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公募"香饽饽",大股东为何一再"放弃"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头部公募"香饽饽",大股东为何一再"放弃",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股东再次放弃优先购买权,华夏基金10%股权转让仍需等待新买家!
近日中信证券(600030)公告,中信证券同意天津海鹏转让所持有的华夏基金10%股权,但放弃这1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而早在2022年该起股权转让提出时,中信证券已有过一次类似表态。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62.2%股权,是华夏基金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最近三年,华夏基金每年净利润规模约为20亿元,但随市场波动有所下降,对中信证券的利润贡献依然维持在10%水平。
市场分析认为,华夏基金是一块比较赚钱的资产,10%股权变更不会影响到华夏基金的控股权。更应关注的是,这10%股权会由谁来接手,这会关系到华夏基金未来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格局。
中信证券二度“放弃”优先购买权
根据中信证券公告,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放弃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0%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同意天津海鹏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下称天津海鹏)转让所持有的华夏基金10%股权。且明确规定,该转让应以股权转让金额不低于4.9亿美元(不包括相关股权转让文件项下因股息分配及税费扣减原因进行的交易对价调整导致的价格调低)为前提条件;中信证券放弃行使该等股权的优先购买权,该决定一年内有效。此外,同意华夏基金按照内部管理程序协助天津海鹏办理后续股权转让及工商变更手续。华夏基金对此有何回应?截至发稿,华夏基金并没回复券商中国记者。
追溯来看,这已是中信证券第二次放弃华夏基金1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早在2022年6月,当时中信证券曾对外公告,该公司收到天津海鹏来函拟协议转让后者所持有华夏基金的10%股权,拟交易对价为4.9亿美元。当时,中信证券董事会审议,决定放弃标的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目前,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62.2%股权,是华夏基金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顺着中信证券往前追溯,华夏基金从1998年成立至今,实际上还有过多次股权变更经历。华夏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最早时,华夏基金共有3位发起股东,分别为华夏证券、北京证券和中国科技国际信托,注册资本7000万元。此后,因经营不善被收回业务许可,华夏证券的证券类资产被中信建投(601066)证券受让。由于后者当时的控股股东是中信证券,中信证券由此入主华夏基金,成为华夏基金间接控股股东。
在那之后,华夏基金的股东进一步多元化并多次进行变更,包括南方工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农村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等内资股东,以及加拿大IGM子公司迈凯希金融公司与加拿大鲍尔集团。
其中在2022年底,证监会对迈凯希金融公司依法受让华夏基金3308.2万元出资(占注册资本比例13.90%)无异议。此次股权收购成功后,迈凯希金融公司对华夏基金的持股比例由13.90%提升至27.8%,为第二大股东,加拿大鲍尔集团退出直接持股之列。至此,华夏基金形成了目前由中信证券、迈凯希金融公司、天津海鹏三者持股的股权结构。
华夏基金整体估值约为352.8亿元
华夏基金股权变更之所以成为市场焦点,很重要一点是华夏基金作为头部公募基金,其股权变更带来的估值溢价变化,会对基金公司乃至整个资管行业公司估值带来参考效应。
同花顺(300033)iF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华夏基金旗下共有432只基金,是全市场产品数量最多的基金公司,整体资产净值高达1.62万亿元,全行业排名第二。其中,非货币资产净值合计9586.58亿元,全市场排名第二。根据中信证券今年2月发布的业绩快报,华夏基金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73.27亿元,净利润为20.13亿元。而在2021年和2022年,华夏基金的营收分别为80.15亿元、74.75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3.12亿元、21.63亿元。根据这些数据,2021年-2023年华夏基金净利润占中信证券净利润的比例分别是10.01%、10.15%、10.23%(以中信证券发布的业绩快报净利润196.86亿元为计算对象)。截至2023年末,华夏基金总资产为187.94亿元,总负债为56.42亿元。
估值方面,根据中信证券本次公告,华夏基金10%股权的转让金额不低于4.9亿美元,以当前1美元约等于7.2元人民币计算,华夏基金10%股权估值约为35.28亿元,华夏基金整体估值约为352.8亿元。但从华夏基金此前外方股东出价来看,华夏基金的估值略有不同。以此前迈凯希金融公司出资57.58亿元增持华夏基金13.9%股份计算,华夏基金当时估值约合人民币415亿元。而早在2017年IGM对华夏基金给出的估值是240亿元,短短5年之内估值增长幅度超过70%。IGM此前表示,截至2021年6月底华夏基金的资管规模约3090亿加元,过去三年,长期限(非货)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复合年化增长近40%,IGM认为这一估值是合理的。
新股东加入或会影响未来发展战略
从2022年6月至今,围绕在华夏基金、中信证券和天津海鹏之间的10%股权转让一事已近两年。某中小公募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中信证券作为控股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华夏基金的确是一块比较赚钱的资产,无论增持或放弃10%股权,不会影响到华夏基金控股权。只不过,这10%股权由谁来接手,会关系到华夏基金未来的股权结构和未来发展战略。
另有市场投资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中信证券对华夏基金目前已拥有绝对控股权,且两者在多年之间已形成了较好的发展协同,华夏基金的利润贡献也较为稳定。增持10%股权与否,对中信证券来说并无太大差别。但对华夏基金而言,更为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则有可能会带来不同资本势力,对进一步拓展发展思路可能是有帮助的。
晨星(中国)基金分析师代景霞认为,中小股东变更对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影响相对较小,相比之下,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可能会引起高管、投资决策层抑或是核心投研人员发生调整,对基金公司的发展战略、投研文化、投资管理能力、投研人员稳定性等均可能产生影响。
“公募股权变更已不是新鲜事,但不同公司的股权变更,市场预期却有所不同。”上述中小公募人士分析道,整体来看头部公募股权结构较为稳定,股东背景也较为优越。但这些年看到的,更多是中小公募的股东变更,这些股东并不都是“耐心资本”,频繁变更使得基金公司经营策略经常变化,发展长期徘徊不前。
北京某中小公募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他所在的公募发展长期低迷,倒是期待能有一次股权变更给公司“换换血”。“但很难,因为我们不比大公司,资产质量没啥亮点,要出售部分股权,可能也不好找买家。”该内部人士说。
以上就是关于【头部公募"香饽饽",大股东为何一再"放弃"】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