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管彤贤简介,管彤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1位网友观点:  1995年,荷兰一家...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管彤贤简介,管彤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1位网友观点:

  1995年,荷兰一家航运公司以侵权为由,将振华港机告上法庭,没想到,振华港机创始人的一句话,让荷兰人沉默了。

  振华港机创始人就是管彤贤,他59岁临近退休时,怀着一腔热血创立振华,有着一个愿望,就是让中国港口集装箱吊机,遍布世界各个集装箱码头。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管彤贤不得不找一家运输公司,能运送一整台港机,这他十分头疼。

  但管彤贤每当遇到困难,都不会轻易低头,而是用尽全身力气迎接挑战,这也是他的公司能成长起来的原因。

  紧接着管彤贤等人通过打听得知,世界上仅有一家运输公司,能满足他们运输港机整机的要求,就是荷兰的Duckwise航运公司。

  这时管彤贤不得不找荷兰Duckwise航运公司,商讨运输事宜,不料荷兰航运公司仗着有运输能力,就狮子大张口,扬言运一次130万美元。

  不仅如此,荷兰Duckwise航运公司还提出一系列无理要求,让管彤贤被气得当时就坐不住了,很快就拒绝了这家公司。

  紧接着管彤贤凭借着不服输的性格,带着团队就开始搞研究,他们先找来相关照片,整理研究思路。

  这时管彤贤等人看着图片,突然想到,反正运输船除了大小的差别,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便决定先买一艘大船,在大船的基础上改造。

  然而管彤贤等人想买一艘大船,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他们和国外企业谈得口干舌燥,可对方就是不肯卖船。

  此时管彤贤只能使出最笨的办法,守在一家美国造船公司门口,只要美国人抬出一艘旧船,他就赶紧上去问美国人卖不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美国公司终于答应,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管彤贤一艘旧运输船。

  之后,管彤贤等人照着荷兰整机运输船,用4个月的时间,让“振华1号”的运输船问世。

  这艘运输船有6万吨级大型集装箱,比荷兰整机运输船还大,可以一次运输几架整机,一举打破了荷兰Duckwise航运公司的垄断地位。

  此时荷兰公司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模仿能力,他们为了保住垄断地位,赶紧找管彤贤协商,希望中国和他们合作,共同垄断整机运输船市场。

  但管彤贤等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荷兰人,这让荷兰又气又急,不久后,荷兰人以侵权为由,将振华港机告上法庭。

  法庭上,荷兰人趾高气昂,坚称整机运输船就是他们的专利,不料管彤贤的一句话,让他们沉默了。

  当时管彤贤不紧不慢地表示:“全世界的汽车都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凭什么我造的就是侵权?”于是荷兰人以败诉告终,灰溜溜地从法庭上离开。

  不仅如此,振华运输价格实惠的同时,还能保证准时送到,而Duckwise航运公司,最终退出了港口机械运输市场。

  如今管彤贤的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世界上每一个有集装箱的码头,必有中国港机。

  可管彤贤看似轻轻松松的成功,背后却付出了常人难以预料的艰辛。

  十几年前,中国港口机械制造业一片空白,管彤贤带着10多个员工,拿着100多万美元的资金,创立了一家小公司。

  要知道,港机制造动辄好几百万,而管彤贤等人除掉50万美元的杂费,就只剩下50万美元周转。

  当时管彤贤等人两眼一抹黑,连模仿别人的技术,都十分吃力,可他们硬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研究技术。

  不久后,管彤贤等人得知,国外有个港机的单子,有很多港机大公司都在竞争。

  这时管彤贤等人看了十分眼馋,他们充分利用了成本低的优势,在众多国外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紧接着管彤贤等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核心部件实在是制造不出来,就干脆进口,这使得这个订单几乎没什么利润。

  就这样,振华完成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订单,也打响了振华的名头,从此振华逐渐步入正轨。

  可由于条件有限,管彤贤等人为了尽快学到技术,就白天给别人打工,晚上回来挑灯夜战,饿的时候就随便吃点腌萝卜。

  这样下来,管彤贤等公司元老,大部分都得了肠胃炎、低血糖等疾病,这些疾病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后半生。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管彤贤等人最终研究出二十多个世界领先产品,他们看到这些产品,就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外国人见状,不敢相信振华真的实打实地发展起来了,便前来中国试探虚实,不料他们一见到振华港机,被惊得目瞪口呆。

  后来管彤贤等人再接再厉,为公司制定出一系列规章制度,让员工们有了很强的归属感,培养出一批吃苦耐劳的技术工人。

  不久后,在管彤贤等人的努力下,振华将日本三菱重工、三井、韩国三星等行业巨头击败,占领70%的市场份额。

  这时三井等企业,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曾经不放在眼里的小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甚至逐渐将他们逐出市场。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向管彤贤这样的中国企业家致敬!

第2位网友观点:

  1992年,上海振华港机以超低价拿下温哥华港港机供应订单,这笔稳赔不赚的订单,却给振华港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港机制造业缺乏经验与技术,造出来的港机产品质量很差,所以,港口产品只能依靠进口,花钱多不说,还经常受气。

  当时,管彤贤在中港总公司担任船机处处长,因工作需要没少去购买外国设备,对此情况深有体会,虽然憋屈,却毫无办法。

  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使管彤贤受到很大的鼓舞,他突然明白:想要改变现状,只能靠国人自己!

  于是,已经59岁的管彤贤,放弃了即将到来的退休生活,在交通建设集团和上海港机厂的支持下,拿着从各方筹来的100多万美元资金和一块地皮,成立了上海振华港机制造厂。

  振华成立之初,是要啥没啥的“五没公司”——没资金、没技术、没名气、没市场、没人才。

  可管彤贤却干劲十足,面对着仅有的十几名员工,他大手一挥,豪情万丈地说出了开头那句话。

  当时,员工们看着眼前这个有些佝偻的老头,不禁觉得好笑,不过很快,他们就见识到了这个老头的厉害。

  新厂建立,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人才和技术问题。

  管彤贤定下的招人原则是:不讲究学历、年龄、资历,只论能力。这一做法,令振华很快就招到了很多技术人才。

  忙碌的“招兵买马”过后,管彤贤利用自己在机械方面的知识,亲自带队开始进行技术攻坚。

  能买到的技术花钱购买,买不到的技术就拆卸旧机器逆向研究。很快,振华团队就初步掌握了,高品质港口起重机等机械的制作工艺。

  接下来就是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了,深思熟虑过后,管彤贤决定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走国际市场路线,毕竟没人会拒绝物美价廉的商品。

  机会很快到来,没过多久,管彤贤就得知,加拿大温哥华港公开招标港机供应商。

  管彤贤深知,这是个千年难遇的好机会,如果振华能拿下这个大单,然后一炮打响,往后还愁没有订单?

  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振华团队就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出发了。

  要知道,当时参与竞标的都是日本三井、韩国三星等港机制造巨头,振华想要同他们竞争,无异于虎口夺食,难度可想而知。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凭借低于报价30%,并且还包邮的超低价格,振华打败了一众巨头,成功拿下这一单。

  而这,才是困难的开始。

  当时,振华手里的流动资金只有50万美元,而温哥华港要的港机,造价加上运费,总共需要600多万美元,振华这一局咋看都是个“死”字。

  但管彤贤并不怕,签好合同后,他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回上海,又是招聘技术骨干,又是拿地皮到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还拉来江阴港口机械厂一起生产合作。

  生产开始后,他又要求员工一定要精益求精,像打造艺术品一样打造每一个零件,而自己做不出的关键零件,全部采用世界知名品牌。

  回忆起这段往事,管彤贤自豪地说:“我们用的是船型焊缝,没有咬口,这非常难做,当时全世界只有这根大梁是船型焊缝!”

  就是这样赔本赚吆喝的打法,让温哥华港的代表们第一次来厂里参观时,就被征服,在首单还没有交货的情况下,又直接追加了一单。

  等温哥华港第一批港机安装完毕,闻讯前来参观的美国迈阿密港代表也被征服,一口气订了4台振华港机。

  为了解决这4台港机的运输问题,振华还花重金打造了自己的特型运输船,组建了自己的运输团队,这也为振华以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

  不久后,迈阿密港4台港机全部到位,宣示着振华在国际市场上初步站稳了脚跟。

  振华的前期逆袭,离不开价格和成本的优势,但管彤贤深知,没有先进的技术,敲不开世界市场的大门。

  为此,振华每年花费上千万重金奖励技术创新,在这样的奖励机制下,振华的科技创新成果实在喜人。

  从误差不到15毫米的集装箱GPS定位技术,到全球第一台双40英尺港机,数十项引领全球的先进技术,让振华一次又一次惊艳世界。

  2006年,振华已掌控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无可争议的“港机之王”。

  短短十几年,振华港机就实现了管彤贤在创立之初说出的豪言壮语,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

  振华的成功,固然是各个方面因素一起推动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管彤贤居功至伟,可他却一点也不贪功。

  他曾淡然地说:“其实我不适合做总裁,最适合做工程师。”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强大,离不开管彤贤们的默默付出。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像管彤贤一样,为着振兴中华而奋斗!

  参考资料:

  新华网《上海市“最美奋斗者”推荐人选》

  澎湃新闻《这封邮件火了!振华重工创始人、86岁管彤贤依旧奋斗在一线》

  作者:曼曼

  编辑:剩草

  #文化#

第3位网友观点:

  1995年,荷兰一家航运公司以侵权为由,将振华港机告上法庭,没想到,振华港机创始人的一句话,让荷兰人沉默了。

  在美国,说起具有垄断性的中国产品,除了大疆无人机,还有振华港机。毫不夸张地说,想要在这个市场上不买到振华的产品,很难。曾经美国总统都亲自为振华港机“代言”,名声享誉国际。

  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曾在迈阿密发表演讲,鼓励美国要使用“美国制造”,但中国的振华重工,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码头港口机械市场。原本在演讲开始之前,奥巴马命人将振华的商标“振华ZPMC”用一面美国国旗遮盖住。

  然而,奥巴马在演讲途中,一阵风吹来,正好将美国国旗吹落,振华商标当即暴露在众人面前,奥巴马脸黑得不能再黑,万万没想到替振华重工打了一个全球性的免费广告。

  如果说振华重工是神话,那么它的创始人管彤贤创立振华的过程,更是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传奇!

  所谓的港机,主要说的就是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属于起重机的一种。90年代初期,管彤贤时任中港总公司船机处处长,听到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后,59岁即将退休的他,决定下海创立振兴中华的港机,振华港机,而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打开国外市场。

  想象很美好,但现实却很残酷,港口领域95%的市场都被德日韩三国占据,我国在起重机领域可谓是一穷二白。面对来自重工大国的嘲笑,管彤贤排除万难,做好产品,只为争取一个一炮而红的机会。

  为此,招标来的第一笔订单,加拿大温哥华港,代价是低于同行价格30%,还要自己承担运费,赔得底掉。不过振华的名声算是打出去了,“物美价廉”,产品的质量获得了肯定,随后加拿大追加了一单,美国迈阿密也一口气订购了4台振华起重机。

  然而,订单来的同时,烦恼也随之而来。美国不乐意振华将起重机拆成零件送过去,还因此告了振华,还赔款50万美元。不仅如此,想要以美国的要求将几十层楼的起重机组装好运输过去,只有荷兰的运输船能做到。

  振华求助荷兰后,人家明确表示技术是肯定不会教的,运输船也不会卖,只能当成一单生意,一次运费是150万美元,而且还可能看心情随时变动,最重要的是人家想什么时候送就什么时候送,不接受指定时间。而那边的美国则表示按时送过来,不然按小时罚款!

  两面夹击之下,管彤贤深知振华不能受这窝囊气啊,什么叫靠人不如靠己,要想不被拿捏,就必须自己做!

  心急之下,管彤贤在没有解决外汇的条件下就购入了一艘超大的运输煤炭的旧船,导致董事会反对,银行不肯放款。多次交涉周旋之下,董事会松口,银行终于放款。可旧船买回来了,要怎么改造呢?

  根据网上公开的资料,管彤贤依葫芦画瓢,照着荷兰运输船的样子改造了那艘买来的旧船。结果振华这边刚建好,荷兰不乐意了,毕竟垄断被打破了,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以侵犯专利为理由将振华告上了国际法庭。

  不过管彤贤丝毫不慌,就如他在法庭上说的那样:“全世界轿车都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凭啥我造就是侵权?”一句话怼得荷兰人哑口无言,法官也没有理由反驳,最终荷兰败诉,不敢再嚣张,夹着尾巴回去了。

  也要感谢荷兰的刻意刁难和横插一脚,振华一口气改造了20多艘特种运输船,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能自造、自运的重型机械制造商,狠狠压过荷兰一头。

  当然,创下种种壮举的是管彤贤和工人们日以继夜的付出与制造,在他们的努力下,振华才能走出世界,中国才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那些外资霸占垄断的领域,中国正在蛰伏着即将夺回阵地,不怕世界的围剿,毕竟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国际##人物#

第4位网友观点:

  2006年,美国跨海大桥垮塌翻新,砸500亿没有一个国家敢接,中国果断拿下,还创造多个世界记录,让美国人心服口服!

  这座垮塌的跨海大桥,就是著名的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1936年建成通车。

  它由两段桥梁组成,以海湾中间的耶尔巴布埃纳岛为节点,连接了旧金山和奥克兰两个城市,每日有数十万辆车辆通过桥上,是当之无愧的海湾运输枢纽。

  在1936年到1989年的54年中,大桥基本上很少出现问题。

  但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实习飞机撞上大桥,损坏了桁架,加上1989年旧金山遭遇了6.9级地震,雪上加霜。

  大桥马上出现了垮塌,长达15米的上层桁架路面倒塌并掉在下层路面上,导致一人死亡,美国政府立刻对其进行封闭维护。

  此后十几年,美国对海湾大桥修修补补,反复加固,奈何成本高,隐患也在。

  于是,美国政府不得已做出彻底翻新的计划,开出500亿天价翻修金,引得各国基建工程公司垂涎。

  但是,人家美国人也不全是人傻钱多,经过国会预算后,确定翻新资金为72亿,2006年公开招标。

  加州政府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抗震能力必须达到8级,二是要求使用寿命不少于100年。

  消息一出,美国和国外造桥大厂惊呼难度太大,无人敢接。

  美国政府本想把这单生意给他的“小弟”日本来做,谁知人家一看,直呼“要不起”,工程太难了。

  碰壁后的加州政府不得不降低要求,抗震7级,使用寿命不少于50年。

  但还是没人敢接,美国政府头都大了,随着时间拖得越久,经济损失就越大。

  正在为难之际,中国交通集团所属的振华重工挺身而出,接下了这个工程。

  美国政府很意外,但无奈之下只能答应由我国建造。

  不过,他们并不太放心,毕竟连日本、韩国这等基建出口大国都不敢接,而当时名不经传的振华重工为何这么有底气。

  要知道,中国大型制造业在21世纪初才开始爆发潜力,管彤贤所带领成立的振华重工,虽说占有世界港机80%的市场份额,但此次承接这个项目,在于另一个领域的拓展。

  说实在话,工程的难度超乎想象。

  首先,工程用到的钢结构高达4.5万吨,尤其是重达1.3万吨的单塔柱要支撑全桥7万吨的重量。

  这就对钢铁的抗拉性、冲击韧性和抗疲劳性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其次,桥面设双向12车道,中间一条自行车专用车道,宽达70米,最宽处为78.74米。而美方要求设计达到每天车流量30万辆,是世界桥梁通过能力之首。

  这也充分考验着钢铁结构的承受力。

  而且,大桥还采用了4根不等边的五角星构成,所以焊接必须采用要求更高的栓焊技术,需要把长达50米,厚度为100毫米的钢板焊接在大桥上。

  每一个钢板的重量都达到了1300吨,如何防止厚板焊接变形,不出现裂纹,这可都是世界造桥史上的顶级难题。

  振华重工的工程师和建造师,顶着巨大的压力研发钢材的结构,提出最科学合理的设计框架,不断试验钢材的韧性和强度,对工程一丝不苟。

  可尽管如此,美国人还不断想办法刁难他们。

  他们要求中国电焊工必须取得美国焊接协会的技术认证,于是逼得中国焊工只能勤学英语,练技术,拿到证书。

  随后,美国派出150多人的监工专家团,对每一个工人施工进行10:1的监督考察。

  在检测阶段,美国又采用了最先进的相控阵技术检查,于是中国工人只能精益求精,工作效率被大大降低。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工程队发挥大国工匠精神,将大桥项目中所需要的所有零件都完美无缺地做了出来,每一个焊点,每一根焊线都被美国人用最为先进的检测设备反复检查,竟却找不到一例的焊接失误。

  大桥中桥塔加工的精度,超过美国人提出的1/2500的要求,达到了1/5000,创造了世界记录,抗震等级也达到八级,把世界其他桥梁抗震系数远远甩在身后。

  振华重工还提前5个月完成了他们的工作,为美国省下了接近4亿美元的支出,在这个前提下,哪怕美国再不愿意,也必须为中国基建的质量和效能叫好。

  2013年9月2日,海湾大桥东桥正式通车,振华重工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基建狂魔”的实力。

  无怪乎加州州长施瓦辛格不吝赞美:“我是振华桥梁建设工人的粉丝。”

  如今,中国基建突飞猛进,桥梁建造水平世界瞩目,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代代基建工程师付出的心血。

  致敬每一个为中国基建项目奋战在一线的人员,你们的心血,都将被浇筑到每一个屹立在世界各地的地标建筑中,造福天下百姓。

  作者:云鹿

  编辑:唐肆的唐

  #历史故事##基建#

本文管彤贤简介,管彤贤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