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2013教师论文 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来源:
2021-05-29 20:32:24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交流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谭汝美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再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鉴于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数学和生活在完美融合中丰富每一个学生的人生。
一、让书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数学学习的素材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中结合本校建筑物的位置情况,让学生标出位置,使教学注入生活内容,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体积的意义》教学导入时,我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通过用故事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实验对故事进行验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主动发现物体占据空间的现象。
2、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如在教学《连减的简便计算》时,我设计了买东西的生活实际:同学们自己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带了180元钱,想让你们帮老师买一个73元的篮球和一副27元的乒乓球拍,你们愿意帮老师买吗?小组讨论怎样付款?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购买过程。第一种方案:购买两种东西共用100元,退还老师80元,算式180-(73+27)=80;第二种方案:先买一个73元的篮球,再买一副27元的乒乓球拍,还余下80元退还老师,算式180-73-27=80。再把这两种购买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第一种购买方案比较简便。通过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熟悉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便于探索规律,让学生感到亲切、易懂、乐于参与。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能服务于生活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自主练习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对教科书中的练习进行还原和再创造,将数学练习融合于生活中,就可以使原有的练习为我所用。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练习中,设计这样的练习:要求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室外一天气温变化情况,完成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明白每天中天气的变化情况。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在自主练习中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在分析问题时,也兴致昂然,积极投入。不仅巩固了当课所学,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3、加强操作,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黑板的长度、学生的身高、走一步的长度、教室门口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学生获得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在这个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而不断体验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总之,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就是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他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就能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