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指数基金或迎布局时机
小枫来为解答以上问题。新能源指数基金或迎布局时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丨梁杏
近期新能源板块行情回暖,相关ETF品种呈现出较强弹性。随着AI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热点,算力需求爆发带来能源消耗问题,也引发了市场对于新能源发展的重新审视。当前板块供给端产能进入出清阶段,基本面逐步触底或带来估值修复机会。
新能源赛道行情回暖
相关指数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经历了此前两年多深度调整,近期新能源板块行情回暖,从新能源车ETF(159806)和光伏50ETF(159864)等相关指数基金来看,自2月5日的市场低位反弹以来,上涨幅度均超过20%,波动性强于大盘。
目前来看,板块股价下行或已反映市场悲观预期。截至3月13日,新能源车ETF(159806)跟踪的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PE估值为17.43倍,位于历史6.24%分位;光伏50ETF(159864)跟踪的中证光伏产业指数PE估值为12.54倍,位于历史7.5%分位。
新能源车板块特别是上游锂电行业,在2023年受到产业链大幅降价、行业去库、排产不及预期等多种负面影响,板块单边下行,2024年初在经历计提减值冲击后又一度下跌,大量公司跌至1倍PB附近,或进入超跌状态。
光伏板块面临的困境类似,主要矛盾是供给过剩。2023年光伏产业制造端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整体产出过剩趋势明显,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随着以硅料为代表的产业链价格,逐步切入各产能成本曲线,价格或已基本触底,但回升仍需依赖产能出清。
分析2024年全年,国内新车型落地,汽车政策密集发布,同时储能招投标保持高景气度,“新型储能”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车产业链包括锂电的成长趋势不改。而光伏欧洲库存去化,美国加速抢装,海外需求依然旺盛。
AI由“缺硅”变为“缺电”
板块基本面逐步触底
消息层面看,近期OpenAI创始人奥特曼表示,“未来AI的技术取决于能源,我们需要更多的光伏和储能。”此前,特斯拉CEO马斯克预计,两年内将由“缺硅”变为“缺电”,而这可能阻碍AI的发展。马斯克多次强调解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紧迫性。
另外,3月10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将锂电龙头公司的评级上调至“超配”。
近期,碳酸锂现货单吨价格由9.6万元反弹至11.2万元。本次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终端需求逐渐恢复,电池与材料3月排产预计环比大幅提升,此前各环节企业库存水平较低,短期需求提振有望助推企业扩大锂盐采购量;部分锂盐生产企业春节期间检修停产,叠加国内部分地区锂云母生产环保管理趋严,供给端短期或存在压力。
目前汽车电动化渗透率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新能源车及锂电供应链的成本优势明显,后续有望通过在海外建厂加速出海。当前板块核心问题依旧在于供给过剩,而行业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下游竞争日益激烈叠加行业再融资政策收紧,对各企业资金端压力持续提升,行业有望进入加速出清阶段。
光伏方面,上一轮新能源快速发展阶段中,“电价补贴+技术降本”带来新能源场站高收益,电站的快速建设导致弃风、弃光问题,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风电、光伏的利用率做出规定,要求到2020年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要达到95%,实现新能源发电合理利用。虽然2020年后没有新版政策公布,但95%的消纳红线成为行业约定俗成的评判标准。
从今年情况看,取消消纳红线让市场进行配置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相关政策有望年内落地。此前1月初国家能源局发布新版《电能质量管理办法》中,曾提出若发电场电能质量不符合标准,应当配合电网企业执行出力控制或离网控制,特别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场波动性强,电网逐步推动“弃风、弃光”合法化。
若消纳红线有所调整(取消或降低),经济性驱动下装机需求有望放量,其中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等高收益率项目预期呈现更大弹性。受行业下行带来持续亏损、多晶硅成本过高、行业竞争激烈等原因影响,近期多家海外工厂纷纷宣布裁员或停产计划,落后产能出清迅速,国内老旧P型产能也面临较大压力,产能出清进行中,供给侧格局已迎来改善。
以上就是关于【新能源指数基金或迎布局时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