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家私募机构因“打新”领“罚单” 提升定价和风控能力成重要课题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3家私募机构因“打新”领“罚单” 提升定价和风控能力成重要课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4月7日,深交所官网发布的3份监管函显示,因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广东天创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卓识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实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措施,上述3家私募被要求限期提交整改报告,其中2家私募机构相关负责人被约见问询。
多年从事私募基金相关法律服务工作的浙江晓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黄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违规问题存在的根源之一还是在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私募机构不能只在意投资而忽视风控,要重视风控人员。风控人员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合规体系,同时也应该外聘专业的律师协助机构运营。”
3家私募机构询价定价违规
一般而言,私募机构“网下打新”业务需经过招股、询价、申购和缴款阶段4个过程。为规范新股发行秩序,督促网下机构投资者合规、专业、客观报价,近期深交所对6家网下报价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包括3家私募机构、2家公募基金和1家保险公司。
检查发现,上述6家接受检查的机构均不同程度存在违反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相关规则规范要求的情形。为此,4月7日,深交所对专项检查所涉及的3家新股报价私募机构采取书面警示措施,并开出罕见“罚单”。
此次3家私募机构涉及违规行为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不完备;二是估值定价依据不充分,报价集体决策机制不完善。
此前,2024年3月22日,上交所对上海红墙泰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予以监管警示,“亮剑”缘由同样是机构在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询价存在违规行为。其涉及的违规行为主要是两大方面:内部研究报告不全面、询价流程不规范。
谈及新股询价定价违规行为的原因,接受《》记者采访的北京地区某私募机构投资经理表示:“少数私募机构在没有充分对发行人做基本面分析、可比公司分析、估值分析等基础上进行报价,缺少严谨完整的推导过程,无法充分支持报价结果。”
“同时,私募机构如果没有对研究报告撰写、定价决策机制、操作复核等多个重要事项进行明确规定,也有可能会出现内部风险控制的‘缺口’。”上述私募机构投资经理进一步表示。
私募机构不能忽视风控
私募机构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一直积极参与新股“打新”,以试图通过“打新”赚取二级市场溢价来增厚收益。
与此同时,为满足投资者需求,私募机构也发行了多只“打新”主题的基金产品。根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以“定增打新”为核心策略的私募基金产品约140只。包括投向“打新”市场的产品,也有投向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产品。
随着私募机构不断参与“打新”业务,近年来,网下报价私募机构参与新股询价时不断暴露内控制度流程、内部研究能力、报价流程管理、报价行为及定价依据、决策流程等方面的一些问题。那么,私募基金作为IPO网下申购和新股投资的重要参与者,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定价能力,引导新股定价更为合理?
受访的某私募机构人士对记者称,私募证券基金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引导价值发现,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私募机构也不能忽视风控,同时,要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定价能力,通过对企业基本面的深度研究和价值评估,更多将资金配置于服务国家战略、行业空间广阔、投资价值突出的上市公司。
事实上,引导资本市场价值发现,提高私募机构对新股询价定价的能力与效率,离不开监管、市场参与者以及投资者共同努力。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记者说:“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对私募行业和机构的监管,重视部分机构内控体系的问题,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以上就是关于【3家私募机构因“打新”领“罚单” 提升定价和风控能力成重要课题】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