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金牌 沙金牌密码锁
8月科学教育网小李来为大家讲解下。沙金牌,沙金牌密码锁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99年,内蒙古一男子做买卖亏了钱,被债主追债。危机时刻,他躲进了自家的地窖,发现了1块金牌。这时,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如果哪天遇到困难,这块金牌可以应急。”
躲进地窖的男人,名叫李献功,是内蒙古兴安盟的一个农民。李献功的脑子很活络,总想做点买卖,逃离靠天吃饭的窘迫生活。
没成想一个不留意,李献功就赔了个倾家荡产,他把家里值钱的拖拉机、牛马都折现处理了,还欠着两万多的外债还不起。
这一天,债主又上门催债,李献功趁着母亲搪塞债主的功夫,一个飞身就躲进了自家的地窖里。听着母亲一个劲地跟债主赔不是,李献功心里甭提多郁闷了!
地窖里潮湿阴暗,李献功呆了一会就憋闷得很,他瞅着父亲留下来的那堆破烂,心里突然蹦出了一个想法。三年前,父亲临终时,曾经告诉过自己,如果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可以把传家宝拿出来应应急。
其实,这传家宝也不是旁的物件,那是老父亲三十多年前、在洮儿河挖沙子时挖出来的一块金牌。农村人家实在没什么宝贝,父亲就权当做传家宝留给了儿子。
李献功在旧包袱里一阵翻腾,还真的找到了这块金牌,那是一块接近长方形的金色牌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些蒙古字,李献功也分不清这到底是啥东西。
他心里盘算着,这牌子恐怕真的来路不小,说它是金子吧,它又比金戒指坚硬。说它是破铜烂铁吧,怎么放在地窖三年了也不生锈呢?
天刚擦黑,李献功就拿着金牌去了村头的老张家,老张叔是父亲生前的好友,两个人一起在洮儿河淘过沙。
老张一把拿过金牌,左看右看,“对对对,就是这块牌子,你爹可宝贝它了。保不齐跟成吉思汗有点关系,兴许值大钱!”
债台高筑的李献功一听这话,心里不禁一阵欣喜,这金牌看起来年代久远,若真是啥元代留存下来的东西,那可真是发大财了!
第二天,李献功就辗转找到了收藏家刘振春,刘振春在当地很有名气,家里收藏着不少捡漏得来的宝贝。可刘振春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寻不着门道,一个电话叫来了好兄弟张国林。
张国林是个实干家,且不论这金牌是个啥物件,就三下五除二地测量开了。经过张国林的测量,这块金牌长约25.7厘米、宽约8厘米,厚度只有10毫米。重量350克,其中58%是金、42%是银。
用张国林的话说,“这牌子的制造者,技艺高超。这样的金银配比,既能保证硬度,又能不失美感,绝了!”
既然已经测量完毕,就得谈谈价格了,双方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决定以12000元成交,李献功自然是愿意的,毕竟只有一半的含金量,这个价位已经算是良心价了!
可就在交易的节骨眼上,刘振春突然拦住了张国林。原来,刘振春在金牌的圆形顶处发现了一排汉字,“张字九十六号”!就是这几个字,坏了大事!
金牌上的古文字密密麻麻,没人认识,怎么偏偏出现了几个简体汉字呢?“九十六号”一看就是编码号,刘振春的眼角微微动了一下,张春林立即就会了意!这金牌怕不是从博物馆溜出来的赃物吧?
张刘二人瞬间没了底气,买卖文物是重罪。两人一商量,决定先设计稳住李献功,打探一番再做定夺。
李献功拿着2000块钱的定金,若有所思地走出了刘振春家,两路人马“各怀鬼胎”。
这边,张刘二人托关系到各地博物馆打听,看看是不是有丢失金牌的场馆。那边,李献功又挨家去金店盘价,两相对比看谁的出价高。
果不其然,一家金店愿意以16000块的价格买下金牌。这可比张刘给的价格高出4000块,李献功自然是愿意的。
谁知,这在李献功要交易的关键时刻,刘振春突然出现,一把就拦住了他!
原来,刘振春经过一番周折交易到了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包祥,包祥说了:“这是忽必烈时期的珍贵文物,异常珍贵!”
包祥一直致力于元代文物的研究,尤其对“八思巴文”造诣颇深。
八思巴是忽必烈朝的国师,他亲手创造了“八思巴文”,它是在蒙、汉、维吾尔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字母文字,也被称为“蒙古新字”。
在元代,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有资格学习“八思巴文”,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军事保密性。
这种文字通常出现在元代的国书上,刻有“八思巴文”的文物,清一色都是一级文物,地位超然!
李献功这块金牌上的文字,正是“八思巴文” !包祥直接读出了金牌上的文字: 皇帝命令不得违抗,若有不从即刻处斩!
李献功一听,瞬间呆若木鸡!敢情这块金牌是元代皇帝的圣旨金牌,相当于尚方宝剑!
原本想把老爹的遗物,拿来换点钱花,没成想一波操作猛如虎,全然不知是文物!
包祥决定,以5万块的价格买下这块金牌,可李献功推说自己连日奔波路费花了不少,包祥只好又给他加了3000块,以美元结算!
拿着6300块美元的李献功悻悻地回了家,他一步一回头地看着那块传家宝,心里不知是赔是赚!
包祥也经手过一块圣旨金牌,只不过那一块是银质的,比起李献功这块真是小巫见大巫!
大家猜猜包祥最终是怎么处理这块金牌的?
#考古#
1999年,乌兰浩特一农民拿着一块重470克的金牌问:“老板,能提炼成金子吗,要快。””提炼只能按市场价收,不值当。”老板看了一眼说,农民却说没关系。
“只要能换钱就行,亏就亏点。”听了老板的话,这个农民喜出望外,催着老板让他把金牌熔炼成金子,他实在是太需要钱了,不能再等了。
农民叫李献功,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三年前,为了改变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命运,他将所有的家当都用于投资,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因为投资失败,他不但一分钱没赚到,还倒欠2万元的外债。
90年代的2万元,可是一笔巨款,在有些地方都能盖一栋楼了,看着每天堵在家里讨债的人,李献功愁的头发都白了。
这天,为了躲讨债的人,李献功钻进了地窖,听着地窖上面嘈杂的讨债声,李献功对着一墙的大白菜唉声叹气,情绪非常低落。
就在他对着一颗大白菜发呆时,他突然发现,在地窖的一个角落里,竟然一闪一闪地发着金光,他伸出手拨开眼前的大白菜,一片刻着奇怪符号的黄牌子出现在他的眼前。
他把牌子放在手里掂了掂,分量还不轻,像是某种金属。
“这是什么东西,是铜吗?不应该啊,地窖里这么湿,要是铜牌的话,早该生锈了,可这玩意儿一点生锈的样子都没有。”看着手里的黄牌子,李献功感到很奇怪。
“难道,爸爸说的是真的!”李献功突然想起了3年前,父亲临终时对他说的话。
3年前,李献忠父亲过世时,曾告诉他说家里有一个金属牌,是他年轻时洮儿河取沙时挖出来的,有人说那是成吉思汗的随身物品。父亲告说,若以后遇上事了,说不定可以拿金牌去应急。
不过当时李献功并没把父亲说的话当回事,加上后来也一直没见到父亲所说的那个金属牌,他一直以为父亲在说胡话,想不到现在竟然在这里发现了这个牌子。
如果父亲说的是真的,那么自己的燃眉之急就可以解决了。李献功突然有种说不出来的放松之感,心里非常激动。一听到外面没声了,就拿着牌子去找人鉴定了。
在朋友的引荐下,李献功见到了收藏家刘振春。
一见到这个金属牌,刘振春就被牌子两面的符号吸引了,但是他看了半天,也没看出这些符号是什么,只是隐隐他觉得这些符号和藏文、梵文很像,应该是一种文字。
于是他又带着李献功前去拜访收藏专家张国林,但张国林也看不出上面的符号是什么,但是他本能的觉得这个牌子即便不是成吉思汗的物品,也应该来头不小。
经过测量,这个牌子长25.7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圆穿外径5厘米、内径2厘米,总重470克。而经过光谱分析仪分析,他们发现这个牌子的含金量高达58.44%,完全可以称为金牌。张国林和刘振春两人决定以12000元的价格收下这块金牌。
李献功一听非常高兴,这简直是个意外之喜,忙不迭地的点头答应了。可是,就在当刘振春准备付钱时,却突然发现,在金牌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竟然有一行字——张字九十六号。
有字不奇怪,但这几个字,除了“张”字是繁体,其余的都是简体字,如果真的是古物,怎么会有简体字,难道这东西是从博物馆里流出来的,除了博物馆的编号,这两个人想不到其他可能?
如果这东西是博物馆的,那问题就严重了。两人于是以现金不足为由,只给了李献功2000元的定金,并表示2周后结清。
他们立刻把金牌的拓片寄给了各地的博物馆和文物机构,询问有没有类似的文物丢失,结果让二人送了一口气,没有相似文物被盗。
两人找到李献功想要付清余款,但李献功不干了!
原来,李献功回去后发现如果将牌子熔炼了卖的话,按照当时的金价,至少能卖17000元。李献功提出要加钱,二人不同意,交易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李献功就直接拿着金牌进了五金店,想要将它熔炼了换钱,一想到马上就能还掉大部分的外债,李献功心里美滋滋的。
就在李献功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老板却告诉他说:金牌金含量不到一半,别说17000了,连刘、张二人的12000都没有。
李献功之前已经测过了金牌的纯度,知道这个老板不老实,就拒绝了交易。
就在李献功懊恼没有将牌子卖给刘振春和张国林时,这两个人又找到了李献功,告诉他金牌上的符号是一种叫做“八思巴文”的蒙古文字,根据以往的发现,一般有八思巴文的文物,多数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是不可以被私人买卖的。
@条哥的历史手札
听到这个消息李献功顿时觉得五雷轰顶,本来想卖了还债的,现在全都泡汤了。在二人的劝说下,李献功带着这个牌子去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副教授包祥告诉李献功,这块金牌其实是一块元代圣旨金牌,上面的八思巴文,意思是“皇帝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谁若不从,问罪处死 。”
在元代,这种金牌一般与圣旨一起颁发,是皇帝的象征,见牌如见皇帝。所以对于研究元代政治、军事、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为了不让文物流失,包祥教授以5万元的价格将金牌买下,然后无偿捐赠给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
目前,这块金属牌珍藏在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
#博物馆奇遇记#
1999年,一内蒙古小伙拿着一块金光灿灿,上面刻有奇怪文字的金属牌,来找收藏家刘振春鉴定。刘振春看到牌子惊愕不已,他从事文物收藏这么多年,竟从未见过此物以及上面的文字。他去请教另一位收藏家张国林,对方看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小伙子名叫李献功,内蒙古索伦镇人。他告诉刘振春,此物是其父母在索伦洮儿河取沙时挖到的,朋友说这是成吉思汗的随身之物,上面的文字是成吉思汗的名字。
李献功的话惊得刘振春目瞪口呆,虽然无法断定这段话的真实性,但刘振春十分肯定这块牌子的主人绝非一般人。因为经过光谱分析,这块牌子含金量58%,含银量42%。这样的金银配比十分巧妙,不但保留了牌子黄金质感和光泽,还提高了其强度,使得它不会轻易变形。
刘振春知道此物一定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因此决定和张国林出资12000元将其买下。李献功自然十分乐意,因为当时他做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外债,正急着用钱。
然而就在三人准备交易时,刘振春无意中发现金牌上刻着六个很小的汉字——“张字九十六号”,其中“号”字竟然还是简体字!
刘振春当即惊出一身冷汗——这行字是考古人员给出土文物编的号码吗?难道此物是博物馆流出的赃物?果真如此,私自交易此物将是违法的。
为确保收购合法,刘振春决定交易之前先弄清此物的来历。他借口金钱不足,先付给李献功2000元定金,约定两个礼拜之后再付清余款。
两周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经多方查证,刘振春已经得知这块牌子并非出自博物馆,于是便放心大胆地来找李献功交易。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李献功此时突然不愿出售金牌了。原来这段时间,李献功迷上吉林一档鉴宝节目,他怀疑这块牌子拥有某种不为人知的历史价值,价格远不止12000元。
交易不欢而散后,李献功怀揣着发财梦,马不停蹄赶赴吉林,找节目里的专家鉴定金牌。然而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这些平日里能说会道的专家看罢金牌,竟都一脸茫然。
究竟是这些专家不识货?还是这块金牌确实只是一块普通的金银合金?李献功此时已没有精力再去纠缠了,因为连日的奔波早让他本就窘迫的生活雪上加霜。于是为了还债,他拿着金牌走进了一家首饰加工店。
这个店铺是朋友介绍的,店主答应李献功以黄金的市面价格收购金牌。李献功算了一下:牌子重350多克,含金约203克,以当时每克80元的黄金市价来算,至少能卖16000元。这个价格可比刘振春给的高出不少,李献功自然非常乐意。
然而商人的钱不是好拿的。就当李献功拿着金牌兴高采烈前来交易时,店老板先是提出需要1000元加工费,接着又以各种理由压低价格。李献功气愤不已,当即拿着金牌摔门而去。
金牌卖不出价格,债主三天两头上门催债,李献功进退维谷,顿觉人生一片黑暗。就在这时,刘振春来了,他查清了这块金牌的来历!
原来交易告吹之后,刘振春并没有放弃对金牌的探索。经过四处奔走查询,他得知这块牌子竟然是元代的“圣旨金牌”!
元代符牌丰富多彩,形状有圆形和长方形;质地有金牌、银牌、铜牌;牌上的文字有汉文、契丹文、八思巴文。
李献功的这块牌子正是长方形金牌,上面的文字则是八思巴文。大意是:在至高无上的长生天的名义下,皇帝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谁若不从,问罪处死!
这块金牌是皇帝特别授权的标志,作用等同于圣旨。虽然无法断定这位皇帝究竟是谁,但可以肯定,金牌的主人绝不可能是成吉思汗。因为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的“国师”八思巴创造的蒙古文字。
元代的圣旨金牌本来数量很多,但留存于世的却很少,被发现的更是只有6块:第一块1846年发现于俄国叶尼塞州米奴辛斯克,现收藏于俄罗斯国家远东博物馆;第二块1853年发现于俄国贝加尔湖附近的纽克;第三块20世纪中叶出土于我国热河,现存于日本;第四块1998年发现于我国内蒙清水河县,现收藏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五块是1998年廊坊文物站大城县收购站从盐山一农民手中购得的,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李献功所持金牌则是第六块。
必须要说明的是,只有李献功的金牌质地一半金一半银,其余五块牌子虽名为金牌,质地却均为银。也就是说,6块“圣旨金牌”,李献功的品级最高、最珍贵。
这么贵重的文物,李献功自然必须上交。这块金牌最后被内蒙古大学博物馆收藏,出乎李献功意料的是,他最终竟得到了5万多元的补偿。
关于金牌上为何刻有“张字九十六号”,有人认为圣旨金牌数量比较多,这是官府做的编号,以防止混淆;有人认为这是制作金牌的工匠按照官府要求留下的标记,以追究责任;还有人认为这是元朝覆灭后,金牌流进当铺,当铺刻画的标记。
至于“号”字简化问题,其实古代有“号”也有“號”,两字都见于《说文解字》。起初这两个字并不是同一个意思,但历经唐宋“号”字的意义用法不断扩大,已经可以替代“號”字了。所以,元代圣旨金牌上刻有“号”字并不奇怪。
本文沙金牌,沙金牌密码锁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