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风俗有哪些(景颇族风俗习惯)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景颇族风俗有哪些,景颇族风俗习惯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瑶族虽早已实行一夫一妻制,但部分地区仍残存类似的习俗,瑶家人把它叫“点火把”。即每当黄昏后,瑶家男子便点起火把去相好的女子家,该妇女的丈夫见妻子的相好来了,他也点起火把去自己的相好家,让自己的妻子和相好一起在自已家过夜,自己则找相好的女子家过夜,同样的,该妇女的丈夫又点火把去找他的相好欢度良宵,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初,这也就是婚外群婚的遗风。
在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的我国景颇族,也仍遗留下族内婚向族外婚过渡的痕迹。如景颇族男女求成婚,必须绝对服从这些原则和限制。同姓不婚,虽为异姓但以为源出于同一氏族者不婚,姨表不婚,只限于建有丈人种和菇爷种婚姻关系的异姓间通婚。
所谓同姓,同祖不婚,即是排除同胞兄弟姐妹、从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以及远房的兄弟姐妹之间的通婚。这表明自然选择原则在继续发生作用,人们意识到近亲配对繁衍后代的害处,反映出民族外婚的规约由母系转到父系后仍被沿用。
大概是由于父系家庭以及后来产生的地缘关系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古代同一氏族、胞族内不通婚禁例,在景颇族中还有约束力。所谓丈人种和姑爷种,是依父系亲属观念来表达的一种姻亲关系,其涵义本是:姑母的儿子有权而必须娶舅父的女儿为妻,或者说,侄女一旦随地就注定要当姑家的儿想,而舅父的儿子却绝不容许娶姑家的女儿为妻,意谓血不倒流。显然,这是一种单向舅表婚。
把这种固定的关系加以放大,就姑爷种姓氏的任一男子必须娶丈人姓氏的任何女子,而丈人和姓氏的男子却不准倒婺姑爷种姓氏的女子。兄弟们的子女与姐妹们的子女这两部分人,都不再互为兄弟姐妹,他们不再有共同的双亲。
因此,按照氏族外婚的惯例,这两部分不同族的人容许缩结婚姻关系。景颇族人普遍格守单向男表婚。如果舅家有女儿,外在求偶时违背了惯例而向别姓氏的丈人录婚,必须事先向舅家送礼,表示向勇家要命令,也表示向表姐妹道歉,为之“洗脸”。即便舅家无女儿或年龄太小,外甥不得已另找丈人种,也必须先征求得舅父的同意。
不如此,就被视作破坏亲戚关系。丈人种与姑爷种的姻亲关系因故中断,想恢复关系,姑爷种一方可向丈人种一方送礼认亲。牛一头,若干酒、鸡蛋、粑粑、纺织品等作为认亲礼物,对方则以酒食相待,并回送一支火药枪和一对手镯,这样就算恢复了双方的姻亲关系。
#云南人如何看待缅甸老挝等国家的人#
其实,历史上缅甸老挝等国家和我国渊源甚深——语言可以相通,习俗相似。
比如:
一、中国与缅甸——胞波情谊
中缅关系“四个好”——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四好在世界上是独一份。缅甸七邦的民族,其实是从我国云南迁移过来的傣族、景颇族等族的后裔,只是名称不同;缅族是古羌族南下经过长时间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的。因此,缅甸人民是和我们血缘最近的胞波兄弟。
二、中国与老挝
有人说,老挝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存在感,确实是,不过现在中老铁路即将通车,和我国的关系又可以更近一步。老挝人主要是我国古代时壮、苗族的后裔(为了躲避战乱而南下),据说语言也还可以相通,老挝有汉人,老挝人也有些人学习汉语,所以去到那里,交流并不是很困难。说到血缘关系,可能并不比缅甸疏远。
他们是应该这样想的,事实上在边境地区,两国间的通婚并不少见,千山万水也阻挡不了我们的情谊——大家都是同胞兄弟,不应分彼此。
在我国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一首著名的傣族民族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许多年来每每哼唱这首旋律好听的的歌曲,我的心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景象,比如说郁郁葱葱的丛林,匆匆的江水,美丽的孔雀,好高大的大象,造型独特的傣族竹楼,带有南亚风格的南传佛寺,河里划船的俊男靓妹,还有漂亮妩媚的傣族舞女……这些就是让我心神荡漾的傣族人民的家乡。我国共有傣族人口大约一百三四十万,傣族人生活的地方被称为孔雀之乡,孔雀在这里属于吉祥鸟,是傣族人吉祥幸福安康的象征。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区水网发达,山灵水秀,物产丰饶。有着发达的林业和经济作物比如咖啡、茶叶、橡胶、香蕉等等。有种类繁多的,北方人不常见的珍禽异兽,比如大象、蟒蛇、山鸡、孔雀等等。被人们形容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傣族人民的竹楼、木楼造型独特,环境优美,充满了彩云之南特有的地域风情。傣族人民崇拜水,许多节日习俗和水有关,最为著名的就是泼水节。每年阳历四月,傣族历法六月,都要举行泼水活动。那个时候不管男女老幼、穷富贵贱、丑的美的、外乡人或本地人都会出来泼水祝福。还会举行赛龙舟、放高升(就是最原始的大炮竹)等活动。据说泼水是消灾祛病、为佛洗尘是对人的真诚祝福。1961年4月份,大家敬爱的周总理还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总理带着傣族帽子那个著名的纪录片就是当时拍摄的。傣族人民爱好音乐,能歌善舞,每每到了重大的节日或者远方的客人的到来,人们就会敲打锣鼓,跳起欢快的傣族风情舞蹈表达美好的心情。比较著名的的有大象舞和孔雀舞。傣族舞蹈家刀美兰的孔雀舞就受到了人民的喜爱和周总理的赞扬。大家有机会一定到彩云之南的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
“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是怎么一回事呢?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与商纣王的一场决战,周武王从作战方针、战术技术、作战纪律、战前动员等方面做了严谨充分的准备,那么诸多典籍中的“武王伐纣,前歌后舞”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这件事与“川军”有关。
“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军队除了周人之外,还有很多诸侯军队,包括“巴”“蜀”两国的军队,也就是数周武王军队中有大量的“川军”。这在晋朝常琚的《华阳国志》中有明确记载:“周武王伐封,实得巴蜀之师”,“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也就是说巴蜀勇士以歌舞的方式冲锋陷阵,本质上是一种战斗方式,是战斗精神、技战术水平的非战场化呈现。
历史学家汪宁生在《释“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中指出,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和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至今还有战前“歌舞以凌”的习俗,即在战前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盾上画有色彩鲜明、形象恐怖的图案,然后一边舞刀一边吼叫,制造一种令人恐怖的氛围,进而冲上去杀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步兵第四一六团的“彝族五雄鹰”的美名广为传扬!
其实现代战争仍然需要“歌舞以凌”,当前解放军保留一定数量的文工团编制,并将干部由文职改授予专业技术军官军衔,也是强化战斗队精神,提升战斗力水平的举措。
本文景颇族风俗有哪些,景颇族风俗习惯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