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加强私募管理人准入 坚决不与“带病”私募合作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渠道加强私募管理人准入 坚决不与“带病”私募合作,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者吴君
近年来证券私募行业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不少销售渠道、FOF管理人、托管人等机构加强对私募管理人和产品的准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排雷”,并通过持续跟踪和优化调整。受访券商人士表示,随着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看好私募行业长期更加规范健康发展。
渠道加强私募管理人准入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金融产品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表示,在选择私募管理人合作时,会基于金融产品买方研究体系,在深度尽调中,通过定量定性的整体评估,对管理人的公司治理、投研团队、风控合规、投资策略、组合风格、交易特征等深入分析;从长期视角出发,对管理人的收益获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投资策略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业绩的一致性和延展性做全面评估,并持续地对各类投资策略进行关键要素的归纳与解析。
南方某券商托管人士称,首先要对管理人办公场所进行实地尽调,了解其组织机构、法定代表人、高管、核心成员等情况,保证管理人真实存在并且是能够运作的;其次,针对管理人是否存在行政处罚、是否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是否被监管列为异常经营机构等,管理人、实控人和法定代表人是否存在被监管处罚或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等情况逐一进行核查,不与“带病”管理人合作。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尹田园表示,为印证投资策略,可要求管理人提供产品的四级估值表、托管机构出具的持仓分析报告、交易流水等材料,对公司管理团队、投研团队的过往经历考察也非常关键。
事实上,除了筛选私募管理人要“排雷”,机构也要通过持续跟踪私募机构和基金产品,谨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主要跟踪日常净值表现,定期或不定期与管理人进行交流,以确保了解其近况。如果表现与预期出现较大差异,且管理人未能给出合理解释,可考虑进行调仓。”尹田园说。
贾戎莉直言,对私募管理人及产品的持续跟踪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涵盖了对产品绩效表现、人员团队、管理规模、策略特征、投资组合、风控合规等诸多层面的跟踪,并结合市场层面的策略运行环境跟踪以及行业的动态跟踪。对于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审慎求证考量、充分研究讨论,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
对私募基金应有更理性认识
机构对投资者购买私募产品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贾戎莉认为,对投资者而言,明确自身的投资目标、选择匹配的优质管理人是最务实的做法。对代销机构而言,一方面,应践行买方视角,加强尽调研究,审慎引入高质量的管理人;另一方面,也应客观理性,注重实质,不宜因噎废食。对托管机构而言,更多应以履行托管责任、助力行业规范发展为己任。
尹田园表示,在投资私募产品前,投资者应该明确了解该产品投向、投资策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作为私募投资机构,应提高透明度,以更好地满足尽调需求。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称,私募基金更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和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高净值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建议投资者多关注几方面:一是看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是否合理、投资策略是否清晰、投资方向是否明确;二是考虑私募基金的名称、产品类型是否与基金合同中的投资策略、投资品种、投资工具等相匹配;三是对于基金合同中一些复杂的衍生品或者组合嵌套策略等,如果不能充分了解,需要慎重进行投资决策。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表示,投资者可以选择独立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通过专业的评级系统了解私募基金的公司背景和产品业绩情况,同时,利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提示信息,实现对私募管理人的持续跟踪。
对于私募机构,姚旭升建议,一是加强内部合规体系建设,防范违规行为;二是加强行业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三是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对投资决策进行严格风险评估;四是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定期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准确、完整的基金运作信息。
以上就是关于【渠道加强私募管理人准入 坚决不与“带病”私募合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