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海军节70周年青岛时间,海军节70周年青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1位网友观点:  197...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海军节70周年青岛时间,海军节70周年青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1位网友观点:

  1972年,我国首艘核潜艇升降舵突然失灵,5000多吨的潜艇狠狠撞向70多米深的海底,眼看所有人都要变成“拆骨肉”……

  1969年6月,刘洁清、龚徐洲、程文文兆、叶正华、蔡祥都等36名海军部队的业务尖兵突然被集结到青岛,对外称之为“09小分队”,由五号码头常规潜艇部队代管。

  当时这群人只知道自己被上级选中参与神秘的“09工程”,工程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直到几天后,海军装备部部长侯向之正式宣布:“09工程”就是搞核潜艇。

  这36人都是颇具优越感的潜艇兵出身,上级领导为了磨掉他们身上的“骄娇二气”,特意让这群尖兵参与了核潜艇基地的土建工作,每天和工兵一起汗流浃背地打炮眼、扛大石。

  磨平了桀骜不驯的棱角后,36人按照各自的专业被派往全国相关研究部门和工厂实习,其中29人以“发电人员”的名义被分配到对外号称“西南水电研究所”的909基地。

  909基地是中国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基地,占地十多平方公里,一座不冒烟的120米高烟囱直插云霄,四面环山,林木高耸密集,外面的视线被挡得严严实实。

  基地里专家云集,彭士禄是核潜艇动力反应堆的总设计师,李一传是总校对师。每天,以他们为代表的专家就会给29人讲授核物理、热工水力、高数、电子学、辐射防护等几十门学科,课后再实操、模拟演练。

  核潜艇技术复杂,而29人中只有两个高中毕业,其他的都是初中文化,对他们来说这些刻蜡板油印的教辅资料如同天书,早上一起床,枕头上全是因为焦虑脱落的发丝。

  而教员们更是辛苦,他们除了上课外,更重要的是嚼着窝窝头研制核潜艇。李一传老师更是积劳成疾,摘除了一个肾,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说:“这是我的最后一站,可能走不出去了。”

  1972年,核潜艇到大连小平岛试航,李一传拖着病躯在颠簸的海面上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返航后就倒在床上,并奄奄一息地说:“我可能要留在小平岛了。”当夜,他就因心梗急性发作骤然长逝。

  “台上教员讲得一身汗,台下官兵听得汗一身。”教员们绞尽脑汁,试图将深奥的专业术语讲得通俗易懂,比如把原子核的核裂变比作电影散场后四散的人流。

  克服万难终于把理论学习合格后,开始学习安装、调试、运行等各个环节。为了尽快掌握实操,刘洁清曾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盯着测量反应堆的放射性变化和压力变化。

  而这种实操需要的不仅仅是异于常人的毅力,还需冒着随时丧命的危险。毕竟反应堆一旦发生管道破裂,瞬间发出的力量可以轻而易举地穿透五厘米厚的钢板。

  苦学了一年后,他们全都瘦了一二十斤。而收获就是他们全部合格,无一掉队。1970年10月,全体人员从全国各实习点赶到葫芦岛造船厂集结,准备接艇进行生死试航。

  1971年8月17日,周总理亲自批准核潜艇启动试航。23日下午5时,核潜艇在拖轮的牵动下,徐徐离开码头,驶进渤海湾,扫雷舰、猎潜舰、打捞救生船、拖船等组成的编队为其护航。

  当时,核潜艇对中国来说是一片空白,这艘核潜艇下水面临200多项全新试验,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惊喜究竟谁先来临。而一旦发生意外,超过99%的可能性是无人生还。

  试航前,政委崔桂江就视死如归地说:“大伙儿都不要害怕,我们有祖国强大的后盾,303医院把床位都给我们准备好了!”一位军士长接茬说:“火葬场也准备好了。”

  纵然做足了各项准备,意外还是不请自来。核潜艇在水下高速航行时升降舵突然失灵,顷刻间,就朝着70米深的海底狠狠撞去,一旦触底,艇内正在运行的设备就会脱离船体,管道爆裂,上千度的高压蒸汽涌出……

  难道要一语成谶?

  危急关头,艇长杨玺、水手张琳迅速反应过来,几人果断手工操作,将近5000吨的潜艇成功拉回。如果他们再犹豫一秒钟,凝聚无数人心血的核潜艇就会爆裂,艇内所有人也会瞬间成肉泥。

  而在试航时,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不胜枚举。每一个参与试航的官兵都是写好遗书再进艇的,他们都是英勇无畏的英雄,但当时出于保密原则从未见诸报端。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中央军委命名为“长征1号”,并正式进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深海利器的背后,是无数人深“潜”的一生。他们为了所有中国人,却唯独忘记自己。他们默默奉献,只为祖国可以一鸣惊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

  我是@好史不死 ,专注分享教科书上看不到的历史掌故,喜欢就关注我吧~[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第2位网友观点:

  庆祝建党100周年!青岛海军博物馆今天开馆啦,在这个伟大的几年日子很多人都相约而同的来到了博物馆,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在党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富强,海军从无到有,直到现在下饺子一般的场景,作为国人实在是无比的骄傲!

第3位网友观点:

  免费!青岛海军博物馆参观已明确:不收费!

  6月26日,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在青岛举行开馆仪式。

  博物馆展示了人民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路劈波斩浪,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

  博物馆馆藏丰富,不仅有室内、室外展区,还有海上6个泊位,停靠着中国第一纪念舰长江舰的复制舰、第一艘国产驱逐舰、第一艘国产核潜艇等。

  展馆将于7月1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对于广大军迷关心的门票价格,海军官方在答复网友咨询时,明确不收费!

  免费参观!免费参观!免费参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青岛头条#

第4位网友观点:

  百年大庆日益临近,为了庆祝这个大日子,在6月26日的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在青岛举行开馆仪式活动。

  海军博物馆主要分为室内、海上和陆上三大展区,共展出四千余件文物、一千二百余幅图片,近百组内涵厚重的雕塑、浮雕、场景、油画,还有多个视频。

  有兴趣的军迷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有孩子的最好带上孩子一块去,毕竟可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海权意识教育!

第5位网友观点:

  青岛海军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坐落于莱阳路八号,东邻鲁迅公园、西接小青岛公园,与栈桥隔水相望,1988年11月筹建,1989年10月1日正式向社会开放。

第6位网友观点:

  #青岛头条# 海军博物馆今天盛大开馆![赞][赞][小鼓掌][小鼓掌][玫瑰][玫瑰]特别特别惊喜的是,居然“对外开放,免费参观!”你惊不惊喜?是否很想很想立马就去打卡了?![呲牙][呲牙][小鼓掌][小鼓掌]

第7位网友观点:

  1957年,毛主席到达青岛后,萧劲光立即从北京赶到青岛去看望。毛主席在海滨八大关附近由德国人修建的提督大楼会见了萧劲光。

  首先,萧劲光向毛主席简要汇报了海军部队驻扎青岛的情况。最后他说:“主席,为纪念建军30周年,海军准备在青岛组织阅兵。请审阅。”毛主席欣然同意:“很好,我要去看海军。”

  作为军事家和战略家,毛主席特别重视海军建设,支持萧劲光的工作。当时,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说,萧劲光是驻京部队各单位领导中唯一不用事先预约就能见到毛主席的人。在这些会议中,海军当然是中心议题,是一些工作的汇报和要求。然而,对海军战略和海军发展的系统讨论,除了最初来自中南海的授权之外,发生在7年多之后的1957年。

  当时海军北海舰队还没有成立,但青岛还是年轻人海军力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这里相继诞生了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第一支潜艇部队和第一支快艇部队。军港设施逐步配套,海军航空兵流亭机场建成。

  7月17日,全国各省区市委书记会议在青岛召开。当日,海军部队海上检阅计划在青岛基地正式部署实施。经过动员和演练,7月24日和29日进行了两次彩排,阅兵方案反复修改完善。根据气象条件,毛主席的检阅定在8月4日。

  省区市委书记会议持续到7月21日。然后毛主席亲自指示胡乔木修改文件,一个接一个地和人谈话,做调查。在繁忙的公务中,毛主席没有忘记他对小的承诺,要“看看海军”。8月1日下午4点多,家住荣成路海军通信处的小正在聚精会神地回忆和思考上午阅兵的彩排,这时毛主席突然出现在院子里。

  当毛主席走进房子时,他喊道:“肖司令,我要吃的。”

  萧劲光赶紧招呼他说:“我前几天准备的。你说你不能来,但是今天没什么好吃的。”

  “要求不高,填饱肚子就行。”毛主席说。

  门卫在萧劲光耳边小声说:“主席今天真的在这里吃饭。”

  萧劲光一脸不情愿:“你怎么不早点通知我?”

  “没必要提前通知。你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有辣椒吗?”毛主席摆了摆手说:“吃饭是下一步。先听听你的情况吧。”

  首先,萧劲光介绍了近年来的海军建设情况,称“主席女士,即将于8月4日在胶州湾举行的海上阅兵,主要是依托青岛基地的力量,同时吸收了东海舰队在青岛执行任务的部分舰艇和海军航空兵。近年来海军有所发展,有近20万人,但装备仍以炮艇和一些老旧杂杂的护卫舰为主。保护、护送、镇压土匪、解放沿海岛屿主要靠他们。

  实践证明,经过改造和训练,这些旧舰依然有效,有的还打得不错。从1954年下半年开始,快艇显示了威力,击沉国民党护卫舰太平号的正是鱼雷快艇。这个东西,反应快,速度快,灵活,能应付战斗,非常有用。航空业有着杰出的记录。在解放一江山和陈达岛的过程中,夺取了制空权,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潜艇的力量还很小,没有参加过作战,但在训练中已经显示出效果。未来,我们将重点发展空间、潜力和速度。"

  毛主席说,“目前海军有二十万人,不算多。下一步是减少它们。如果海军需要装备,光靠人是没用的。我们需要减少人员,集中财力做点好事。”随着谈话的深入,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搞海军,采购的舰艇都是苏联的,很多东西都是向他们学习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学习苏联,要老老实实地学习,但不要原封不动地学习,什么都照抄照搬。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那就别学了。既有中国的现实,又有自己的传统特色。从我们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萧劲光和一边互相打断对方汇报情况,一边谈他们对毛主席讲话的理解。工作人员走了进来,附在萧劲光的耳边小声说:“饭好了。”毛主席一听,马上说:“好,边吃边谈。”

  在一家简朴的餐馆里,萧劲光和同毛主席一起吃了一顿简单的晚餐:六个菜,三个新鲜蔬菜,一个红烧肉,一个海参和一条鱼。外加两道配菜:辣椒和酱豆腐。毛主席一边吃一边称赞美食。

  毛主席不知道。其实这些菜除了鱼都是他自己做的。原来,海军的同志在知道毛主席要在萧劲光吃晚饭后,立即与毛主席住处的工作人员联系,得知那里的工作人员并不知道毛主席要在外面吃晚饭,早已准备好了晚饭。因为是建军节,所以加了一道红烧肉。最后,双方工作人员同意送毛主席做好的饭菜。当时毛主席只是夸饭菜好吃,完全不知道吃的是自己的饭。

  饭后,他们接着聊海军发展和国内形势,一直聊到晚上9点多。

  不料,8月4日,毛主席未能如期视察海军。原来,到青岛不久,毛主席就感冒了。8月2日,我高烧39度,最后决定委托周总理到青岛代他检阅海军部队。

  为了弥补自己未能亲自视察部队的遗憾,8月5日下午,毛主席在小的陪同下,在清泉体育场接见了海军大尉以上军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留下了千古纪念。

  因公务繁忙而急于回京的周总理,因去机场途中积水较深,改变了回京计划,还参加了采访和合影。

第8位网友观点:

  #青岛头条##青岛警事#【青岛党史故事100讲连载【第九十五期】—— 1979年邓小平在青岛】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指导思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转移,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但因为“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全国大部分地区对改革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为进一步帮助人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已经75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全国四处奔走,给大家“补课”。

  1979年7月26日,邓小平同志乘坐火车来到青岛。海军和省市委的领导同志到火车站迎接。第二天,他就开始与山东省、青岛市的主要领导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情况。28日,邓小平在青岛召开了省、市委书记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重点谈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端正思想路线及如何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等问题。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越看越重要,越看意义越大”,“这个问题山东没有解决好,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思想不解放,实现四化的思想是不牢固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29日上午,邓小平视察了北航某水上飞行部队。之后,在汇泉小礼堂召开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30日,离开青岛的前一天,邓小平在省委白如冰、李子超,海军叶飞、杜义德、卢仁灿、饶守坤、康志强,市委刘众前等同志陪同下游览了崂山。游览中他边看边说:“这个地方很好,就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指古柏树)就可招引很多的人。”指示:“应该照原样加以修复,有条件对外开放”,“发展旅游事业,条件不具备,需要进一步修复”。

  邓小平离青后,按照省委的重要部署,中共青岛市委于1979年8月上旬组织召开了县以上党员负责干部会议,认真贯彻邓小平重要指示和省委会议精神,对继续进行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作出部署和安排。随后,全市上下层层动员,有70%以上的单位都进行了补课。自此,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全面展开。

  通过深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极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正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识,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文海军节70周年青岛时间,海军节70周年青岛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