要求降低军衔且被批准的将领。
徐立清有“三让将军”之美誉,其一生中有三让:一让级,二让衔,三让位。
今天我们来聊聊“三让将军”徐立清。
1929年4月,年仅19岁的徐立清参加革命,同年8月参加了鄂豫皖红军,1930年入党。
此后,徐立清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四次“反围剿”、川陕苏区的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战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徐立清也有不错的表现,例如,在解放战争中,徐立清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等主要战役,这其中,著名的“血战屯子镇”让彭德怀对徐立清念念不忘。
那是1948年4月,胡宗南部、西北马家军联合反攻,矛头直指彭德怀的司令部,司令部机关一撤再撤,可敌军如影随形,情况十分紧急。
当彭德怀和司令部退到宝鸡市屯子镇时,碰到了六纵政委徐立清,大敌当前,徐立清临时请命,请求率部于屯子镇阻敌,掩护彭德怀和司令部机关转移。在屯子镇,徐立清率部与敌军血肉拉锯了十个回合,顺利完成阻敌任务,三天后留下了一座空镇给敌军……
1950年9月,为了统一全军干部管理,中央军委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即总干部部)。总干部部成立后,罗荣桓为部长,徐立清担任主管任免、组织工作的副部长。1952年,全军干部评级,徐立清主持这项工作。
在建国前,徐立清担任一野第一兵团政委,是大兵团政委,按规定应该是正兵团级,所以有关部门在上报军委的报告上写的是“徐立清正兵团级”。徐立清看到后,将“正兵团级”改为“副兵团级”,并向总干部部写了报告。这是徐立清的“第一让”——让级。
而总干部部的部长罗荣桓则认为徐立清应当定为正兵团级,所以就被徐立清这种高尚风格所感动,罗荣桓在大小会议上多次表扬他,称徐立清是一位“以身作则的楷模,同志学习的榜样”。后来,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还专门找了徐立清,明确提出:“不同意徐立清定为副兵团级。”于是,在定级的审批报告上,彭德怀又将徐立清的“副兵团级”改为“正兵团级”。
1955年评衔时,其主要标准就是1952年的全军干部评级。在评衔时,有一小部分将领担心自己的军衔评低了,面子上不好看,还有的公开摆资历、列战功,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奖励。甚至有的将领在提出要求未能得到满足后,竟闹起了情绪,哭起了鼻子。毛泽东曾风趣点评:“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衔时。”可以说,能否搞好这次评衔工作,事关军队的稳定与发展。
而当时徐立清就主持这项工作。
徐立清始终牢记毛泽东“照顾方方面面,不搞山头主义,一碗水端平”的要求,在总干部部对全军师以上干部,特别是1000多名高级将领授予将官军衔的工作中,徐立清自上而下,普遍排队,纵横比较,反复衡量,逐个审查,统一研究,任务重,工作量大。
为此,徐立清常常工作到深夜。
至于徐立清本人,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评衔标准,他是完全可以授予上将军衔的。然而,在看到上将名单中有自己时,徐立清却“以权谋私”,将自己的名字悄悄“下调”至中将行列中。当名单交到罗荣桓手里时,罗荣桓亲自找徐立清谈话,谈话里既有关切,又有批判,说评衔标准是中央军委定的,正兵团级的一般都要授予上将,你的名字怎么能随便划掉呢?
在当时,军衔相差一级,待遇差距极大,所以在找完徐立清谈话后,罗荣桓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上将名单里。之后,徐立清又给罗荣桓和中央军委写信,内容都是关于“降衔”的。
这时候,有一些老战友也劝他:“你符合上将条件,非要个中将,这让其他够上将条件的同志怎么想?”甚至,彭德怀还为此专门把徐立清叫到办公室,让他当面解释不要上将军衔的原因。后来,周总理也找了徐立清谈话。到了最后,周总理同意授予徐立清中将军衔。
说起来,徐立清屡次要求“降衔”也有自己的考虑:首先,上将军衔中,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太多了,如果自己“降衔”,可以减少红四方面军在上将中所占比例,不突破主席当初的设想;二是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估量,激励斗志,克服名利思想;三是便于做一些“争军衔”之人的工作,保证授衔工作顺利开展。
正因如此,徐立清才多次让衔。
“三让将军”的第三让是“让位”,在授衔工作基本完成后,刚刚45岁的徐立清累倒了,心脏病复发,身体明显消瘦,头发也花白了,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徐立清不得不住院。
1955年冬,徐立清病情加重,甚至连文件都不能看。这时,徐立清为自己有病而不能工作感到不安,就请求辞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职务,但没有被采纳。罗荣桓对他说:“现在安心养病,工作上不要过多考虑。”军委领导认为徐立清还年轻,应该抓紧时间治病,等病好了再继续工作,至于“让位”则“放放再说”。
由于徐立清曾让级、让衔、让位,所以人们就尊敬地称呼他为“三让将军”。
这才是第一。第一少将解方,第一中将徐立清,第一上将肖克,第一大将粟裕,第一元帅朱德,第一元帅命令状贺龙。
#微头条日签# 1983年1月6日,原总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中将病逝,享年73岁。1955年授衔时,时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负责评定军衔工作,他把自己的名字从上将名单中划掉,成为当时唯一的一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正兵团级干部。 @今日头条 @头条传媒 #我要上头条#
历史老照片:
徐立清将军视察基层部队时的一张留影,照片拍摄于1974年,济南军区政委任上。照片中的他们都穿着65式军服,徐立清将军是开国中将,1929年便参加了红军。
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军队建设都做出了重达的贡献。
1947年3月,在青化砭发动了战役前,这是西北野战军高级将令在战役发起前,来到前沿陈地视察工作。#历史回眸#
左一是徐立清,左二是彭德怀,右一是张文舟。
徐立清当时是西北野战军第六纵政治委员。
彭德怀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
张文舟是西北野战军参谋长。
七十年代中期,左起:济南军区副司令员范朝利将军,济南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将军,山东省委书记白如冰同志,济南军区政委徐立清将军在军区大院的合影。
安徽是我国第四大将军省,仅次于江西、湖南、湖北三省,有130位开国将军,其中上将仅两位,开国中将则有十二位。
其中,滕海清、徐立清、陈先瑞、李耀、林维先、曾绍山、张贤约、皮定均等八位来自我国第二大将军县安徽金寨县,开国上将洪学智也出自金寨县。
梁从学中将来自我国第九大将军县安徽六安县,陶勇、杨国夫两位来自霍邱县,霍邱开国将军也多达十二位,不过现在陶勇中将出生地现属六安市叶集区。
聂鹤亭中将来自安徽省阜南县,授衔时间也非1955年,1956年1月才被授衔。
1955年授衔之前,徐立清的职务是总干部部副部长,级别是正兵团级,不管怎么看他都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当他知道自己被评为上将军衔的时候,他却将自己的名字,从上将的名单中划掉,然后就添加到中将的名单里。
当罗荣桓得知这件事情后,直接就是把徐立清叫过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然后就又把他改回到上将的名单里。
这可把徐立清给急坏了。在他看来,给他个中将军衔就可以了,没必要给他上将军衔。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徐立清就给彭德怀打了个报告,希望彭德怀能支持他降衔。
徐立清为新中国的贡献,彭德怀是都看在眼里的,因此彭德怀是直接拒绝了徐立清的要求。这下子徐立清就更加苦恼了,他还真没想到,自己就是想降低军衔,咋就这么难呢?
时间一久,这件事情就被周恩来知道了。周恩来将徐立清邀请到西花厅,希望通过谈话,能够让徐立清打消降衔的念头。
但不知道徐立清是怎么做到的,这场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他竟然把周恩来给说服了。就这么的,周恩来还帮助徐立清说服了毛主席,徐立清也因此成为了中将里,唯一一位正兵团级的将领。
#头条历史#
本文徐立清,清徐张永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