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迷你基金们,苟延残喘还是壮士断腕?最新要求:6月底前提出解决方案,年底前改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迷你基金们,苟延残喘还是壮士断腕?最新要求:6月底前提出解决方案,年底前改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迷你基金们,是时候做出选择了,是继续苟延残喘还是壮士断腕,市场不等人!

  据中国基金报消息提示,基金公司必须承担迷你基金的固定费用,需在6月底前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年底前改变迷你状态或选择清盘。迷你基金多因业绩不佳、机构赎回或新发阶段布局不当而沦为迷你状态。

  迷你基金正站在十字路口:要么自掏腰包承担费用,要么面临清盘命运。数据显示,当前规模不足5000万的迷你基金已超1300只。而开年以来,已有40多只基金产品挥别市场,其中权益类产品占比超过8成。此外,还有近百只基金发出清盘相关提示公告。

  谈及迷你基金费用对净值的影响,有机构的测算结果显示,规模超过 2 亿的基金的费用平摊到每份上,对净值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对于规模在 3000 万的基金则会冲击净值。若在这种情况下,再抽取信披等固定费用,就很容易陷入越做越小的恶性循环中。

  早在 2022 年监管已对迷你基金做出过相关要求,敦促基金公司拿出迷你基金解放方案,并在审批中关注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数量等问题,基金公司对迷你基金的清盘也在加速。

  为何市场上涌现出众多“迷你”基金?其背后又暗藏着哪些保壳的“小动作”?投资者又应如何防范此类产品?从清盘基金的数据来看,与股市紧密相关的权益类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84%。这些基金大多因前期业绩不佳、投资者赎回等因素,导致规模持续缩减。至去年四季度末,其中多数基金资产净值已低于5000万元。

  在这些权益类基金中,超过六成的产品在成立至到期日期间累计回报为负。例如,国寿安保华丰A自2021年2月成立至2024年2月7日到期,累计回报竟为-48.67%,规模也缩减至0.25亿元。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一些“早夭”基金,如中银创新成长A,成立不到一年便因业绩不佳而进入清算程序。

  在清盘原因方面,超过三分之二的基金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被动清盘,而因基金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主动退场的基金占三分之一。规模过小导致的“被迫”清盘现象尤为普遍。然而,随着行业“新陈代谢”的加速以及监管政策的引导,近年来通过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的方式主动退场的案例也在逐渐增多。

  据统计,2023年全年共有260只基金进入清盘程序,其中因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主动清盘的数量达到140只,占比超过一半。这反映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基金公司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正积极采取主动清盘的策略。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应警惕这些迷你基金,关注其历史业绩、规模变化以及清盘风险。对于频繁发布可能触发合同终止条款提示性公告的基金,更应保持谨慎态度,避免陷入投资风险。同时,投资者还应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以及基金公司的运营策略,以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以上就是关于【迷你基金们,苟延残喘还是壮士断腕?最新要求:6月底前提出解决方案,年底前改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