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公私募FOF直面“生死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FOF基金为何一直做不好、“长不大”...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公私募FOF直面“生死局”,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FOF基金为何一直做不好、“长不大”?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原因在于配置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通道业务盛行等。FOF基金若要获得投资人的信任和青睐,各机构还需从产品本身和配置能力两大方面多下功夫

  生存还是毁灭,对于FOF产品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6月18日,今年第七只清盘公募FOF发布提示公告。相比2023年的11只清盘数量,今年以来FOF基金清盘数量呈现增多势头,特别是今年以来清盘的FOF中半数以上是养老FOF产品,更是增添了投资者的忧虑。

  私募FOF的处境也不乐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昔日曾跻身百亿级梯队的FOF私募管理人规模明显缩水,今年以来私募FOF基金正收益占比不到五成。

  将FOF面临的发展窘境简单归咎于市场的调整显然是不客观的。自2017年首只公募FOF成立以来,政策支持力度始终不减,绝大多数公司也倾注资源,配置了相关专业团队。FOF基金为何一直做不好、“长不大”?在业内人士看来,主要原因在于配置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通道业务盛行等。FOF基金若要获得投资人的信任和青睐,各机构还需从产品本身和配置能力两大方面多下功夫。

  “长不大”的FOF

  业绩与规模迟迟不能实现良性增长,已经成为FOF类产品的硬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全市场公募FOF最近1年的平均回报为-6.35%,最近3年的平均回报为-12.74%,只有不到四成的产品自成立以来实现正收益。

  私募FOF基金也不例外。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0日,今年以来私募FOF基金平均回撤为1.65%,正收益占比仅为41.59%。拉长时间来看,2022年与2023年私募FOF基金的平均收益均为负数,其中2022年正收益占比低至15.64%。

  业绩对规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为30.78万亿元。而在公募整体规模持续增长的环境中,公募FOF的规模却在不断缩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全市场FOF类产品的数量为502只,资产净值合计1486亿元,较2021年底的高点减少了30%以上。仅以2017年问世的首批6只公募FOF为例,彼时首发规模合计160亿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只剩44亿元。

  公募FOF基金清盘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国泰君安研报统计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共有22只FOF产品清盘,其中2022年4只、2023年12只、2024年6只。经测算,截至2024年6月14日,共有177只公募FOF产品面临合同终止风险,其中发起式基金面临清盘风险的有155只,普通开放式基金有20只。今年以来,共有43只FOF基金面临清盘风险。

  私募FOF管理人也面临规模缩水、“长不大”的窘境。中基协数据显示,某昔日百亿级FOF私募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管理规模被“腰斩”,目前不足50亿元。与此同时,截至6月20日,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私募不足10家,百亿级管理人寥寥无几。

  三大困局待解

  在海外成熟市场,因能帮助投资者解决资产配置难、择时难和选基难三大痛点,FOF类产品的市场占比达到10%以上。因此,在FOF基金落地中国市场时,市场各方曾对其给予厚望。时至今日,FOF类产品为什么做不好、“长不大”?在业内人士看来,将责任单纯归咎于市场调整,其理由显然不充分,应正视当前公私募FOF存在的三大困局。

  困局之一,境内FOF类产品未能有效解决资产配置难、择时难和选基难这些痛点。

  “其实选基并不难。通过各种模型和指标,包括线下调研,筛选出过往业绩好的产品和管理人组成核心池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近几年当市场风格发生剧烈转变时,绝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都未能成功调整方向,紧密跟踪其表现的FOF难免会受到拖累。”该负责人坦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全市场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近一年和近三年的平均业绩分别是-14.94%、-15.11%和-26.97%、-29.4%,公募FOF的平均回报差不多是中位数。

  某多策略私募创始人也直言,FOF策略并非简单的基金拼盘,而是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和对各类资产的深入理解。

  困局之二,公募FOF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私募FOF则受限于渠道选择。

  仅以个人养老金基金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194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中稳健风格的产品数量达74只,占比近四成。这些产品除了持有期不同,投资策略高度一致。此外,近70只不同日期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从2030到2055不等,对标客户不同的退休日期,相同日期的产品投资策略也基本一致,投资业绩却相差较大,投资者很难从名字和风格上判断产品的优劣,从而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高度同质化的产品加上管理人的资产配置策略效果不佳,产品自身的优势发挥不出来,结合市场因素,很难带来较好的持有体验,自然也很难留住投资者。”某业内资深观察人士表示。

  铨景基金FOF基金经理郑彦欣则认为,销售渠道的利益考虑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FOF基金的发展难度。他坦言,由于FOF基金没有交易账户,无法为机构提供交易量,因此销售机构代销FOF产品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较低,销售人员在手头客户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偏向于代销阶段性业绩更博眼球、交易佣金回报更丰厚的单一策略产品。

  困局之三,私募FOF合规风险逐步暴露,嵌套方式引投资人担忧。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去年华软新动力(300152)旗下产品暴露风险对私募FOF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私募FOF基金遭遇投资人大额赎回,其中暴露出的多层嵌套问题令投资人“谈FOF色变”,FOF管理人的风控能力和选基标准备受质疑。

  路在何方?

  离场还是破局,是摆在众多FOF管理机构面前的问题。大多数业内人士选择了后者,在他们看来,尽管FOF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但其发展空间广阔,后续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优化。

  “业绩,业绩,还是业绩。”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负责人说,“想要将FOF这一品类做大做强,首先要尽心尽力做好投资业绩,因为作为一类资管产品,最重要的是帮助投资者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其次才是完善FOF产品线,让不同投资需求的投资者都能找到对应的产品。”

  “另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必须具备长期持续学习能力,以多资产、多策略为中心不断迭代投资实战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对各类资产和策略的收益风险评估能力,并随着预期夏普比率变化而不断调整组合,确保组合在风险偏好约束下尽可能优先配置高夏普比率的资产和策略。”该负责人补充道。

  今年以来,FOF管理人的理念和做法有所变化。“配置上明显增加了对标海外的QDII产品、以黄金为代表的商品基金等,对权益基金的配置也从主动部分转向被动指数基金及ETF。此外,从2023年起,公募REITs也被纳入了FOF的投资范围。种种迹象显示,伴随行业的优胜劣汰,公募FOF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局面,长期业绩表现稳健的管理人和产品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某资深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汇鸿汇升投资则认为,私募FOF管理人一方面要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类别,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创新产品线的布局和探索,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FOF配置需求;另一方面,则应通过科技赋能,构建完善的资产配置系统和基金评价系统等,提高FOF管理的整体效能,同时通过发展跨境资产配置、推出指数类创新FOF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郑彦欣表示,未来FOF管理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破局:一是提升认知专业水平,对不同子策略的盈利来源、特点、适应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持续加深对子策略管理人的尽调,加大信息获取力度以增加子基金的储备,尽可能分散配置,以化解自身认知盲区带来的不可预期的风险;三是与基金销售机构保持密切沟通。随着投资者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基金销售人员对业务发展可持续性的理解也随之加深,越来越多的投顾将意识到保持客户的稳定性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

以上就是关于【公私募FOF直面“生死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