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比获得了多少知识更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发现、形成的探究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必须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看到此题,学生很快会想到用归一法来解答:64÷2×5=32×5=160(千米),这时教师因势诱导的提出:“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学生稍加思考就会提出用倍比法解答:64÷(2÷5)或64×(5÷2)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问:“除此外,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学生又想了想,还可以用比例法解答: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x千米。64/2=x/5这样,通过一题多解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间内在联系认识,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