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抗日血战缅甸(抗日血战缅甸第七关怎么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杜聿明:共产党真乃我的...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抗日血战缅甸(抗日血战缅甸第七关怎么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杜聿明:共产党真乃我的再生父母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长城抗战及淞沪会战,是我国著名的抗日将领。特别是在1939年,他指挥的装甲部队在广西昆仑关与鬼子苦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而声名远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杜聿明远征缅甸,协助盟军打垮了不可一世的日本部队,立下不赫赫战功。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公然撕毁刚刚签订的双十协定,调集一百多万军队,分三路向华北解放区进攻,图谋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进而占领东三省。杜聿明被蒋介石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率领部队在美国舰军的掩护,全副美式装备强行由葫芦岛登录,打响了山海关战役。在电视剧《大决战》中,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率部来到了东北。在辽沈战役前夕的四平之战中,杜聿明率领的国民军给解放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不得人心的国民党部队在蒋介石的指导下,节节败退,杜聿明也在淮海战役被人民解放军生擒活捉,成为了俘虏。

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被关到北京德胜门外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当时,战犯管理所为了建立每个战犯的个人档案,就要求他们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杜聿明的文字功底很好,他挥笔写下了反人民战争中各种战场经历和他的一些指挥责任。

时任公安部主管战犯改造的副部长凌云看到后,直接去监狱见到了杜聿明,对他说:你这个东西写得不妥。你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全面表达功过是非。你在广西的昆仑关血战,连美国人也知道,美国记者写的《血战昆仑关》这样的书籍早就出版了。所以,你对民族的贡献谁也否认不了。什么叫杜聿明?昆仑关战役加淮海战役等于杜聿明。

杜聿明听完后,感慨万千,他回到监狱对宋希濂说:我是今天才真正做了共产党的俘虏啊!

不仅如此,杜聿明在功德林关押期间,他患的胃溃疡、肺结核和肾结核等长年痼疾,在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逐渐好转、康复直到痊愈。为此,周恩来总理还特批动用黄金,到香港、澳门为杜聿明购买特效药。当杜聿明从张治中那里得到这些情况后,激动地说:共产党真乃我的再生父母!我一定好好改造思想,争取新生,争取立功赎罪。

1959年12月,杜聿明被特赦释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会员专员,写下了《淮海战役始末》、《辽沈战役概述》、《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等著作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杜聿明有三子三女,他的长女叫杜致礼,其女婿就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大决战征文大赛#

77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抗战胜利!!!

『《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9.6

该片讲述1937年9月中日两军主力在上海城北決战的场景。他们英勇顽强,用血肉身躯阻击登陆日军。仅以此片向当年舍生忘死的70万中国军人致敬,为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留下一个记忆的证明。

《我的抗战》9.5

该片围绕鲜活的人物访谈、历史资料,从抗战老兵普通民众等视角带领我们回顾那段真实残酷的历史,而他们的眼神和表情,就是这段历史最好的注解。

③《大后方》9.5

该片从军事、经济、运输等方面展示了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抗战史,阐述了大后方持久而智慧的抗争与中国抗战胜利间的密切联系,全民族抗战的精神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

4《中国远征军》 (2005) 9.5

该片深入中国远征军征战过的中缅遗址,采访了二十余位战争亲历者和研究专家,探访中国远征军当年集结和反攻作战过的保山、腾冲等地并完成缅甸之行。

⑤《三+=>9.5

该片围绕两位主人公讲述慰安妇的现实生活。通过主人公的亲身讲述,哀而不伤,不扣问历史,缓缓展示生命平静而有力的光芒。

《西南联大》9.3

该片讲述抗战背景下一所仅存在8年 (1938-1946

年)的大学西南联大。从西南联大师生的文字中再现战火纷飞的年代与学者们曲线救国的抗战史,揭示出联大的永恒魅力与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腾冲腾冲》9.3

该片对滇西大地进行了扎实深入的寻访和拍摄,全景式展现了悲壮而惨烈的战事一腾冲国城战。作为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作战可歌可泣。

8《中国远征军》(2010) 9.2

该片通过对远征军老兵的采访以及当时美国摄影队拍摄的重要素材再现了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赴缅远征作战的伟大事迹,弘扬了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场中的伟大精神。

9《台儿庄 1938》9.1

该片通过中日史学家的解读、书信电报、以及对参战老兵及其后人的采访,真实客观还原了台儿庄血战。英雄效命咫尺外,榴花原是血染成。更多无名英雄应该被我们传颂。

10《大抗战》9.0

该片通过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照片手稿等重要文献,以人物为切入点,对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的历史回顾。

#纪录片推荐 #抗战#日本投降#日本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最好的抗战片是哪一部# #抗战片# #日本投降#

远征军被一路追杀,好容易逃到了惠通桥,溃兵们为证明身份过桥,集体唱起了从军歌,有一个士兵对口型不出声,被团长一刀捅死:是日奸!当时,远征军一部从缅甸一路败亡,好容易到了惠通桥,但守军加起机枪不让过,溃兵们集体唱起从军歌来证明自己是中国军人。

过了一会儿,传令兵却在树林里发现了团长,旁边是一个士兵的尸体。团长说:“这是日本鬼子,唱歌的时候,他光张嘴对口型,但不出声,我进了树林,他也跟进来,想刺杀我。”看着这惊愕的传令兵,团长指着尸体说:“你看他脖子上缠着白毛巾,这是他们害怕误伤的标志,咱们这个队伍里混进了不少这样的人,你马上组织起所有能信任的人,盯住这些有标志的士兵。我以拉枪栓为号,立即动手。”

传令兵立刻组织人悄悄行动,团长回来,一拉枪栓,所有带白毛巾的士兵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团长下令,所有的妇女和伤兵渡江,剩下的战士回头迎击日军前哨!战士们鼓舞士气,向山上冲去,在敌人的炮火中,团长大喊一声,上刺刀!

战士们边冲锋边熟练地抽出刺刀装在枪上,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两军混杀肉搏,传令兵端着枪,看见一个日本兵打倒中国士兵后,举起三八步枪就要往下刺,危急关头,他一枪打死了日本兵。

有的士兵用冲锋枪不断射杀日军。血战十分钟后,日本兵终于败退下去。中国的军医看到一个日本兵胸口被刺了一刀,躺在地上呻吟。

军医跑过以后,感觉于心不忍又跑了回来,抓住日本兵的手摁住伤口,告诉他:“我说的话你可能听不懂,用力按住伤口止血,等你们的军医来。”这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情节,这里面有几个细节,确实反映了真实的战场情况。

1.日本的敢死队确实有带白毛巾的,日本的敢死队是用一条白毛巾,在胸前结成交叉十字型。

这条毛巾就是他死后,包裹骨灰用的。所以日本兵带上这样的毛巾,就以必死的心情,杀气腾腾地参加战斗。

很巧,当时远征军也有类似的传统,但是是用白毛巾缠住左胳膊,用作标识,防止在混战中误伤。

2.拼刺刀的时候,日军很少开枪。但这和武士道无关,所以当远征军上刺刀冲锋的时候,日军也是用机枪和炮火阻止。

日军之所以不开枪,是三八大盖儿的,射程太远,近距离开枪,子弹穿透一个人后会继续伤害后面的人,日军为了避免在混战中误伤自己人,所以尽量不开枪。

中国人拼刺刀的时候也尽量不开枪,因为中国拼刺刀的时候往往子弹都不够用了。但是日本人拼刺刀遇到美国和苏联部队的时候,就被打惨了。

美国是能不跟你拼刺刀就不拼刺刀,美国部队大量配备的微型冲锋枪,几乎每个士兵都有手枪。日本人端着刺刀哇哇怪叫冲了上来,等着他们的只是噼里啪啦的一通子弹。

所以在这次肉搏战中,远征军的士兵也是能开枪就开枪,咱们的子弹力量弱,打中日军后,子弹就留在身体里,不用担心误伤自己人。

3.中国人非常慈悲的, 就像那个军医。

但日本人可不是这样,日本人打了胜仗,在战场上看到远征军的伤兵,都要补枪打死,哪怕是死尸,为保险起见,也要刺上一刀。

远征军有一次,六个士兵抓住了一个日本兵。

日本兵跪下磕头求饶,远征军带着这个俘虏返回。

在途中不幸遇到了日军大部队,六个中国人被捕了,为了保命,他们也学这个日本兵跪下磕头求饶,但日本人却用刺刀将六个人全部刺死。

为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与日军血战松山,龙陵和腾冲。

血战三个月,终于收复了这些地方,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

不过非常不幸,许多军人血染沙场,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日军也很顽强,基本上是全部战斗到最后一人。

松山战役结束时,少尉崔继圣打扫战场时,看到一个日本兵坐在山坡一块石头上,他用日语喊话:“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那个日本兵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怨毒。

崔继圣听到一声响,他知道是日本兵敲响了手榴弹的引信,急忙扑倒通信兵,一声巨响,日本兵血肉模糊。

中国和日本有上千年的情分,可惜却在战场上这样残酷地厮杀。

谁都爱和平,但如果日本军车主义的幽灵不死,将来就恐怕还要悲剧重演。

戴旭大校说得好,中国和日本是牛和狼的关系,牛强狼弱,相安无事,牛弱狼强,狼一定凶猛地扑上来。

看来这世上哪有公义可言,只有强大才能赢得和平与尊重。

远征军被一路追杀,好容易逃到了惠通桥,溃兵们为证明身份过桥,集体唱起了从军歌,有一个士兵对口型不出声,被团长一刀捅死:是日奸!

当时,远征军一部从缅甸一路败亡,好容易到了惠通桥,但守军加起机枪不让过,溃兵们集体唱起从军歌来证明自己是中国军人。过了一会儿,传令兵却在树林里发现了团长,旁边是一个士兵的尸体。

团长说:“这是日本鬼子,唱歌的时候,他光张嘴对口型,但不出声,我进了树林,他也跟进来,想刺杀我。”看着着惊愕的传令兵,团长指着尸体说:“你看他脖子上缠着白毛巾,这是他们害怕误伤的标志,咱们这个队伍里混进了不少这样的人,你马上组织起所有能信任的人,盯住这些有标志的士兵。我以拉枪栓为号,立即动手。”

传令兵立刻组织人悄悄行动,团长回来,一拉枪栓,所有带白毛巾的士兵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团长下令,所有的妇女和伤兵渡江,剩下的战士回头迎击日军前哨!

战士们鼓舞士气,向山上冲去,在敌人的炮火中,团长大喊一声,上刺刀!战士们边冲锋边熟练地抽出刺刀装在枪上,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

两军混杀肉搏,传令兵端着枪,看见一个日本兵打倒中国士兵后,举起三八步枪就要往下刺,危急关头,他一枪打死了日本兵。有的士兵用冲锋枪不断射杀日军。血战十分钟后,日本兵终于败退下去。中国的军医看到一个日本兵胸口被刺了一刀,躺在地上呻吟。军医跑过以后,感觉于心不忍又跑了回来,抓住日本兵的手摁住伤口,告诉他:“我说的话你可能听不懂,用力按住伤口止血,等你们的军医来。”

这是《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情节,这里面有几个细节,确实反映了真实的战场情况。

1.日本的敢死队确实有带白毛巾的,日本的敢死队是用一条白毛巾,在胸前结成交叉十字型。这条毛巾就是他死后,包裹骨灰用的。所以日本兵带上这样的毛巾,就以必死的心情,杀气腾腾的参加战斗。

很巧,当时远征军也有类似的传统,但是是用白毛巾缠住左胳膊,用作标识,防止在混战中误伤。

2.拼刺刀的时候,日军很少开枪。但这和武士道无关,所以当远征军上刺刀冲锋的时候,日军也是用机枪和炮火阻止。

日军之所以不开枪,是三八大盖儿的,射程太远,近距离开枪,子弹穿透一个人后会继续伤害后面的人,日军为了避免在混战中误伤自己人,所以尽量不开枪。

中国人拼刺刀的时候也尽量不开枪,因为中国拼刺刀的时候往往子弹都不够用了。但是日本人拼刺刀遇到美国和苏联部队的时候,就被打惨了。美国是能不跟你拼刺刀就不拼刺刀,美国部队大量配备的微型冲锋枪,几乎每个士兵都有手枪。日本人端着刺刀哇哇怪叫冲了上来,等着他们的只是噼里啪啦的一通子弹。

所以在这次肉搏战中,远征军的士兵也是能开枪就开枪,咱们的子弹力量弱,打中日军后,子弹就留在身体里,不用担心误伤自己人。

3.中国人非常慈悲的, 就像那个军医。但日本人可不是这样,日本人打了胜仗,在战场上看到远征军的伤兵,都要补枪打死,哪怕是死尸,为保险起见,也要刺上一刀。

远征军有一次,六个士兵抓住了一个日本兵。日本兵跪下磕头求饶,远征军带着这个俘虏返回。在途中不幸遇到了日军大部队,六个中国人被捕了,为了保命,他们也学这个日本兵跪下磕头求饶,但日本人却用刺刀将六个人全部刺死。

为打通滇缅公路,远征军与日军血战松山,龙陵和腾冲。血战三个月,终于收复了这些地方,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不过非常不幸,许多军人血染沙场,再也没能回到家乡。

日军也很顽强,基本上是全部战斗到最后一人。

松山战役结束时,少尉崔继圣打扫战场时,看到一个日本兵坐在山坡一块石头上,他用日语喊话:“投降吧,我们优待俘虏。”

那个日本兵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满是怨毒。崔继圣听到一声响,他知道是日本兵敲响了手榴弹的引信,急忙扑倒通信兵,一声巨响,日本兵血肉模糊。

中国和日本有上千年的情分,可惜却在战场上这样残酷地厮杀。谁都爱和平,但如果日本军车主义的幽灵不死,将来就恐怕还要悲剧重演。

戴旭大校说得好,中国和日本是牛和狼的关系,牛强狼弱,相安无事,牛弱狼强,狼一定凶猛地扑上来。

看来这世上哪有公义可言,只有强大才能赢得和平与尊重。

1944年松山战役爆发,七千娃娃兵响应国军征召,奔赴前线血战日军。他们当中最小才不过9岁,可就是这群瘦小的孩童,却没有一个选择甘当孬种。

一个9岁的小战士被日军俘获后,敌人妄图用酷刑恐吓,怎料小战士横眉怒喝道:“我早已身死,如有下辈子,来生我还要打鬼子!”

1944年,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局变化,日军的军需补给出现空缺。一方面,日军才刚对中国发动了新一轮进攻,动用了大量兵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深陷和英美等国的亚洲战场,同样消耗不小。

而这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日军的战争开销日渐加大,为了缩减开支,日军商议后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通过长江转入云南,而另一种则是经由缅甸进入我国的中南半岛。

从后面的松山战役不难看出,日军最终的选择明显是后者。而若想潜入我国境内,他们便必须首先攻占滇缅公路。一时间,滇缅公路成了战争的关键节点,双方围绕这条公路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

为了先发制人,在新一轮进攻打响后,日军便迅速切断了我军所有的沿海路线,形势对中国远征军越发不利。同时,因为英法之间出现分歧,远征军也受到牵连,被迫退至怒江东岸和日军隔岸对峙。

滇缅公路被日军收入囊中,远征军失去了对外运输的必经路线。如果再不采取反击,只怕日军会越发变本加厉。于是,为了夺回战争的主导权,我国政府在云南及周边省份展开了大规模的征兵工作。

但受限于当时的国内形势,我国的兵源非常紧缺,若要在短时间内迅速调集充足兵力并非易事。迫于无奈,政府只好下调征兵的年龄条件,一些受到日寇祸害的战争遗孤,也在这个时候相继站了出来。

这些孩子多半出身于穷苦人家,家人亦遭到了日寇的残害,虽然年龄并不大,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参军。很快,一支由7000名娃娃兵组成的“部队”便诞生了。

这支部队里的孩子年龄一般为9岁到15岁,因为战乱的原因,他们大部分看上去都很瘦削不堪,有些年纪小的,甚至连枪都没法扛起来。可即使如此,这些孩子依然全都咬牙坚持下来了。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中华民族最后的尊严宛如一道重担,悉数压在了这些稚嫩的孩童肩上。曾经有随行的美国军事记者有幸见过这些娃娃兵,看着那些手持枪支面容枯黄的小脸,曾不解的问道:“为什么?这些明明是孩子,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为什么要上战场?”

“国家已危急至此,他们再不上战场,谁来拯救中华民族的未来?”负责娃娃兵的指挥官长叹一声,许久才语气沉痛的缓缓开口。

话再说回日军那边,为了加强防御,防止国军闯入,他们在怒江西岸秘密修建了大量暗堡。意图将松山改造成集“攻防守”三功能于一体的防御工事。

这项防御工事历时两年,内部涵盖地下交通网,还包括电灯、供水等一系列完善的基础设施。它的外壳同样坚固,即便被榴弹炮命中也不会对内部产生破坏。

然而,由于通讯受阻,我军对于日军在松山修筑的防御工事一无所知,手头上唯一的情报,也只是知晓敌人在松山修建了暗堡。但具体内部构造如何,兵力部署如何安排,还需要我军进一步亲自去打探虚实。

于是在1944年5月,国军集结20万兵力向驻守于松山的滇西日寇发动进攻,史称“滇西战役”。背靠怒江的松山无疑是此次双方的必争之地。松山的地理位置特殊,占领它便意味着胜算已经掌握了大半。

我军为此严阵以待,另一边的日军也同样做足了准备,负责在松山驻守的日军是精锐部队56师团113师的一个增强连,既有着强劲的兵力,还依托着坚固的防御工事。双方势均力敌,松山战役一触即发。

1944年6月4日,松山战役全面打响。我方国军开足火力,力求摧毁日军的暗堡。但奈何暗堡表面过于坚硬,国军始终未能有所进展,战士们的枪支弹药也几近消耗殆尽。

而就在这时,留守后方的7000名娃娃兵获知了国军前线的战况,为了助他们一臂之力,孩子们义无反顾的扛起了枪,奔赴前线同日军展开了殊死对抗。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伴随着嘹亮震天的怒吼,7000名娃娃兵如潮水般径直扑向日军。虽然他们身形不高,但自始至终任何人都不曾面露怯懦,他们用手中的枪射杀着敌人,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刻。

但蚂蚁抵不过大象,孩子们杀敌报国的士气固然高涨,却也难以完全招架日军凶猛的炮火。渐渐的,一批又一批的娃娃兵倒下了,幼小的尸体遍布松山,浸透了他们的鲜血……

好在不久后,国军的支援部队赶到了战场,他们协助前线的部队击退了松山的日军,日寇仓皇逃往芒市,我方流失的国土也悉数得以收复。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一改此前的下风之势,既扭转了国军在滇西战役中的被动局面,同时也拉开了我国反攻日本的序幕。

2013年9月3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正式落户于云南的松山山脚下,402座雕塑群中,也包括了专门用于纪念那些阵亡娃娃兵的雕塑方阵。

7000名娃娃兵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少年强则国强”,雕塑冰冷无温,但热血难凉。他们的灵魂将永葆澄澈,而他们的事迹亦将万古流芳!

勿忘历史,振兴中华,吾辈少年当自强!#勿忘历史 吾悲自强#

1944年8月,日军33军指派军附担任溃退的148联队的联队长。新联队长通过烧杀抢掠鼓舞了士气;然后,奔赴芒市支援。气势汹汹的日寇,在疾驰的路上遇我军阻击,冲在最前的日酋遭重火力打击……

为打通滇缅公路,1944年4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了滇西会战。经过血战搏杀,几番苦战争锋,终于光复了腾冲。防守该城的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损失惨重,不仅联队长藏重康美被炸死,老兵也折损过半,士气低落。

日军缅甸军为恢复第148联队的战斗力,任命军附南野丰重为联队长,并抽调生力军补充。为尽快提升联队的士气,南野组织士兵在驻地附近烧杀抢掠中国百姓,犯下累累暴行。

随后,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收复龙陵、芒市的战役,在我强大空军、炮兵的打击下,日军大部分阵地失守,仅依靠部分据点固守。

日军第56师团指派第148联队火速增援芒市,针对日军的部署,我军已安排精锐的阻击部队严阵以待。

志得意满、重掌兵权的南野丰重率部火速进发,很快进入我军伏击圈,走在前方的南野成为重机枪、迫击炮等的重点攻击目标,插翅难逃!成为联队长不到一个月,南野丰重也去见日照大神了。

@周眼观史

从南野丰重的死,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了,在兵力、火力和士气等方面全面处于下风。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一个主力联队的两任主官接连战死,无论再用什么“肮脏”的手段,都无法提升士气。

侵略战争不得人心,失败是侵略者的必然结局!

(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给妻子的诀别信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范本)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国军将领率军入缅作战,为了抢得先机,孤军奋进,先敌占领要地,却不幸被四倍于己之敌包围。将军视死如归,毫不退缩,与敌血战,最后成功突围,然而却在撤往国内途中与日军遭遇,不幸中弹牺牲。

将军牺牲后,举国哀悼,延安与重庆均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重庆方面,蒋介石亲拟挽联: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延安方面,中共军政主要领导人皆敬送了挽联。

毛主席亲拟的挽联: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朱老总、彭老总合拟的挽联:

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

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周总理拟的挽联则更简洁凝练:

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这位举国哀悼的将军正是戴安澜将军,他被誉为“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

真正让后人动容的,还是戴安澜将军牺牲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信:

荷馨爱妻如见:

余此次奉命入缅,不禁感慨万千。在国内时,见到日寇侵占我土地,蹂躏我父老兄弟,不共戴天!来到缅甸,又见三十五万华侨,倍受外人欺凌。我炎黄子孙竟至如此,是国威不扬之故!作为军人余倍感职责之重,倘不能消灭倭寇,扬我中华之威,何颜再见江东父老!

目前,余率部固守同古,援军不至,又被包围,唯决心与城池共存亡,以报党国栽培,祖国父老养育之恩。

余若殉职,乃无尚光荣,望爱妻勿过分悲痛,严教子女,忠诚爱国,以雪国耻为己任,以光大我中华为目的,余虽死亦含笑九泉矣。

匆此即颂

平安!

海鸥(戴安澜)手书

民国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我炎黄子孙竟至如此,是国威不扬之故!作为军人余倍感职责之重,倘不能消灭倭寇,扬我中华之威,何颜再见江东父老!”这样的铮铮誓言,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而“严教子女,忠诚爱国,以雪国耻为己任,以光大我中华为目的”这样的家训,堪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楷模和经典范本。#我要上头条##正能量##今日正能量##微头条日签#

1942年,7名女电译员在撤退时,不幸被日军包围。日军见7个女电译员个个年轻貌美,顿时起了歹心,就在日军解扣子时,突然,7名女电译员拉响了身后的手榴弹。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戴笠于当天赶到上海,指挥上海的特工力量配合军队对日作战。同时,他向蒋提出建议,上海有雄厚的帮会势力和大批的失业工人,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一支武装部队配合国军作战。

经蒋介石批准,戴笠找到黑帮老大杜月笙,和他一起搞了一个叫“苏浙行动委员会”的组织,由杜月笙出任主任委员,戴笠任书记长,下设书记长办公室,全班人马一律由特务处委派。

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的成员,除了工人和杜月笙的手下之外,还有很多青年学生基于民族义愤自愿报名,甚至有很多大学生,听说要组织军队打日本鬼子,都主动来要求参加“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

戴笠这个人非常爱惜人才,他觉得让“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里的大学生,直接到战场去跟日军作战,简直就是一种浪费。

因此,他把这些学生抽出来,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青浦特种技术训练班” ,这个“青浦特种技术训练班”,有400余人,接着他又成立了一个“松江特训班”,有500多人。戴笠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余乐醒任“青训班”副主任、谢力公任“松训班”副主任。

而余乐醒、谢力公,都是著名的军统训练专家,经他们手训练出来的特务可谓“桃李满军统”。而训练班主要训练的内容就是侦察、行动、爆破等等。原定训练时间是3个月,但是后来因上海战事发生了变化,这些学员最终只训练了一个月就草草收场了。

而这些学员,除了一少部分被戴笠选入特务处带回本部工作外,其余的直接派入“忠义救国军”,担任营职以上干部。

而这七名女电译员就是在戴笠的“青浦特种技术训练班”毕业的。

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援助中国的物资都是通过滇缅公路进入国内,为此,中英美三方为此签订了《中英美共同防御滇缅路协议》。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原定参战的指挥官是陈诚,但是他和戴笠不合,所以军统一开始并没有准备派人入缅作战。

就在陈诚即将出征的时候,他被查到和美国人秘密合谋想要推翻蒋介石,于是,蒋介石临时换将,改由杜聿明担任指挥官。

军统也立刻派出人员随同远征军一起入缅作战,其中就包括7名女电译员。

杜聿明为首的十万远征军进驻缅甸后,历经半年的血战,相继取得了同古、仁安羌等战役的胜利。

但是因为中美英三国的战略利益不相符合,最终导致中国远征军变成了孤军奋战,再加上日军的猛烈攻击,杜聿明的军队开始节节败退。

杜聿明手下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撤退到印缅边境时,电台突然遭到了日军的伏击。当时保护电台的40多名战士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一直打到弹尽粮绝,最终保护电台的40多名战士全部牺牲,仅剩下了7名女译电员。

但是后面是日军依旧穷追不舍,7名女译电员只能边打边撤,在退到一个山头时,7名女译电员深知已是末路,为了保护军事机密的安全,她们果断烧毁密码本,砸毁电台。

日军攻上阵地后,见7名女电译员个个年轻貌美,顿时起了歹心。

日军小队长假惺惺的说道:"花姑娘,你们滴别害怕,打仗是男人的事,我们大日本皇军是不会伤害女人的,只要你们交出身上的武器,我们就可以放你们离开。"

7个女电译员相处多时,早已情同姐妹,其中一位女电译员说道:“姐妹们,别听鬼子胡说八道,如果咱们投降,落到鬼子手里,那肯定生不如死。”

听到这,6个女电译员顿时明白了,既然无法逃脱,那不如杀身成仁,报效国家。

这时,12个日军,一脸淫笑,一边解身上的扣子,一边朝着女电译员走去。

当这12个鬼子准备扑向这7名女电译员时,突然发现她们背后都冒起了白烟,还有拉引线冒出来的火花。

日军小队长大声喊道:“快撤!是手榴弹!”当日军准备逃跑时,七名女电译员一人抱住一个鬼子,不让他们逃跑。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7枚手榴弹瞬间爆炸,7名女电译员壮烈牺牲,而那12个日军也一同被炸死。

1942年4月1日,军统在成立纪念日上,对殉国的七名女译电员进行了隆重的追悼,军统唯一的女少将姜毅英亲致祭词,并在重庆漕丝厂她的办公室窗外,种下了七枝连根的美人蕉,军统人员称为"七姐妹花"。

多年后,经过查证,这七位巾帼女英雄中居然有两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4年为了将松山的日本鬼子全部消灭,远征军71军军长钟彬下令 :放开年龄限制,娃娃兵也要。一名外国的战地记者不解地问:“将军,孩子们可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啊,怎么可以让他们上战争呢?”

钟军长悲痛地回答道:“如果连国家都没了,哪里还有什么未来和希望。仗打到这么惨烈的程度,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血战到底!”

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占领中国。中国军民奋勇抵抗,北有英勇无畏的29军大刀队,他们在日军装备优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自己近战、夜战的战术,发挥大刀威力,杀的鬼子伤亡惨重。

南有惨烈的淞沪抗战,中国军队以73个师70余万人对阵日军9个师团30万人个师70余万人对阵日军9个师团30万人 ,面对日军的海陆空强大火力,我中国抗日将士们凭借简陋的武器同鬼子们殊死搏杀,虽然伤亡惨重,但将士们依旧死战不退,有很多支部队全军覆没,英勇顽强的中国军队以伤亡30万人的惨重代价消灭了日军6万多人。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狂妄计划 。

后来日本侵略军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和东南亚战争,美英为了让中国战场尽可能多的拖住日军主力,减轻太平洋和东南亚战场的压力,所以对中国大力援助,因为当时很多武器和物资都要从东南亚经云南然后运输到内地。所以滇缅公路的重要性非常重要,不仅仅关乎到抗日战争的成败,还影响到二战的进程。

1940年,战斗力低下的英军在欧洲战场节节败退,实力不断衰退。无法保卫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安全,使得日军攻占了缅甸。

1942年4月29日,日军以10多多架飞机、30余辆坦克和几十门火炮的配合下,攻占缅北重镇腊戍,随后又攻占了曼德勒、密支那等地,国际援华物资的最后一条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给我国抗战物资的输送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部队同日军展开了残酷血战。

为了夺取被日军占领的战略要地松山。用优势兵力彻底消灭松山的日军,71军军长军军长钟彬下令招募了几千名娃娃兵,他们当中大部分人是父母被日军杀害的孤儿,他们年龄都在16岁以下,他们中最小的才9岁,正是现在的孩子在父母怀中撒娇在干净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的年纪。

原本他们是做为后勤兵,只负责煮饭打扫卫生传递命令,但后来松山战役中因为伤亡太大,兵源紧缺,所以他们也不得不奔赴惨烈的战场。

在临上战场前,有一位美国战地记者采访了一位娃娃兵。

美国记者问他:“你今年多大了?”

小战士回答到:“我今年14岁。”

美国记者接着问:“你的家人呢?你舍得离开他们吗?”

小战士悲愤地回答道:“他们都被可恶的日本鬼子给杀害了。”

美国记者最后问:“战争结束以后你想做什么?是结婚生子还是做其他什么事情?”

小战士笑了笑回答说:“那个时候可能我早已战死沙场了。”

在接下来的松山战役中,这名小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和他一起为国牺牲的还有几千名娃娃兵。他们年纪虽小但志气很大。

松山战役从6月4日开始一直打到9月7日结束,中国远征军一共发起了10次大规模进攻,小型战斗更是达到了数百次之多。战斗之惨烈,牺牲之悲壮,令人痛哭流泪!

“弟兄们,冲啊!谁敢后退杀无赦。”就这样整营整团地舍命冲锋,冒着日军疯狂地子弹和炮火不断地冲锋,前面的弟兄们倒下了,后面的再接着往上冲,最后攻上了日军的阵地消灭了日军,才发现存活下来的弟兄才几个人,发起进攻前可是几百人,几千人啊。

历时三个多月的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以巨大伤亡代价夺取了松山防线,据统计,此次战役中国军队伤亡7700多人,日军伤亡1250人。在巨大的伤亡名单中,有七分之一是这些娃娃兵。多人,日军伤亡1250人。在巨大的伤亡名单中,有七分之一是这些娃娃兵。

让我们向这些英勇的娃娃兵们致敬。

#历史# #抗日战争# #头号周刊#

“一上前线,那场面才叫惊心动魄。死人多得没法掩埋,到处都是尸体,主要是我们的弟兄,也有日本人。只好听凭日晒雨淋,炮弹轰炸,最后乌黑的尸水把山上的草都咬死了,几年后我路过那里,山上寸草不生。”

这是一位远征军老兵的回忆,名叫张羽富,贵州省德江县人,1943年被抓壮丁,一路打到云南,参加了远征军,隶属于何绍周的第八军。他读过私塾,认识几个字,被分到了待遇较好的工兵营,是当时刚组建的部队,由美国人训练,除了常规的布雷排雷、架设浮桥外,还秘密进行火焰喷射器训练。

张羽富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使用火焰喷射器的情形,那天下着小雨,刮着大风,他和一位外号叫麻皮的副班长一组。麻皮是河南人,老兵油子,负责喷射;张羽富是助手,负责背着燃烧瓶。两个人好不容易摸到距离敌人地堡大约三十米的地方,按照平常的训练,这个距离没有任何问题,小雨对火焰喷射器基本没有影响,可问题是他们忽略了风向。当麻皮刚扣动扳机时,悲剧发生了,受风向影响,麻皮眼睛当场失明,张羽富在麻皮身后,幸免于难。

不过火焰还是烧向敌人的地堡,上千度的高温让日军地堡一片火海。日军的强悍令人震惊,上层的日军烧完了,下层的日军继续从地堡向外射击,直到被彻底消灭。自从用了火焰喷射器,清除日军地堡的任务比以往顺利许多,即便如此,远征军依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张羽富老人参加的是远征军打得最艰苦的一场战役,即松山战役。远征军最初目标是腾冲,按照部署,远征军一部佯攻龙陵、松山,主力则集中进攻腾冲。从兵力部署上看,投入作战的远征军总兵力达20万,日军在这三个地区的守军只有3万人,远征军占据优势。然而,作战计划被出卖,日军随即做了调整,把主力集结在腾冲与远征军对抗。

得知作战计划被泄露,远征军代司令卫立煌暴怒,他深知内部叛徒太多,于是亲自飞抵重庆,当面上报新作战计划,即佯攻腾冲,主力悄悄转移至龙陵和松山并消灭日军,随后再兵合一处,拿下腾冲。作战计划被批准后,卫立煌调兵遣将,悄悄将大部队调至龙陵、松山,等日军明白远征军的意图时,远征军已经开始进攻了。

松山是龙陵境内的最高峰,从地图上看,龙陵、松山与腾冲三者互为犄角,互相支撑,尤其是松山,扼守滇缅公路交通要道,山上的炮火可覆盖方圆一百公里的范围,任何试图通过滇缅公路运往境内的物资、兵源都会遭到日军的炮火攻击。

对日军来说,死守松山,可争取时间,待日军消灭腾冲的远征军后,再掉过头来支援龙陵和松山,从而击败远征军;对远征军来说,尽快攻克松山,可以运送更多的兵源和物资支援龙陵,彻底消灭龙陵、松山之敌,再掉过头来一起收复腾冲。因此,松山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松山之战不得不打,而且必须要打赢。

守卫松山的日军指挥官为金光惠次郎,整个松山的日军只有1260人,金光惠次郎曾请求日军派遣援军,但日军人数有限,金光惠次郎只有做好死守松山直至全体阵亡的准备。金光惠次郎在松山修筑了异常坚固的永久性工事,为了保密,他们从缅甸和泰国等地征集民工,建了一年多才完工。

松山有多坚固呢?在松山主峰子高地,日军修了一个巨大的地堡,里面竟然可以出入坦克。验收时,日军曾用一枚重达500磅的炸弹击中工事,工事竟然没有受到损害,足见其坚固程度,也注定攻打松山是一场血战。

一开始进攻松山的是71军,结果才打了半个月,远征军即伤亡超3000多人。后远征军才发现,松山不仅工事坚固,而且火力非常强大,重炮群、反坦克速射炮、高射机枪、坦克等,仅上百挺机枪就让远征军伤亡巨大。眼看71军损兵折将,卫立煌便用何绍周的第8军替换第71军。

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指挥能力一般,遇有战事,他一般将指挥权交给副军长李弥,这次也不例外。日军的意图很明显,试图凭借坚固的工事,消灭远征军的有生力量,争取更多的时间。李弥很快调整了战术,不再以冲锋占据阵地为目的,而是一个地堡一个地堡地掏,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彻底消灭日军。

日军地堡纵横交错,形成交叉火力,以往传统炸地堡的方式很难奏效,往往人还没有靠近地堡,便被另一个地堡的火力击中。后来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使用了火焰喷射器,才改变了局面。即便如此,在进攻的过程中,第8军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一点一点地扫清外围,推进到松山中心地带子高峰。

子高峰易守难攻,山坡很陡,打枪都得仰着头,整整打了半个多月,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拿不下,远征军的尸体在阵地前面都堆满了,但却是个个头朝敌人,没有一个是孬种。在美国顾问的建议下,第8军昼夜不停,轮流施工,在子高地地堡下埋了几千公斤炸药,靠着炸药的威力,最后得以占领子高地。

剩余日军在其他地堡继续负隅顽抗,重庆下了死命令,务必在九月十八日前拿下松山,李弥急了,亲自带着特务营,端起冲锋枪往上冲,后受伤被搀扶下来,第二天终于攻克松山阵地,张羽富亲眼看见李弥满脸是泪。松山一战,日军除一人突围送信外全部被歼,远征军阵亡8000人,伤者过万。

本文抗日血战缅甸(抗日血战缅甸第七关怎么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